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 3類運動治頭暈

(香港訊)耳石症、前庭神經炎及耳水不平衡,是3大常見引發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的主因,病人一般可透過物理治療及前庭復康運動來改善病情。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嘉源指出,人體的前庭系統主要負責平衡功能及空間定向感,由內耳中的三條半規管、球囊及橢圓囊所組成。球囊和橢圓囊分別負責感應垂直及線性的移動,例如在跳躍時感知高低及重力變化、前後奔跑的方向等。

Advertisement

而球囊和橢圓囊的耳石膜有耳石晶體依附,當頭部的方向或位置改變,耳石會相應移動,大腦會感知有關改變並幫助身體平衡;此外,三條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流動,能感知頭部或身體旋轉的動作改變,以助即時調整身體姿勢來維持平衡。

他指出,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主要與內耳問題有關,一般都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或構成生命威脅,常見主因包括:耳石症、前庭神經炎及耳水不平衡。

耳石症:暈眩持續數秒

俗稱耳石症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通常是因為病人退化或頭部受到衝擊等原因,令耳石跌入後半規管後,令信息由前庭系統傳遞至大腦時出現問題,病人在特定狀況及活動下,例如上、下床時,才會引致暈眩;每次暈眩通常只持續數秒,沒有耳鳴或聽力喪失,一般有復發情況。病人可接受耳石復位法治療去改善病情,成功率可達9成。

ADVERTISEMENT

研究顯示,如再配合前庭復康運動,更有預防作用及加速功能性復原。

前庭神經炎:嚴重暈眩嘔吐

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是因前庭神經受病毒感染而導致,令患者出現急速而嚴重的暈眩,惟聽力不受影響。病人通常會步態不穩,需減少活動,常同時出現噁心、嘔吐等徵狀,一般會持續數天或數周;醫生通常會處方藥物以減輕其症狀。

“當情況穩定後,接受前庭復健運動治療可有效改善姿勢控制及生活功能,更可減少因暈眩而導致抑鬱及憂慮等情況。”

耳水不平衡:聽力減弱耳鳴

至於俗稱耳水不平衡的“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是因為患者半規管內的淋巴液突然增多,絨毛細胞受壓,導致錯誤輸出暈眩信息。

病人會同時出現暈眩、聽覺減弱、

耳脹或耳鳴等三項或以上的病徵,

每次持續20分鐘至12小時不等。

“此病除有機會復發外,亦沒有根治的方法,

醫生一般會處方利尿藥、止暈止嘔藥來穩定病情,

待病情受控後,通常會轉介物理治療安排前庭復康運動。”

運動讓患者習慣暈眩感

他解釋,物理治療師一般會按患者個別情況,針對性地設計3種類型運動,以刺激大腦中樞系統產生代償,彌補失去或已減弱的前庭系統功能,或是讓患者習慣暈眩感,從而降低暈眩對病人的日常影響,運動類型包括:

1.代償性運動(Substitution exercise):

患者透過代償性運動來刺激視覺及本體感覺系統(肌肉、關節等運動器官),促進其平衡,以代償已喪失或減弱的前庭功能,長遠有助減少平衡問題及跌倒風險。

運動例子:

患者張開眼站在軟墊上保持平衡,促使加強運用視覺代償前庭系統的功能。

患者閉眼站在地上,促使加強運用本體感覺系統,代償前庭系統的功能。

2.適應性運動(Adaptation exercise):

如果前庭功能受損,患者有機會出現眼球震顫的現象,從而引發暈眩。透過適應性運動,有助改善眼球震顫引發的暈眩情況,對眼球凝視能力有問題的患者,會有相對顯著的幫助。

運動例子:

在患者視線前方擺放一個標記(手指或記號),患者需重複地左右或上下轉動頭部,同時雙眼需持續凝視及追蹤該標記,轉動速度由開初的慢速,按患者適應及暈眩感降低後,循序漸進地加快轉動速度,以助改善眼球凝視能力並減少暈眩。

3.重複性運動(Habituation exercise):

患者不斷主動重複進行觸發暈眩的動作,反覆刺激患者出現暈眩感,讓其習慣以減少暈眩,常見有卡松庫克西運動(Cawthorne-Cooksey Exercise),患者會分數個階段進行相應的重複運動,當習慣了該階段引發出的暈眩感後,會進行下一輪難度更高的動作,從而習慣及改善暈眩感。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患者一般需每日做2至3次,經過6至8個星期後,預計會有明顯改善。

運動例子:

患者在比眼睛高的位置自行拋接傳球,當患者的視線追蹤皮球時,會誘發暈眩感覺,患者需持續進行傳球動作,以習慣暈眩帶來的不適感。

張嘉源強調,由於病人暈眩的原因及嚴重程度各異,上述前庭復康運動的強度未必適合所有病人,建議進行任何運動前應先諮詢物理治療師或醫生的意見,經專業評估及指導後才開始。

周邊型前庭功能障礙通常涉及內耳問題,令到由前庭系統傳至大腦的信息出現異常,造成暈眩。

暈眩原因多 4方法找出元兇

不少人都可能曾經感受過頭暈感覺,部分甚至嚴重至昏倒、失去知覺。

引致頭暈背後的原因五花八門,可以是源於女性月經痛或長者低血鈉問題,甚至可以是心臟問題,或是致命警號。

一旦自身出現頭暈問題、或遇到有人頭暈時,最重要是有合適的緊急應變方法,並盡快送院作詳細檢查,揪出致暈元兇。

釀成嚴重致命意外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岑健醫生表示,引致頭暈的原因非常廣泛,當病人求醫時指自己有頭暈問題,臨床問診十分重要,一般會問以下問題,以讓醫生初步判斷應安排哪一科跟進檢查:

感到頭暈時正進行什麼活動。

具體描述頭暈當刻的感覺。

以往曾否發生類似的情況及頻率。

跌倒後感到頭暈,抑或感到頭暈後跌倒,心跳紊亂致突然暈眩。

她指出,部分年輕的個案在出現暈眩後求醫,經檢查後或一切正常,惟仍有需要作更詳細檢查,因為暈眩的原因有可能涉及心臟問題,例如心跳紊亂、心肌肥厚等問題。醫生會根據臨床診斷,可能會安排心電圖、心臟超聲波掃描、甚至是建議進行基因等檢查。

長者頭暈或低血鈉

她舉例,曾有病人被發現是基因問題導致心跳紊亂,令患者會突然暈眩,一旦未有適切治療,有可能於未來釀成更嚴重的致命意外,病人之後獲安排安裝心臟起搏器,以防心跳紊亂突然失去知覺。

長者出現頭暈的原因跟年輕人有所不同,因此一般會做較全面的檢查。

她說,臨床檢查會包括量度血壓、血糖、血鈉、心跳等。如果發現病人血壓過高,會考慮中風的方向;血壓過低,則會考慮胃腸出血的方向。而長者常見的頭暈原因,有可能是因腎臟功能退化而引致的低血鈉問題,長者如果喝太多水,或服用太多不同種類的藥物,都有機會令他們血鈉降低,血鈉水平因退化而未能適度調節,引致暈眩。

 血壓降應變先平躺

她指出,如果是腹痛或經痛引致的暈眩,有可能會令嘴唇變白,這代表血壓下降,可先做一些應急處理,例如先讓身體平躺在地上,讓心臟及腦部處於水平,之後把腳抬高一點,令血液可供應至腦部;如果在街上,病人可先坐下,身體傾向腳部,待疼痛散去後,如有需要應盡快求醫。萬一遇到其他人有暈眩,可以協助其坐下或平躺,請求其他人不要圍觀,並盡快召救護車。

她強調,絕不能輕視頭暈這項症狀,因為它可以是致命疾病的警號,例如癲癇症、心跳紊亂、電解質水平異常等,及早求醫,盡量將頭暈時的細節向醫生交代,以讓醫生判斷並安排最合適的檢查及治療,避免釀成嚴重後果。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