良醫

好發於年輕及中年人 轉身就暈眩 70%為BPPV

(吉隆坡訊)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早上準備起床時發現突然暈眩,那股暈眩感甚至讓你想即刻倒在床上休息,倘若如此,那就很可能是出現俗稱的耳石脫落或移位症狀。

Advertisement

耳鼻喉及頭頸外科顧問謝建裕醫生(Sia Kian Joo)指出,無可否認,那股暈眩感在“爆發”的那幾分鐘,簡直讓人忍不住“暈”不欲生,但慶幸的是這類暈眩屬於良性,而且若進行治療是可以避免再發生。

有很多種可能性原因

ADVERTISEMENT

他解釋,暈眩及頭暈是一般常見的現象,尤其現代市民普遍飽受生活及工作壓力,有者夜晚為了照顧幼兒而失眠或睡眠不足,因此或多或少會有頭暈的症狀,但是這類頭暈是屬於輕微。

“患者多數形容為腳步漂浮的感覺但不至於有天旋地轉,至於暈眩(vertigo)則較為嚴重,患者會覺得四周突然間旋轉,

稍微不留意就會失去平衡跌倒,此時患者必須立刻躺下休息片刻,直到暈眩減少為止。”

“資料顯示,70%頭暈患者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即上述提及的症狀,而其餘的暈眩求診者則是包括患上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即所謂的耳水不平衡症,或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onitis)、迷路炎(labyrinthitis)或腦部疾病等,因此可以這麼說,造成暈眩有很多種可能性,但BPPV確實最常見。”

他強調,BPPV好發於年輕及中年患者,男女皆有,而兒童則較少見,截至目前的醫學研究,造成這類暈眩的病因還無法找出,不過一般相信與患者之前曾發生頭部碰撞,比如曾遭到打擊或發生車禍等,或者是身體機能退化等因素有關,症狀有暈眩及嘔吐,但不會出現四肢無力、頭痛、視線出現倒影、看不清、耳鳴或臉癱等症狀。

他解釋,人的耳朵分為3部分,分別是外耳(outer ear)、中耳(middle ear)以及內耳(inner ear)。造成BPPV的元兇就在內耳位置,內耳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耳蝸(cochlea)、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以及前庭(vestibular),內耳中的各組織除了負責聽力,也維持人體平衡,其中本來附在前庭位置的的耳石(otolith)(這是一種在顯微鏡下才可看到的碳酸性的結晶體)是有保持人體平衡及空間感的功能,可是若它脫離了位置,就會漂流在半規管,尤其是在後半規管。

“若患者的頭部沒有移動,耳石就好比石頭般沉澱其中,但若患者的頭部一出現移動,耳石就會隨着耳水而搖晃,當它一搖晃,在半規管內的細胞就會有所明銳感應,而這刺激就會造成暈眩發作,唯有等到耳石停止刺激細胞,即沉澱下來,暈眩才會逐漸消失。”

耳石沉澱暈眩才減緩

他提醒,通常患者來求診時都申訴早上醒來時,只要一轉左或轉右就會暈眩不已,必須躺在床上半小時至1小時才可以坐起來,而那股暈眩感大約維持幾分鐘,但那幾分鐘簡直生不如死。另外一些人則是在起床坐在床邊時突然暈眩,這也是BPPV的症狀,也因此一些患者在飽受暈眩後會自覺某些動作會造成暈眩,因此學習拒絕這類動作。

“簡單而言,耳石在脫落後就會隨着耳水漂流在半規管,此時是不會有任何不舒服感覺,但若不慎出現移動,耳石就會搖晃,只要一觸碰到水管內的細胞,就會造成刺激,導致暈眩,嚴重程度視乎移動幅度大小,唯有等到耳石沉澱後,暈眩感才會逐漸減緩至無。”

“在過去的案例中,受到BPPV困擾而上門求診的患者以中年女性(40歲以上)為多,亦有一小部分患者是20餘歲,其實男性患者亦不少,只是因為他們選擇不讓家人操心而忍痛繼續工作,反之女性患者則較為關注自身問題,因此只要一發現不對勁,就選擇向醫生諮詢。”

不會造成耳鳴失聰 

耳石復位治BPPV

謝建裕說,當一名患者申訴有暈眩時,醫生會先諮詢他的病歷,隨後就是進行一系列檢查,包括檢查外耳及中耳是否有中耳炎,因為這類病症也會造成暈眩,其次是進行聽力測試,要強調一點,BPPV並不會造成耳鳴或失聰。

“在進行了上述基本檢查後,醫生會再進行另一套檢查,我個人常用的是Dix-HallPike maneuver姿勢變換檢查,對於BPPV而言,將更為精確,但這項檢查必須由醫護人員動手,不適宜在家自行測試。”

“通過以上的步驟即可確診患者是否有BPPV。在確診為BPPV後,醫生接下來就會進行Epley氏耳石復位手法(Epley maneuver),這也是BPPV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它必須由醫生或專業護理進行,做法原理是利用頭部移動,將頭部擺在4個位置,每個位置大約停留30至60秒。從而把耳石固定下來。”

需儘速找出暈眩原因

他說,如果在進行上述檢驗以及治療後,暈眩狀況依然沒有好轉,甚至還出現新的症狀,比如早上作嘔、頭痛或是暈眩次數頻密,那就必須懷疑可能是另一種病症;在這樣的情況下,醫生會要求患者進行大腦掃描或者是進行磁力共振造影(MRI),以找出是否為腦部問題。

“總的來說,當一個人突然出現暈眩,務必要儘速找出原因並加以解決,而不是默默承受,要知道BPPV是屬於良性,通過簡單的耳石復位手法來治療,無須過慮。”

暈眩嘔吐短暫失聰 耳水不平衡更痛苦

謝建裕指出,在排除因腦部問題造成的暈眩後,最為常見除了BPPV,緊隨在後就是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即一般所稱的耳水不平衡症。與BPPV相比,耳水不平衡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會更加嚴重,症狀除了有暈眩及嘔吐,甚至還有耳鳴、短暫失聰、耳朵被堵以及暈眩時間會加倍增加,從數小時至數天不等。

“惟值得慶幸的是,耳水不平衡亦是屬於良性,通過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控制暈眩,惟暈眩有可能復發,必須重複使用藥物。”

“至今醫學對於耳水不平衡的病因還無法百分百確定,耳水不平衡即耳水突然增加,或是耳水回收能力較差,造成耳水的水壓加重,其原因依舊不明(idiopathic) 。”

當長者申訴有暈眩時

他提醒,儘管暈眩是長者常見的症狀之一,但並非所有暈眩都與耳朵有關,當一名長者申訴出現暈眩,醫護人員首先必須先檢查其大腦,在排除腦部問題後,接下來就必須檢查心血管方面的情況,因為很多時候長者心血管疾病發作時的症狀不是胸痛,而是感到暈眩,必須在確定與大腦及心血管問題無關後,才考慮是否為耳朵問題,因為大腦及心血管的疾病是不容忽視的。

“按照現有的醫學研究,造成耳水暴增而形成耳水不平衡是來自四方面,分別是攝取過量鹽分、個人荷爾蒙、之前曾撞傷以及細菌感染,但這項研究卻有頗多爭議存在,因此僅能充作參考而已。”

“在治療方面,一般上醫生在開藥時會選擇兩類藥物,即抗暈眩以及降低耳水壓(促進耳水血液循環)的藥物,前者是針對嚴重暈眩時派上用場,能迅速減輕暈眩;而後者則可長期服用,以發揮長期控制暈眩的複發。”

請問醫生

耳石不能開刀取出

◆問:是否可及早發現BPPV呢?

◆答:BPPV的發現是在於醫生通過多方面的檢查後才可確診,現階段是無法通過驗血找到它的存在。

◆問:既然知道是耳石造成暈眩,那是否可動手術把耳石取出,一勞永逸呢?

◆答:由於大部分的BPPV患者在數個月後,暈眩會逐漸減少並康復,因此極少數患者須靠手術治愈。

目前為止,耳石不能以手術方式取出,但有其他手術方法,比如前庭神經切除或半規管閉塞,不過由於手術有導致失聰的風險,再加上BPPV的康復率非常高,因此手術極少會需要進行。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