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冠狀動脈瘤心肌炎 川崎氏病併發症可奪命

(吉隆坡訊)兒童患上川崎氏病(Kawasaki disease)有哪些併發症?

兒科顧問唐秀萍醫生
(Vivian Thong Siew Peng)

Advertisement

兒科顧問唐秀萍醫生(Vivian Thong Siew Peng)指出,冠狀動脈瘤及心肌炎是川崎氏病兩大並發症。如沒及時治療,並發冠狀動脈瘤的機率可達20%至25%的,換言之即每4至5位患者中就有1人中招。

“不過,冠狀動脈瘤亦有分不同級別,分成小(<5毫米)、中(5至8毫米)及大(>8毫米)。如果要更精準,我們需要以小孩的年齡、身高、體重來看他的心臟血管大小,臨床上由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來分級。”

確診首8周最關鍵

“我舉個例子,如果一般動脈血管是2毫米,但在掃描時卻發現已有3毫米,由於其標準差是介於2至4毫米,因此,已擴張至3毫米的動脈血管通常在3個月內會自行痊癒,不會惡化。但若是動脈血管擴張超過5毫米以上,需要日後追蹤治療來評估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ADVERTISEMENT

在川崎氏病患童中,有者動脈血管已經擴大至15毫米,比正常大了近7倍,倘若患童因不適而大哭大鬧,血管會驟然爆裂而當場死亡。

而確診川崎氏病的患者在第一至八周是最關鍵時刻,因為此時是冠狀動脈瘤是否會惡化至出事的時候。

“而在第八週後則會轉入慢性階段,患者仍須持續複診,有者的動脈瘤會逐漸縮小,但在長期追蹤下可發現,在他們成長階段罹患繼發性心臟病的機率會比一般孩子高,危險程度也相應提高,這也說明了川崎氏病初期的風險雖然不高,但其後續的影響卻可能是一輩子的。”

根據研究,川崎氏病的死亡率是1%,

死因通常與冠狀動脈瘤有關,進而影響心臟功能。

若有接受治療,通常可以把死亡率降至0.17%。

“一般而言,川崎氏病是由兒科醫生診斷,若為典型類型,通常我們會開始一線治療,然後再會診心臟科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如果較棘手的話,通常會轉診風濕科。”

高燒不退合併休克 病童動脈瘤爆裂不治

川崎氏病最大的擔心,就是造成心血管發炎導致冠狀動脈瘤,此症存在着復發的可能性,顯然很少見。

唐秀萍說,之前在川崎氏病研討會有一起病例分享,患者是一名不到1歲的原住民孩童,主要還是高燒不退而且合併休克,入院時情況嚴重插管治療。他不僅心臟血管,就連大腦及胯下等也出現動脈瘤,最終因大腦的動脈瘤爆裂而逝世。

“兒童猝死不時有所聞,但是否為川崎氏病則有待研究,因為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做驗屍解剖尋找病因。以城市地區為例,兒童若出現不適比如發燒不退,父母可以帶他去見醫生,但若是在郊區,由於醫療及資訊不夠發達,寶寶可能在發燒一段時間,之後就沒事了,回到家後相隔數週,卻有可能因冠狀動脈瘤爆發或血栓造成心臟病發而猝死。”

“所以身為兒科醫生,我們都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把這川崎氏病給忽略掉。”

把握10天治療黃金期 死亡風險降至

川崎氏病治療主要是以抑制發炎反應為主。一線治療主要是靜脈注射高劑量的免疫球蛋白(IVIG)、口服阿司匹林(aspirin)。

如果患者沒有反應,譬如說臨床上看到注射高劑量的免疫球蛋白後36小時候病人還是高燒不退,我們可以再給第二劑IVIG。

越早治療預後效果越好

唐秀萍說,如果還是沒反應的話,可能就得用上類固醇、免疫抑製劑或生物製劑(bio logics)。但根據過往經驗,頑固性的大概只有10%至20%,至少80%以上的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就可以好起來。

“有些患者如果較嚴重,可能會合併休克川崎氏病,因此需要用上強心劑或插管等,甚至葉克膜(ECMO,又稱人工心肺)。”

她解釋,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有一定的風險,首先它是血製品,從他人的血液中萃取出免疫球蛋白,可能會出現類似輸血的排斥風險或過敏性反應,但最叫醫生擔心的莫過於過敏性休克反應,但這類情況甚少出現。

“川崎氏病越早被診斷及進行治療,預後效果會更好,這是因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管發炎,減低血管及心臟出現並發症,而治療的黃金時間是10天之內,因為有研究發現,若在這10天內接受治療,死亡風險可降低至0.17%。”

請問醫生

發燒伴紅疹需警惕

Q1.為人父母者,如何知道寶寶疑似患上川崎氏病而必須求醫?

A1.是否要帶寶寶去見醫生,只要掌握兩個要點,即可知道。

持續發燒超過3天。

任何時候發燒且伴隨着紅疹(紅斑)。

川崎氏病的發燒一般可到攝氏38度、39度甚至40度,而且就算吃了退燒藥也不會退,這與流感或骨痛熱症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在馬來西亞骨痛熱症的病發率及危險性比川崎氏病嚴重得多,當寶寶發燒已第三天,父母必須毫不猶豫帶他去見醫生。

Q1.如何預防川崎氏病?

A2.截至目前,所有研究都指川崎氏病的病因是被一種感染所誘發造成,激發系統性發炎,但感染源則不詳,還有待深入研究。

由於病因不明,因此想要預防也無從做起,畢竟僅以發燒而言,其形成原因至少有上千種。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勤洗手,待在家,預防勝於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典型川崎氏病出現的症狀比如草莓舌或紅疹等,就算沒有多理會,亦可能會自行痊癒,但由於川崎氏病會並發冠狀動脈瘤或心肌炎,因此,及時診斷有其必要性。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