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可控可治不可怕 轉移性乳癌 當慢性病

(吉隆坡訊)轉移性乳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也被稱為第IV期乳癌,意思是癌細胞從乳房已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如肺、肝、骨和腦。

mBC可發生於初次診斷(新發,de novo),也可能在第I、II或III期乳癌治療後的數月或數年漸漸發展而成,亦或是乳癌復發且擴散。

Advertisement

mBC無法治癒,但我們可以通過治療來達到長期緩解狀態,意即努力將它當成慢性疾病來對待,像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那樣生活。

個性化治療生活如常

目前臨床上有多種可行的治療選擇,強調的是個性化治療,每名患者的療程都有所不同。事實上有許多人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依舊將生活過得十分充實,有者也活了10年之久,因此在確診後最重要的是不要感到失望和放棄治療。

臨床腫瘤專科顧問 馬爾文德醫生(Dr Malwinder Singh)

ADVERTISEMENT

臨床腫瘤專科顧問馬爾文德醫生(Dr Malwinder Singh)表示,大馬國家癌症登記局數據可見,mBC好發於45歲至50歲之後。與2007年至2011年數據相比,2012年至2016年期間的病發率更高,表示病例有所增加。

“我國的乳癌防治情況算不錯,因為與第IV期(占22.8%)相比,檢測出更多的第I期(17.5%)和II期(34.5%)病例。不過,這些數字還不夠好,我們需通過早期檢測以減少第III期(25.1%)和IV期的乳癌確診病例。”

根據一份關於東南亞地區(包括大馬)新發mBC患者的表現、治療和生存趨勢的文獻報告,mBC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從1996年至2000期間的14個月,在2006年至2010年增至21個月。這些年過去,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數據將會比21個月更長一些。

症狀依轉移部位而異

他說,乳癌最常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頭、肝、肺和腦部,症狀依轉移的部位而異,譬如發生腦部轉移時,患者可能會頭痛、噁心、疲累、虛弱、記憶衰退和出現語言障礙等。

有時乳癌細胞會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到肺部,可能導致的症狀包括咳嗽、咳血、胸痛和呼吸困難等。

“若轉移至肝臟可能會出現黃疸、噁心和食慾不振;骨轉移則可能引起骨折、疼痛、脊髓壓迫和貧血等症狀。”

“對於疑似乳癌病例,我們會根據症狀檢查,譬如讓有咳嗽症狀的患者接受胸部X光掃瞄。至於診斷無症狀者則需通過調查,譬如胸部X光、腹部和盆腔超聲波、全身電腦斷層(CT)掃瞄和正子電腦斷層(PET-CT)等。PET-CT掃瞄比CT掃瞄更新、更準確且能夠顯示癌細胞活動狀況。”

治療選擇考量多因素

mBC的治療方法有6種:外科手術、放射治療、荷爾蒙療法、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

手術是將腫瘤與周圍乳房組織切除;放療則是利用高劑量放射線殺死癌細胞。這兩種局部性治療僅用於緩解mBC症狀,譬如當患者腫瘤蕈狀潰瘍(fungating)或出血時。

馬爾文德透露,現今強調個性化治療,不再是一種治療方法通用於所有人。治療選擇考量包括腫瘤大小、整體健康狀況、年齡(是否已更年期)、家族病史、生化檢查結果(全血細胞計數、肝腎功能檢查,瞭解身體運器官作狀況)等。

“患者也需進行活檢查看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 2)和荷爾蒙受體是否呈陽性,包括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黃體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它們將決定何種治療方式最為合適。”

事實上,許多患者最主要的考量是經濟狀況,建議可與個別醫生討論如何獲得相關援助。

ER+PR+/-HER2-佔50%病例

根據馬大醫藥中心和砂拉越中央醫院數據:

ER+PR+/-HER2-占了約50%的乳癌病例,

這也是最“好”的乳癌亞型,

對荷爾蒙療法與標靶藥物CDK 4/6抑制劑有反應,存活率較高;

而難治的三陰性乳癌(ER-PR-HER2-)

占了約20%至29%,

無法使用荷爾蒙療法和標靶藥物,存活率較低。

“舉例而言,若mBC患者的荷爾蒙受體呈陽性,那便能夠選擇口服荷爾蒙治療,若想要有更好的反應可加入標靶治療。若癌細胞擴散速度快,那就可能需要能夠較快控制癌細胞生長的手段如化療。”

 承受壓力孤立無援 mBC患者遭污名化

乳癌福利協會(BCWA)一直在努力於消除有關mBC的迷思,譬如認為mBC是由於患者本身延遲診斷所致的。

這種污名化不僅與社會對mBC的誤解,也與患者本身的愧疚感有關。

各種各樣的迷思令患者需要承受許多壓力,包括患癌後的身體形象問題、社會離棄、感覺被邊緣化、行為上的改變,與治療和費用相關的問題等等。

乳癌福利協會(BCWA)主席蘭芝柯 (Ranjit Kaur)

患者需親友社會支持

乳癌福利協會(BCWA)主席蘭芝柯(Ranjit Kaur)說,大家實在很難想像那樣的感受有多強烈,mBC患者所面對的恐懼、焦慮和困擾真的難以用言語形容。她們更常感到難以入眠和惶恐不安,認為確診mBC意味着生命到了盡頭,開始擔心日後有誰能肩負起她們在家庭上和社會上的責任。

她指出,疾病造成的負擔不應由患者獨自承受,作為癌症的倖存者之一,我也曾經歷徬徨與不知所措。如果能遇見更多且仍然活躍的mBC患者,讓她們明白無論治療時或治療後,生活依然能過得非常充實,一定能為她們帶來鼓勵,更加積極尋求治療。

“然而,除了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支持,同樣重要的是讓mBC患者可以繼續不被污名化地生活。”

盼大眾加強認識mBC

她強調,這些正是BCWA致力於從社會及心理方面提供同伴支持(peer support)、實質援助和教育資源的原因。

#Unpause運動旨在協助mBC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也希望提升大眾對mBC的認識。

數位資源中心thrive-malaysia.com

將提供有關mBC、其治療方法、支援小組、

經濟援助以及勇敢面對病情的mBC患者的視頻故事,

協助mBC患者擺脫孤立無援的感覺。

 治療目標改善生活品質

患者可能會因為mBC是“不治之症”,而想放棄治療,對此你會給予什麼建議?

雖然mBC無法治癒,卻是可治療的,目標在於改善生活品質,同時減緩或阻止病情惡化。

我會建議患者不要想自己能夠活多長,我們會努力實現這個目標,將其視為慢性疾病。我們希望治療過程是平穩順暢(smooth)的,而非接受一堆治療,最終卻只能臥床度日。

除了接受治療,患者也需要親友支持、社會援助、好的營養與精神健康,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有所幫助。我曾見過mBC患者活了10年之久,最重要的是不要失望、放棄。

家族病史風險因素15%

乳癌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年齡,特別是在55歲之後。曾患乳癌或有家族病史也是風險之一,但這不是說父母或祖父母曾患癌,自己便百分百會得癌症,該風險大約是15%。

另外,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者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會增高。由於乳癌是一種和荷爾蒙息息相關的癌症,體內雌激素過高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因此若你肥胖(脂肪組織會產生雌激素)、早發月經初潮(12歲以前)、較遲更年期(55歲以後),都有很長的時間都暴露於雌激素下,那麼患癌風險會增高。

這也是為何你可能聽說生育較多孩子和母乳喂養可降低乳癌風險。至於其他風險因素,則包括曾接受口服荷爾蒙治療、飲酒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文 \ 楊倩妮    整理 \ 梁盈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