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向神明及先人致意 遙祭過疫樣節日

中國過去幾千年,戰亂天災瘟疫連連,黃土地上的老祖宗是如何過節的?疫情當下,愛在瘟疫蔓延時的現代人應保持什麼樣的心態來繼續文化傳承?

李永球

Advertisement

李永球:表達真誠 供品香燭不能虛擬

華族文化民俗歷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說,中國人過節都離不了祭祀儀式,中國人早在幾千年前就採用“遙祭”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說,遙祭與現場祭祀都是一樣的儀式及祭品,只是一個在現場,一個不在現場。

他指出,中國過去戰亂連連,一場瘟疫,一場水災就會讓無數村莊毀滅,無數家庭家破人亡。為了避免禍亂,老祖宗及離鄉背井者,逢年過節就採用遙祭來向神明致意以及對先人的思念。

ADVERTISEMENT

他說,遙祭不需要朝什麼方向,只要在住家門口向外正正方方的方向,擺個臨時神台或祖先靈位,放上供品,在對的時間點上香膜拜就行。

李永球說,中華文化講求祭祀,人也好,神也好,華人的信仰就是要感恩,就以祭祀的方式來感謝他以表達真誠。

為此他指出,遙祭的供品和香燭必須是真的,不能虛擬,這才能表示對神明及先人的敬意。除了遙祭,也可以拜託家鄉親朋戚友向先人致敬。

李永球舉例,他有一個移民美國的友人,其祖先墳墓都在馬來西亞,他每年都會付一筆錢請一位老朋友幫忙祭祀祖先墳墓,包括購買祭品及打掃墳墓等等。

疫情當下,李永球說大家都應遵守政府立下的SOP方式來進行,還是可以去廟拜或赴一場另類的廟會。他提醒,疫情這種東西如年獸,如果沒有控制,在疫苗研發出來之前是沒完沒了的,它不止吞噬國家經濟,就連民俗文化都是一個傷害。

長住太平的李永球說,從前九皇爺誕,太平善信都會到河邊請神,把九皇大帝請到家裡膜拜。今年農曆九月全國疫情升溫,很多人不敢到廟裡膜拜,一些上了年紀的善信就在農曆八月卅到附近河邊請神。

是一種心靈感應

李永球說,遙祭是一種心靈感應,現場拜祭有臨場感。如果有得選擇,相信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到廟裡拜祭,到墓場見見祖先的墳墓,會覺得比較安心,這也是對先人的一點責任和敬意。

他指出,中國人過節都少不了拜祭活動。線上拜祭或遙祭他選擇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遙祭,重要的是對祭祀的一份誠心和敬意。

他指出,線上祭祀、線上廟會是一種順應當下而衍生的反疫情虛擬過節方式,他認為拜祭神明、拜祭先人不一定要集體,線上沒必要,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遙祭就可以了。

他提醒,遙祭還是有一定的儀式要跟着走。例如清明遙祭,須根據清明正日的前十天或后十天進行;遙祭九皇爺,應在農曆八月卅請神日至九月初九送神日內進行。

李永球說,如果一些地區的管制令已經放鬆,還是可以按照政府提供的方式進行。

他指出,民俗會隨着時代的演變和需要而調整,現代人不需要過度擔心,未來如何發展仍是一個未知數。

家是最安全避風港

李永球說,外面紛紛擾擾,瘟疫蔓延,家始終是最安全的避風港。

他指出,老祖宗早就教會我們,家是最安全的地方。為此,傳統中國人過節,從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到冬至,都是一家大小回家團聚,拜祭祖先,感激神明,不需要跑到外面敲鑼打鼓把病毒帶回家。

李永球說,疫情再怎樣升溫,中國人過節都是在家裡慶祝,在家裡裹粽子,在家裡吃月餅,在家裡拜祭祖先,都不會受到疫情影響。

他強調,疫情升溫,大家更應回歸傳統,在家慶祝就行。無法回家過節的遊子,可以通過一通電話或網絡視訊向長輩請安,也是一種有溫度而安全的過節方式。

許廷炎

許廷炎:靜觀其變 農年慶典或照常辦

檳州華人大會堂主席拿督斯里許廷炎說,非常時刻,華社還是要保持最後一分清醒,留得青山在,等待好時機才來辦活動。

許廷炎坦言,到目前為止,檳華堂沒有完全取消所有活動,在最近召開的視訊會議裡,檳華堂決定明年的新年團拜及元宵節還是照常慶祝。

他解釋,華堂理事會基於目前的情勢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一段時間,只能靜觀其變,才來決定有關慶典是否辦大或辦小。

他說,今年華堂堂慶原本定於9月23日舉行,也一早發信邀請VIP包括首長出席,他們也答應來,可是基於疫情升溫,的確有它的冒險性,華堂就在九月初宣布取消今年堂慶。

許廷炎說,華堂每年堂慶,出席人數近千人。今年為了配合SOP,將出席人數遞減到400人。如今疫情升溫,基於大眾安全,決定全部取消。

他說,華堂的一系列活動,基本上也不是在籌款,而華堂本身也有一些穩定捐款可以用來辦活動。

他指出,華堂接下來會嘗試辦一、兩場線上活動,其中華堂文學組計劃在11月間辦一場線上文學講座會,報名人數熱烈,華堂願意嘗試和適應新常態。

“不過,我個人的感覺,線上活動或線上開會,感覺總不是那麼真實,少了溫度和臨場感。”

不鼓勵社團辦活動

許廷炎說,疫情升溫影響現代人生活,原本熱鬧的檳城夜宵生活一下子變得冷清清,人類的生活也因而開始改變。“但是,只要疫情全面克服,我始終覺得應該恢復像過去的那種生活方式,這才能夠非常有朝氣發展華團的各種活動。”

許廷炎坦言,受到疫情牽制,華團辦活動都會面對一定性的困難,誰還願意去冒風險,殃及他人呢?

“我曾經在3、4個月前發表文告,強調華族文化活動不能斷層,要求華社照舊出來活動,可是現在的環境改變了,冒險性也增加了,大家還是要把健康放在第一,所以我就沒有繼續鼓勵社團去展開各項活動。”

他說,有效隔離措施是阻斷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唯一方法。華社唯有留得青山在,在疫情當下養精蓄銳,等待好時機重新出發。

留得青山在,等待好時機才來實體過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