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北馬地方

各街區從簡慶中元 紙紮品市場熱不起

(大山腳9日訊)疫情趨緩,雖然今年各街區準備復辦中元慶典活動,但祭拜規模一切從簡,以致紙扎祭品生意熱不起!

製作大士爺金身及龍袍的紙扎師傅黃源有(63歲)接受本報專訪說,因疫情停工兩年左右,直到今年4月1日复工,但訂單比疫情前大幅度減少了80%。

Advertisement

他說,受疫情和經濟影響,檳威兩地的紙扎市場根本熱不起來,尤其中元節拜祭規模大幅度縮小下,市場紙扎需求隨之減少。

“疫情前每天都有訂單,尤其是農曆七月中元節的龍袍訂單都能超過1000件,可如今距離中元節僅剩1個多月,訂單還不足100件。”

提及大士爺金身訂單,他表示基于純手工製作及人手不足問題,他向來只接7至8組訂單;然而目前也只接到2組訂單。

價格漲至少10%

ADVERTISEMENT

他也說,儘管今年中元節市場冷淡,紙扎成本卻一再增加,包括竹條、紙張及麵粉等主要材料,目前价格都調漲了至少10%。

黃源有說,疫情前,訂單接不完,趕工時都會動員全家人,包括妻子鄭鳳婷、兒子黃志展、弟弟和妹妹,還有8至9名工人從早忙到凌晨。

疫前趕工動員全家

“疫情停工兩年,訂單銳減,如今也只有2名工人,平日製作的紙扎品,只能收在儲藏室囤貨。”

他說,紙扎業要聘請熟練員工不易,而一般年輕人因工作時間太長和枯燥,也不願意從事這一門老行業。

黃源有從15歲當學徒,8年練就一手精細手藝,從綁大士爺金身骨架、粘貼及上色等,每個細節都特別講究;23歲便創辦了“黃源有紙店”。

他至今依然堅持手工製作,一紙一竹仔細鑄成巨大宏偉的大士爺金身,每個步驟都不得馬虎。

黃源有畢業於電子系的22歲兒子黃志展認為,若市場有需求,他是願意繼承老行業,畢竟這門傳統文化需要有人繼續推廣和傳承。

黃源有根据傳統規范制作的大士爺金身十分精細。

大士爺金身龍袍有規範

黃源有說,製作大士爺金身和龍袍是百無禁忌,但須根据傳統規范製作,每個圖案和裝飾品都各具寓意,包括令旗、冠帽、腰帶及鞋等,都不可隨意粘貼,否則會遭到乩童投訴。

他說,大士爺也有文武之分,紅臉屬文,藍臉屬武。至于祭拜文或武大士爺,都是根据各街區盂蘭胜會組織的要求。

他說,大士爺金身最小8呎至9呎高,大的則有18呎至21呎高,製作過程分為3部分,即臉部、金身及腳部,工序繁縟,一尊金身製作約需1個月,最後組裝起來就比較省時。

龍袍上的圖案非常講究,不得隨意粘貼。

報導:鄭智鍵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