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流汗煩惱專題】冷天飆汗 睡眠盜汗? 異常出汗或是患病徵兆

(香港訊)除了酷熱天氣下汗流浹背,有人緊張時飆汗、睡眠時盜汗、身體不適時冒冷汗,甚至無緣無故出汗。

流汗,雖是維持人體健康重要功能之一,但有些人汗量之大、汗味之濃,令自己和身邊人尷尬不已,甚至擔心健康出問題。

Advertisement

对付汗水,止汗劑最方便,但原來很多人選錯用錯;衣服上的汗漬汗味,為何難以清除?

身體排汗幫助散熱

當人處身高溫環境或做運動時,身體會排出汗液幫助散熱,以維持正常體溫。位於真皮層下的汗腺負責釋出汗液,分泌到皮膚表面。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林嘉雯醫生指出,汗腺分為兩種:

ADVERTISEMENT

 

                                                                                                                                                 

急冒汗因荷爾蒙

高溫炎熱是最常見的流汗原因,但有時溫度不高、感覺不熱,卻仍汗流不止,甚至出現異常的流汗情況,到底為什麼呢?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學術統籌主任(健康科學)潘宛芬

緊張就流汗?

大家或許試過在考試、面試或上台表演前,明明不覺熱,但手心和腋下卻一直冒汗。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學術統籌主任(健康科學)潘宛芬解釋,當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或挑戰,感到焦急、緊張時,身體會分泌荷爾蒙如皮質醇,以鎮靜情緒,“荷爾蒙分泌時,會令身體出汗,位置通常集中在手心、腋下,因為汗腺分佈較多。”

中醫師嚴耀堅

 

寒冷仍出汗?

如果身處陰涼地方,甚至冷氣房,沒有運動但仍然出汗,中醫師嚴耀堅表示,中醫稱之為自汗,“常見於氣虛、陽虛證。由於陽氣嚴重虧損,身體虛弱,不能有效控制汗液毛孔,令排泄汗液的毛孔未能緊密關閉,導致汗液過度排出體外。”

他說,如果時常自汗,且活動時出汗更嚴重的人,會有氣短氣促、倦怠懶言、極易感冒等徵狀。

入睡後流汗?

盜汗是中醫病證名稱,指患者入睡後異常出汗,醒後汗泄即止。嚴耀堅解釋,古代中醫將汗液比喻為在夜裏鬼祟活動的盜賊,每當人入睡或即將入睡之時,就偷偷流出來。

陰虛內熱證或氣陰兩虛證最為常見,因為睡眠時,循行於身體外層保衛之氣和陽氣(簡稱衛陽)不足,皮膚毛孔不夠緊密,虛熱蒸騰津液而外泄,致睡眠時汗出;醒來後,因體內氣血運行,衛陽恢復保護身體的功能,皮膚毛孔緊密,津液也不能外泄,所以醒後汗止。中醫認為,心悸病、失眠病、胃脹病等病症都有盜汗的症狀。

而在西醫角度,“汗腺活躍除了與基因有關,身體疾病亦可能導致汗水變多。”

林嘉雯舉例指出,常見與甲狀腺異常有關,患者或突然汗水增多。而若出汗情況僅在夜晚出現,可能與肺結核、HIV病毒感染、淋巴癌等有關。

她提醒,如果留意到身體出汗習慣改變,最好向醫生求助。

為何冒冷汗?

潘宛芬表示,冒冷汗是自然機制,身體在發出信號表示“有不妥”,如血糖過低、缺氧,甚至是疾病警號,提示身體需要補充能量、水分或休息。

“冷汗,指畏寒、肢冷而汗出。”嚴耀堅指出,冒冷汗常伴有精神委靡、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徵狀,多因先天陽虛體質或長期陽虛型,令保衛外層身體之氣不足,抵抗能力低下,因此腠理(皮膚與肌肉交接位置)疏鬆而出汗;亦有因受驚引起。

黃綠反映肝 白色反映腎 色汗症或器官出問題

身體消化、分解食物,有用的營養素就會獲吸收,廢物則經由尿液、大便和汗水排出體外。

潘宛芬表示,汗水本應無色,如果出現有顏色的汗,可能是吃了太多含豐富天然色素的食物所致,例如汗水呈橙黃色,可能是進食大量南瓜、紅蘿蔔等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

林嘉雯則表示,西醫稱之為“色汗症”(chromhidrosis),除了由食物、重金屬、藥物等引起,亦可能是身體器官出現問題,“藍色汗水或攝入過量銅、銀等重金屬,黃綠色汗可能反映肝的問題,而白色則可能與腎有關”,但她強調這些情況並不常見。

香:香汗定臭汗?

汗味,是汗水引發的一大煩惱。其實汗水本應無氣味,林嘉雯說,平時聞到濃烈體臭,與大汗腺分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有關。“它們是細菌的食物,當皮膚上的細菌分解這些成分時,就會產生濃烈氣味。”

味:汗水為何是鹹的?

潘宛芬指出,汗水有鹹味屬正常,因為汗水含電解質,包括鈣、鎂、鉀、鈉等礦物質離子,“鹹味正是來自鈉離子。”

多汗無關男女肥瘦

多汗排汗是自然生理反應,但當汗量過多,影響日常生活,就可能患上多汗症。

多汗症徵狀:

每星期最少出現1次

影響日常生活

25歲或之前發病

有家族史

並非在睡眠時出汗

出汗地方兩邊對稱,如兩邊腋下、雙手等

符合以上任何2點,持續逾6個月,並排除因疾病或藥物引起,就可診斷為多汗症。

“多汗症多數於青春期開始,若25歲以後出現,就要考慮會否是身體其他問題引致。”

林嘉雯指出,多汗症不分男女、體型,“瘦人都會有多汗症,但肥胖會使多汗情況惡化。”

過往有不少多汗症患者向她求醫,其中一人求職面試時明明不緊張,但額頭卻冒出豆大汗珠,影響形象;有學生因手心出汗嚴重,一邊考試一邊流汗,連試卷也沾濕;還有女患者因擔心與男生牽手時手汗過多尷尬,不敢結識異性,影響社交。

炎熱少汗陽氣不足

少汗

在西醫眼中,汗水少問題不大,未必需要求診;中醫則認為,若運動、進食辛辣食物後,或天氣炎熱時仍汗出很少,並非正常現象。“有可能是身體陽氣不足,蒸化無力。即是指陽氣蒸化津液,發泄於肌膚的功能減弱。”

嚴耀堅指出,另一原因是身體血虛,或因汗、吐、瀉、溫熱病邪耗津傷液,因此沒有基礎物質去產生、完成排汗功能。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 林嘉雯醫生

臭狐

林嘉雯指出,醫學上很難定義臭狐,診斷時主要靠患者主觀描述、病史等,“病人會告訴我們身上有一股酸臭氣味,在感覺熱、出汗、運動後尤其明顯。”

多汗症與臭狐是兩回事,兩者涉及的腺體不同,臭狐氣味是“酸酸臭臭”,而多汗症氣味則是“騷”味。另外,“有臭狐的人不一定大汗,但如果同時有多汗症,會加劇體味問題。”

濃味食物如蒜頭、洋蔥、咖喱、酒等都會增加體味。她提醒,臭狐患者需注意個人衛生,應留意腋下、乳頭、下身等出汗位置,建議洗澡時用具殺菌功能的沐浴露、清潔劑,而且多穿鬆身衣物,定期清理腋下毛髮。

   睡前使用止汗劑 1周好轉可減量

天氣酷熱,一出門還是一身汗水,衣服上的汗印,伴隨陣陣異味,尷尬不已。

想止住汗水,各師各法,由各種外用止汗產品,至注射肉毒桿菌、微波“叮”死汗腺,甚至手術切除汗腺,各有優劣。

外用產品:

1/止汗劑和香體劑

“止汗劑(antiperspirants)用法簡單風險低,而且有一定效用,綜觀多個處理汗水的方法,最多人用。”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林嘉雯醫生表示,止汗劑可用於腋下、背部等多個範圍,通常含鋁鹽或鋯鹽,原理是將這些分子滲入汗管出口,阻塞汗腺排出汗水。濃度越高,成效越大,但亦較易刺激皮膚,通常濃度15%至20%已足夠。

止汗劑含香精或致敏

她提醒,用後皮膚或會變得乾燥,可能會引起過敏,“止汗劑如含香精可能引致敏感,應盡量避開,建議選擇只得鋁鹽或鋯鹽等簡單成分的產品。”

很多人都用錯止汗劑,以為出門前塗上就能止住汗水。林嘉雯建議,睡前使用效果最好,趁皮膚乾爽、較少出汗時使用止汗劑堵塞汗管,日間就能減少出汗。連續使用1星期,當見到成效後可減少使用次數,減低致敏風險,“如果怕刺激,可以早上洗一洗;因為前一晚止汗劑已經滲入汗管,早上洗走皮膚表面的止汗劑,減低過敏風險。”

皮膚易敏感、皮膚病患者,以及接受激光脫毛療程後1星期內,都不宜使用止汗劑。

香體劑不能抑制汗水

香體劑(deodorants)與止汗劑最大分別,在於不含鋁鹽、鋯鹽等止汗成分,不能抑制汗水分泌;主要靠殺菌、抗菌成分如酒精,減少細菌滋生與減輕體味。

    資料來源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消費者委員會

2/止汗濕紙巾

近年熱賣的殺菌止汗濕紙巾,標榜抹一抹瞬間涼浸浸,感覺既降溫又殺菌止汗。

浸大國際學院學術統籌主任(健康科學)潘宛芬說,濕紙巾方便攜帶和使用,隨時可抹走汗水,而且不少產品加入酒精成分,加速水分揮發,以達短暫“止汗”效果,亦會加入香精除臭和薄荷令人有冰涼的感覺。

她提醒,酒精、香精或化學合成的薄荷,均可能刺激皮膚,引致乾燥、痕癢、泛紅,甚至敏感,建議不要抹面,只適宜局部使用。

3/天然止汗產品

不少標榜天然的止汗產品,如止汗水晶、消臭石、止汗粉、香薰等。

林嘉雯指出,止汗產品需含鋁鹽和鋯鹽才有效止汗,至於標榜天然如蘇打粉、爽身粉、粟粉等,“止汗功能非常有限,只是吸去皮膚表面上的汗水,讓你覺得沒那麼濕,並非堵塞汗管減少出汗。”

一些聲稱可止汗的水晶產品,她亦認為效果有限。

脫腋毛減汗味

林嘉雯指出,腋下毛髮面積不小,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汗臭,因此脫毛可以減少汗味,還可以間接減少汗水滯留,“毛髮可將汗水困於腋下,透過脫毛就能讓汗水蒸發得較快。”

影響皮膚感覺 微波熱能療程有風險

受汗液嚴重困擾的人,林嘉雯建議,視乎汗量、受影響部位,而決定採用不同止汗治療。

微波熱能療程

微波熱能療程利用高溫破壞腋下汗腺,減少汗水,通常做1至2個療程。

研究指出,完成1次療程可將汗量減少50%至75%,2次療程可減75%或以上。惟療程有一定風險,常見短暫影響皮膚感覺,接受療程範圍麻痹,甚至沒有感覺,通常數星期或幾個月後減退;皮膚亦可能短暫出現腫、紅、瘀,嚴重可致神經受損。

療程只能針對腋下汗水,孕婦及18歲以下人士不適合。

注射肉毒桿菌素

肉毒桿菌素可阻斷神經信號,令汗腺減少分泌,可針對臉部、頸、手腳、腋下等部位,每邊需注射10至20針,有一定痛楚,效果維持6至12個月。

手術

切除引致出汗的交感神經,可處理腋下、手心多汗的問題;有可能留疤或傷及其他神經線,亦可能有代償性出汗,身體其他部位的排汗量反增多。

 

“叮”死腋下汗腺 額頭背部出更多汗

28歲的Phoebe自小汗腺特別發達,雖然汗味不大,但腋下、額頭、背部等汗水很多,讓她非常困擾。

“出街一會兒,穿黑色衣服,腋下都會見到明顯汗印。”因此,她平日買衣服、穿衣服都很講究,“淺色或者布料較透薄,一濕水就會透出皮膚衣物,都不會考慮。”

過程未有強烈痛楚

兩個月前她抵不住汗水帶來的煩惱,接受微波熱能療程,“叮”死腋下汗腺。接受療程前,先去除腋下毛髮,再注射麻醉針,之後醫生用儀器在腋下高溫加熱,“過程未有強烈痛楚,但某些位置有少少灼熱感覺。”

完成療程後,腋下夾冰袋10至15分鐘降溫,當日就能回復日常活動,“但感覺手臂與腋下有少許腫脹,2至3日後雖然消腫,但舉高或伸直手時仍有拉扯感覺,情況維持1星期後慢慢消失。”

療程完成約2個月後,她認為腋下汗水、汗味的確減少,“但我留意到,額頭與背部甚至比以前更多汗。”

文 \ 張淑媚、李欣敏《明報》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