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曾代言服飾巨頭 6年關3000店 Baleno風光不再

曾經是服飾業巨頭,包括天王劉德華、天后王菲等人都代言過,巔峰時在中國門市一度達到4044家,不過,短短6年就關店3000家,班尼路(Baleno)曾經是時尚潮流品牌,現在卻江河日下,甚至被打上低階的烙印。

Advertisement

巔峰期門市達4044家

騰訊網報導,班尼路風光不再,在2011至2015年平均每月關店12家,根據班尼路官網顯示,目前中國門市只有1000多家,巔峰時期在中國的門市一度達到4044家。

ADVERTISEMENT

7月10日,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團發布2018年財報,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德永佳總收入上升8.6%至85.31億港元(約44.22億令吉),獲利下降36.5%至3.04億港元(約1.57億令吉),其中製衣業務收入減少57.6%至3.13億港元(約1.62億令吉),虧損300萬港元(約155萬令吉),且因工資成本上漲,該公司已關閉中國的廠房。

這個紅極一時,曾備受80後追捧的服裝品牌逐漸走向沒落。它一度是潮流、品味的代名詞,中國市中心每個繁華路段都有它,但在國際快時尚品牌與電商的雙面夾擊下,本身設計又欠缺的班尼路前路愈行愈難,如今,主流商圈裡很難看見班尼路的門市。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認為,離開主流商圈,逐漸在二三線城市甚至鄉鎮蔓延,是班尼路品牌價值降低的原因,這也是班尼路如今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班尼路創立於1981年,為意大利品牌,80年代開始在香港經營,在香港獲得追捧。1996年,德永佳全資收購班尼路,並重新包裝,創立班尼路集團公司及Baleno(班尼路)休閒服飾品牌,以此開創中國休閒類服裝的先河。

主打年輕路線

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後,班尼路主打年輕路線,目標客群鎖定18至40歲,以男、女、中性休閒服裝為主,同時配合行銷路線,搶佔市場先機。品質好,價格公道,一直是班尼路為人稱道的地方,買了褲子還能改褲長的售後服務也有加分,別的服裝店很少提供這項服務,在當時來說,這項售後服務比較超前。

當時劉德華、王菲等都是班尼路的代言人,這些天王、天后級別的巨星塑造它一線品牌的形象。在當時中國品牌競爭不多的環境下,班尼路以其較時尚的設計深獲年輕人青睞,在一線城市站穩腳跟。

除了精準的定位,班尼路的成功跟銷售管道優勢也有關,班尼路的母公司德永佳集團零售業務董事陳勉曾介紹,班尼路在中國發展主要採兩種方式,一是與當地的國營商企合作成立合營公司,用特許經營的方式發展加盟連鎖店,憑藉這樣的策略,幾乎佔據城市最繁華商圈的核心位置,巔峰時期,班尼路在中國的門市一度達到4044家。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紅極一時的班尼路並未打破這一魔咒。隨著國際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當地市場也湧現大批本土時尚品牌、互聯網電商崛起,班尼路的危機悄然來臨。

以優衣庫、H&M、ZARA、GAP為代表的國外快時尚品牌,從2006年開始在中國內加速擴張,這些快時尚品牌款式豐富、注重價性比、線上線下同時拓展,在一二級城市快速向三級城市擴張,搶佔大量消費者,老一代休閒品牌面臨國際快時尚產品與互聯網環境下雙重夾擊,業績都大幅下滑,班尼路也未能倖免。

由於庫存積壓過多,2011年以來,班尼路遭遇關店潮,6年關店約3000家,全國門店只剩1000多家。根據德永佳近2年財報顯示,班尼路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收入逐年下滑,2016年約為45.97億港元(約92.8億令吉),2017年約40.51億港元(約21億令吉),2018年約為39.95億港元(約20.7億令吉)。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