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免影響視力心智發展 應限制孩子用3C產品

(吉隆坡訊)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在2016年重新修訂有關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建議,這項建議適用於電視、手機、電腦或平板電腦等有熒幕的電子產品。

Advertisement

幼兒發展與兒科顧問拉吉妮(Rajini Sarvanan than)指出,屏幕時間(screen time)指使用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屏幕遊戲、電子書等有屏幕同時提供視覺娛樂效果工具的時間。當今社會,該如何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是一件很考驗父母的事,探討屏幕時間對幼童的影響,以及會否持續到他們長大成人。

“在這之前,該學會將使用電子產品的最低年齡限制在兩歲。後來他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電子產品太普及,學會的建議必須跟上時代腳步,因此將屏幕使用年齡限制加以修訂提前至1歲半,而Skype和face time等即時通話應用程式則不包括在內。”

ADVERTISEMENT

訂“無媒介”時間地點

“1歲半至2歲的幼童,家長應選擇高品質節目,而且陪伴子女一起觀賞,從旁協助孩子理解播放內容。2至5歲的兒童每天觀看時限應保持在1個小時以內,同時父母陪伴觀看,並幫助孩子把學到的訊息應用在現實生活裡。”

她說,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的話,最好每日不超過兩小時,並注意屏幕時間是在不犧牲睡眠或活動時間下提供。不過,當電子產品用在教育學習目的則有其伸縮性。

“我們要知道近年來教學模式的轉變,學校也開始大量使用電子教學,孩子在學校已經較長時間對著熒幕。但我們也要考量,當孩子在學校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已經很長,回到家裡是否應該更加給予管制。”

她提醒,家長應該訂出“無媒介”(media-free)的時間與地點,例如晚飯時段,或者將睡房列為不可使用電子產品的地點。同時家長要跟孩子不間斷溝通,主動談及網絡安全及社交媒體使用指南和禮儀等。

“這份建議指南強調,家長應主動觀察與考量孩子們使用3C產品的狀況,與孩子們好好溝通,因為孩子們花太多時間在屏幕上,表示他們沒有時間玩耍、念書、交談或睡覺。”

公共健康 調查顯示

拉吉妮提到,根據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第四季報告指出,我國無線寬頻、手機、固定電話線及付費電視普及率漸高。固定寬頻的用戶達到81.5%(每100個家庭),約一半的大馬家庭有一台電腦,83.1%家庭有電視以及78.4%家庭有收看付費電視。

“資料顯示,我國有17%的14至16歲青少年每週花超過12小時在講電話、發送短訊、社交活動及玩新媒體遊戲,使用不同的3C產品,而另有16%青少年所花的時間甚至超過28小時。超過半數青少年通過家人學會上網,包括32%通過兄弟姐妹及親戚,26%通過家長,而75%青少年在家連線上網。”

她說另一份關於公共健康的調查顯示,年齡介於7至12歲的小學生平均每周有3.1小時的屏幕時間,其中男孩的屏幕時間比女孩更多,而城鄉則沒有差別。

“這些小學生的戶外體力活動量處在建議水平以下,一般建議的戶外時間是每日1小時,而郊外小學生相對活動量較大。”

“至於學齡前兒童,27%孩童的屏幕時間超過2小時。一半以下的孩童有參與遊戲活動,主要是父母的安全考量及其它議題所致。”

屏幕時間增加 語言表達能力越慢

研究報告顯示,看電視大大降低口試IQ積分表現(語言應用測試)。那並不局限於電視,手提電子產品的影響也很大。有研究報告顯示,手提電子屏幕時間每增加半小時,語言表達能力遲緩的風險增加49%。

“一個29個月大的幼兒若每天接觸屏幕時間長於兩小時,他掌握新詞彙與數字的能力明顯下降,這同時也將會在小高年級時顯現。這是基於幼兒的符號認知、記憶力和注意力尚未發展成熟,他們需要從與照顧者的互動學習語言的應用,而不是從屏幕上吸收大量詞彙,卻不懂得如何實際運用。”

拉吉妮說,6至18個月嬰兒若看電視或屏幕的時間增加,將損害情緒反應能力,使其更具侵略性、更易發脾氣和哭鬧。增加幼兒屏幕時間,意味着將會製造更多長期性問題。

她說,問卷調查顯示,即使在四五歲時減少屏幕時間,有關幼童還是出現持續性行為和社交問題,意味著屏幕對幼兒形成的影響深遠。

“那些睡房裡有電視機的幼童則面對更多睡眠問題,比如一再推遲上床時間、入睡障礙、睡眠焦慮、睡眠淺短等。而我們知道,睡眠對小孩的身心發育和各項學習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1至3歲期間過長接觸屏幕的孩子,在7歲上小學時會面對注意力缺失問題,而且問題極可能延續到青春少年期。 ”

把握關鍵發展期 加強學習能力

拉吉妮指出,當談到兒童與學習時,我們發現初生嬰兒(零至1歲)的主要大腦神經活動涉及觸覺、聽覺及視覺的發展,他們不像成人的大腦,具有好壞判斷力,他們像海綿,全盤吸收。

“其中最好的學習是通過模仿臉部表情、認識家人或照顧者容貌及語言發展,這些學習對嬰兒的成長發育非常重要。只要我們能了解嬰幼兒的學習模式,便能知道,如果我們將屏幕放到孩子面前,將大大減低面對面的交流時間。”

她提到,6歲以前,幼兒在視覺、情緒控制與管理、習慣性反應、同儕社交技能、語言及認知發展(符號意義及數字關連學習)各有不同的關鍵發展期。如果照顧者沒有早期發現,就會延誤或延緩孩童發展與黃金治療期。

“比如說語言的發展關鍵期在6個月至18個月;同儕社交技能的發展關鍵期在3歲至4歲半;情緒控制與管理在8個月至兩歲半等。因此,家長須要留意並把握關鍵期對孩子這些學習能力加以培養及加強。”

看電視用感官不用腦 執行職能弱

拉吉妮說,研究顯示,孩童的執行職能(executive functioning)受到屏幕時間的影響後可立竿見影,而執行職能對孩童發展出正向的社會與認知職能是非常重要的。

她稱,一項實驗分別把一組幼兒觀看為時9分鐘且畫面快速的電視動畫片,另兩組幼兒則收看教育性兒童節目和畫畫。結果顯示,第一組幼童的執行職能明顯受到影響。

很多研究獲證實

“第一組收看快節奏動畫片的幼童的執行職能較弱,那是因為觀看快節奏的電視動畫面只需用到感官途徑,而不是大腦前額葉皮質,因此未能激發幼童的職能發展。”

“當電視在90年代開始普及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研究都證實了,兒童語言和認知能力發展遲緩風險的增加,跟他們多早開始看屏幕以及看屏幕時間長短息息相關。”

她提醒,每天對着屏幕3小時的幼兒比同齡幼兒有3倍更高受影響的風險,而1歲以下幼兒若每天對著屏幕超過兩小時,風險增加到6倍。

“哈佛大學兒童發育中心把執行職能定義為:同時聚焦於幾種信息的能力、監控錯誤的能力、根據現有條件做最好決定的能力、必要時修改計劃的能力、不在疲憊時做匆忙決定的能力。”

lkslslada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