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嚴重患者短命 婚前體檢防誕地貧兒

(吉隆坡訊)儘管對生活和健康影響不大,但進行婚前檢查和產檢以篩查地貧是十分重要的,若兩人皆為帶原者,那麼子女有25%的機率成為重型地貧患者,需終生依靠輸血和藥物活命,即便如此壽命也比正常人短,只能活到中年,而唯一能根治的方法是骨髓或乾細胞移植。

血液內科顧問元永琦醫生(Dr Guan Yong Khee)

Advertisement

血液內科顧問元永琦醫生(Dr Guan Yong Khee),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許多疾病可造成貧血,遺傳性血液疾病─地中海貧血症(thalassaemia,簡稱“地貧”)便是其中之一。

輕型患者無需治療

他說,貧血指的是體內缺乏紅血球(也稱“紅血細胞”)或血紅素(haemoglobin)。血紅素是紅血球裡主要的成分,負責輸送氧氣從肺部到心臟,再到身體各處,也將二氧化碳從身體各處運送回心臟,再轉到肺部才排出體外。

“當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或血紅素過少,攜帶氧氣功能減弱,就可能導致人體組織缺氧。輕微的貧血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或只是引起輕微的疲累;嚴重的貧血會造成臉色蒼白、力不從心、氣喘、胸口絞痛甚至暈眩。惟一般人難以從貧血的症狀分辨出病因。”

ADVERTISEMENT

地貧可依其嚴重性分為3大類:輕型(minor)、中型(intermedia)及重型(major)。

輕型地貧也稱“地貧帶原者”或“潛伏性帶原者”(thalassaemia trait),通常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驗血報告或也幾乎正常,僅一些紅血球指數略低。

除非做比較詳細的血液檢驗,大多數人也不會發現自己是帶原者。

“醫生只需通過一份簡單的驗血報告中的全血細胞計數(Full Blood Count,FBC)和紅血球指數(Red Blood Cell,RBC Indices),就可初步判定是否患有地貧。若要確診地貧,則需更進一步的血液檢驗,如血紅素電泳(ha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和脫氧核醣核酸分析(DNA Analysis)。”

“雖然輕型地貧患者的壽命與正常人一樣,無需接受任何治療,不會傳染他人,更不會突然惡化轉為重型地貧,卻也不應忽視,因為地貧有遺傳給孩子的風險。”

重型患者終身輸血

他提醒,若父母中的其中一位為帶原者,子女便不可能患中型或重型地貧,但仍有50%的機率成為與父親或母親一樣的帶原者;如果父母二人都是帶原者,那麼子女患有重型地貧的機率就高達25%,成為帶原者機率則是50%。

“不同於無大礙的輕型地貧,重型地貧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貧血症,可病發於幼童甚至在懷胎期間,可能危及生命或胎死腹中。這些人因血紅素嚴重不足,終身皆需要頻密的輸血治療和藥物以維持生命。”

他說,中型的地貧雖然沒有上述那麼嚴重,貧血的症狀也較輕,大多數患者在兒童或青少年時便能察覺診斷,有者從小就需要定期的輸血,也可能隨着年齡增長或脾肝臟腫大令輸血頻率增加,有時甚至會惡化至重型地貧。

“因此,應對地貧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預防。提高民眾的認知、廣泛的地貧帶因者的篩檢、有效的教育輔導及產前血液檢驗極其重要。患有地貧的夫妻也可生兒育女,只需要在生育前篩檢出地貧種類,並在孕期做適當的胎檢即可。”

“我國政府提倡國民主動到任何一間政府診所進行地貧的初步驗血,如若需要會安排進一步的血液檢驗。近年來,政府也為全國每一名中四學生進行地貧血液檢測。據觀察,新加坡和地中海小國塞浦路斯(Cyprus) 在有效的教育預防措施後,已經成功地將地貧患病率降低。”

重型患者不長命 移植骨髓可根治

地貧也可依據受影響的基因缺陷而分類,大致上可分為甲型(α型,Alpha Thalassaemia)和乙型(β型,Beta Thalassaemia)兩類。

“地貧主要的問題發生在患者的血紅素。由於所遺傳到的基因突變,造成血紅素裡的球蛋白鏈(globin chains)不平衡,而導致紅血球變形。”

元永琦解釋,甲型與乙型地貧的區別則是憑血紅素裡所缺的球蛋白鏈的種類而定,前者是血紅素中缺乏甲型球蛋白鏈,而後者則是缺乏乙型球蛋白鏈。

長期輸血致鐵過多

“地貧患者體內的紅血球形狀偏扁,生命週期比正常的紅血球短,較快被脾和肝臟代謝分解。因此,患者會貧血及肝脾臟腫脹,甚至需要經常輸血來維持生命。”

他指出,遺傳性的疾病皆無法靠藥物根治,正如一個人不可能靠藥物將眼睛顏色改掉。不過地貧並非絕症,若能得到適當治療和定期的輸血及藥物,重型地貧的孩童都可以長大成人。

“地貧患者輸血就像和常人輸血一樣,都需要交叉檢測配對(crossmatch)。多數地貧患者都需要每一兩個月定期輸血和檢查。輸血量視患者體重大小和體內血紅素的指數而定。一個普通的成年中型地貧患者每次平均需要兩包紅血,輸完一包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兩包便需約五六個小時。”

“現今國內每個州屬的中央醫院及專科醫院都設有日間輸血服務(daycare transfusion services),為地貧患者提供收費低廉、方便且無需住院的服務。”

他說,雖然定期輸血能夠活命,惟長期輸血會導致體內鐵質過多,引起各種並發症,肝臟鐵質過多會導致肝臟纖維化和硬化,甚至引致肝臟衰竭和肝癌;心臟鐵質過多則會造成心肌衰竭;胰臟鐵質過高會導致胰島素缺乏,造成糖尿病。

“所以,長期輸血的地貧患者需定時服用或註射排鐵的藥物(Iron Chelating Agents)。然而,即使配以適當的藥物,重型地貧患者的壽命還是會比正常人短,大多只能活到四五十歲。”

他強調,唯一能根治地貧的方法是骨髓或乾細胞移植,需要有能與之配對的親生兄弟姐妹。醫生需要在患者兒童時期,協助尋找一個成功配對的捐髓者,才能進行骨髓或乾細胞移植。

然而,並非每一名患者都會有一個健康又合適配對的兄弟姐妹,再加上現今家庭規模越來越小,可謂難上加難。能夠在親手足中找到配對的捐髓人的機率是25%至30%。

“若無法在親生兄弟姐妹中找到合適的骨髓移植,可嘗試到馬來西亞幹細胞捐髓庫或世界各地的干細胞捐髓庫尋找,但在非親屬當中尋找到可成功配對的捐髓者機率是很低的,大約是1萬至2萬分之一(0.01%至0.02%)。”

沙巴最多重型患者

地貧並非只發生在地中海域,而是遍布在全球熱帶地域。

在馬來西亞,地中海貧血症帶原者的患病率是人口的3%至5%。也是全馬常見的遺傳性疾病。

據資料顯示,2018年註冊在我國各政府醫院接受治療的地貧患者共有7984人,估計有近100萬人是帶原者。

患病率在不同種族中有所不同,馬來同胞和華裔帶基因的患病率是5%左右,但沙巴州卡達山族的帶基因率可高達35%。是全馬最多重型地貧患者的州。

他說,地貧作為遺傳性疾病,就如同孩子遺傳父母眼睛顏色一樣,與生俱來,無法改變,因此沒有好發於哪個年齡層或性別之差。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