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助中風者提升復康效果 度身訂做矯形用具

中風病人在復康路上,需要積極進行各種的復康治療,

希望身體能夠盡量恢復病發前的狀態和生活。

Advertisement

然而,他們往往都要面對四肢發軟、無法用力的問題。

身體甚至會出現肌肉攣縮,導致手掌無法打開、足部內屈變形等情況。

(香港訊)這種情況會令病人每次接受物理治療訓練前,都需要花更多時間進行伸展和拉筋運動,減少攣縮情況才能進行訓練,阻礙復康進度。

義肢矯形師會為這類病人度身訂做手托、腳託等矯形用具,幫助承托身體、避免攣縮,有助提升復康效果。

ADVERTISEMENT

手托腳托減肌肉攣縮

養和醫院義肢矯形師梁永健表示,手托、腳托等用具可把病人的四肢盡量維持於正常狀態,有助控制肌肉攣縮,從而減少每次物理治療前的準備功夫,確保康復進度。

“一般用來製作手托和腳託的塑膠材料,主要分為‘低溫’及‘高溫’兩種。義肢矯形師會根據其用途和使用部位來決定使用哪一種塑料。”

他解釋,低溫塑料是一種熱敏材料,

只需要以約70度加熱就可以令塑料變軟。

塑料變軟後可以直接鋪放在病人的肢體上塑形,

塑料冷卻後便會變硬。

“低溫塑料的好處是製作時間相對較短,只需約一個小時便能完成整個製作過程,而且只要輕微加熱就可以令塑料重新變軟,進行調整,因此義肢矯形師可以在病人使用該用具一段時間後,再根據病情微調用具。”

不過,低溫塑料容易受風化作用等環境因素影響,因此,以低溫塑料製成的用具,壽命一般較短,只有一至兩年。“加上低溫塑料的受力較低,較難承受病人的全身重量,因此一般只會用於製作手托,或者為無法行走、長期臥床的病人製作腳托。”

高溫塑料承托力較高

“與低溫塑料相比,高溫塑料的製作工序較複雜,製作時間亦較長,由於其承托力較高,可以承受病人全身的重量,主要用來製作協助病人練習步行的腳托。”

梁永健補充,高溫塑料所製成的矯形用具耐用性較高,方便病人長時間使用,毋須經常更換。製作高溫塑料的用具時,義肢矯形師會先為病人製作石膏模具,再把經過高溫加熱的塑料放在石膏模具內塑形,待冷卻後製成腳托。

“然而,由於高溫塑料需要非常高溫才會令其變形,其可調節空間較低,義肢矯形師在製作用具時需要非常精準,不容有太大誤差。”

義肢矯形師梁永健。

定期清潔用具免生菌

近年市面亦推出一些新類型的腳托產品,例如電子腳托和碳纖腳托,讓病人有更多選擇的同時,亦有助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梁永健表示,電子腳托利用電子感應器預測病人的步行動作,當病人的足部因無法用力而不能抬腳時,腳托可發出微量電流,刺激病人腳部的肌肉,令病人可以抬腳行走。

“碳纖腳托則比一般高溫塑料製成的腳托更有彈性、更薄,使病人更方便使用,及步行時更舒適。”

病人在康復過程中,身體狀況會不斷變化,因此,義肢矯形師需要因應病人的病情,定期評估所佩戴的矯形用具是否合適、對康復是否有利、是否需要調整等。“例如在康復初期,矯形用具的設計一般以支撐和保護病人四肢為主,但隨着物理治療令病人的身體情況有所改善,則可考慮轉用保護性較低、活動性較高的矯形用具。”

他指出,如果病人一直使用保護性較高的用具,過多的保護反而有機會窒礙他們的自主能力,阻礙其康復進度,削弱物理治療的成效,因此,適時評估及調整用具,有助避免不當使用用具而阻礙康復進度。

由於矯形用具屬於貼身用具,梁永健提醒,病人應定期清潔用具以免滋生細菌。

“要注意在清潔及保存低溫塑料製成的矯形用具時,應避免使用熱水、暖風等高溫方法,同時要避免被陽光直接照射,因為熱力會破壞矯形用具,加速其老化甚至變形,影響功能。”

懂多一點

中風影響吞嚥及溝通 注意3個困難徵狀

中風是當腦部血管閉塞或爆裂,令腦部細胞缺氧受損,患者有機會突然出現四肢癱瘓或麻痺、說話不清、視力模糊等。

中風除了引發身體活動能力方面的後遺症,患者的吞嚥和說話能力亦可能有所影響,透過適當的言語治療復康訓練,有助改善患者的進食及溝通能力。

養和醫院言語治療師潘肇鋒表示,中風後不少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影響其生活質素。有數據顯示大約一半中風後的病人吞嚥能力受損,其中腦幹中風病人更有高達8成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

養和醫院言語治療師
潘肇鋒

找出方法改善吞嚥安全

常見的吞嚥困難徵狀包括:咀嚼速度及力量下降、食物從口腔溢出、進食時嗆咳等。若沒有適當處理吞嚥困難,食物可能會錯誤進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或阻礙呼吸,危及生命安全。

潘肇鋒指出,中風後對吞嚥能力的影響程度,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指大部分病人的吞嚥能力會於中風後一星期有改善,約1成中風病人則在病發後半年仍持續有吞嚥困難。

潘肇鋒指出,當遇到有吞嚥困難的病人,言語治療師一般會先評估患者口腔肌肉能力及進行臨床吞嚥測試,有需要時會用到X光或內窺鏡檢查病人的吞嚥情況。之後言語治療師會建議合適患者進食的食物質地,飲料的稀稠度、進食工具及姿勢等,令患者能安全進食。

不過,這些方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需要由言語治療師事前評估及教導。部分病人可進行一些吞嚥訓練,例如用冷的檸檬味棉花棒,刺激口腔及咽腔不同部位,或者用微量電流去刺激及強化吞嚥肌肉,間接“教”腦部做出吞嚥動作。

左腦受損可導致失語症

除了吞嚥問題,中風患者亦會面對咬字不清、發聲困難等問題。潘肇鋒解釋,由於發音與喉嚨及口腔肌肉的控制及力量有關,部分患者中風後出現聲沙或難以控制大細聲等問題;也有病人因舌頭肌肉不夠力或活動能力減退,令他們咬字含糊不清;有些病人則因為腦部控制發音的“程式”出現錯誤,導致發音困難。

除此之外,潘肇鋒表示,大約有4成中風後的病人,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溝通及語言障礙。其中左腦受損的病人會較多出現語言問題,醫學上稱之為失語症。

“失語症患者可出現語言理解、表達、閱讀或書寫方面的困難,受影響程度則因人而異。

針對中風導致的溝通問題,言語治療師會評估病人的情況,按其嚴重程度及受影響範圍,制定合適的訓練。對於咬字發音問題,言語治療師可與患者練習發聲運氣、咬字、口肌能力等。而對於失語症患者,言語治療師可設計合適的練習去提升病人的語言能力,例如練習命名物件、組織句子、描述事情、書寫閱讀等。”

姿錯能改

挺腰收腹紮馬 居家扶抱照顧技巧

中風是突發腦血管疾病,影響患者活動能力及情緒。家人要肩負起照顧責任,這個突如其來的生活轉變,會令大家徬徨及飽受壓力。

在日常照顧中,照顧者一不留神,大家都有受傷風險。正確照顧技巧,既能保障患者安全,亦能避免照顧者受傷。

以下是一些家居扶抱及轉移的照顧技巧。在扶抱轉移患者之前,照顧者需要清楚知道患者的活動能力及需要什麼程度的協助;事前,必須告知患者將要做什麼動作,讓患者配合。

如有疑問,建議諮詢物理治療師再作評估。

站立動作:

◆患者健側手握椅子扶手

◆協助患者上身向前傾

◆照顧者承托患者上臂的手要屈曲

◆在盆骨底部的手要用力向前及向上承托患者

◆照顧者發號施令,患者腳要用力,照顧者同時用手協助患者站起來

◆照顧者發力時必須保持腰挺直,運用下肢發力

坐下動作:

◆若需要坐下,患者應先確保雙腿觸碰到椅子,並將健側手握椅子扶手

◆協助患者上身向前傾及彎曲雙腿,然後坐下

1.由坐至站(患者可獨立完成)

◆確定周圍環境沒有障礙物

◆建議患者不要靠背,坐前一點

◆雙膝微屈曲,腳尖向前,雙腳平放於地面上

◆健側手握椅子扶手

◆身體向前微彎

◆預備好後,健側手握椅子扶手借力,雙腳同時用力伸直,站起來

2.由坐至站,再由站至坐

(需要照顧者協助)

預備動作:

◆照顧者站在患者側,盡量緊貼患者身軀

◆照顧者將手伸進患者肩膀下,用手或前臂由下向上承托肩膀位置

◆另一隻手放在患者盆骨底部

3.從床至椅(患者可獨立完成)

◆確定環境周圍沒有障礙物

◆椅子以90或45度貼近床邊,擺在患者健側

◆患者向前移動,雙腳平放於地面,雙膝微屈曲向後收,腳尖向前;健側手握椅子扶手;身體稍微向前屈

◆預備好後雙腳發力站起,好手同時按住扶手借力

◆站起來後身體轉移並坐在椅子上

4.從床至椅(需要照顧者協助)

◆指示患者坐至床邊,健側手握椅子扶手

◆照顧者將手伸進肩膀下,用手或前臂由下向上承托肩膀位置

◆另一隻手放在患者的盆骨底部

◆照顧者發號施令,與患者一起發力

◆照顧者必須保持腰挺直,運用下肢發力,提起患者臀部至離開床邊(患者毋須完全站直)

◆離開床邊後,將患者轉移到椅子方向,照顧者要同時踏步

◆扶抱時照顧者切勿彎腰或轉腰,必須保持腰背挺直,收腹及紮穩馬步

文:姚憶然(物理治療師)、《明報》

圖:作者提供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