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以為被拋棄舊信函釋疑 獅城婦尋50年父愛

 

Advertisement

 

(吉隆坡16日訊)蒙塵50年的父愛!誤以為父親從小拋棄自己,新加坡籍婦女多年來不曾興起尋找生父的念頭,直至日前無意間在家裡找到一疊陳舊泛黃的信函,讀到父親一字一句手寫對妻女的思念和關懷,才驚覺自己多年來誤解了父親,因此急赴大馬尋親,想一圓遲了50年的父女緣。

ADVERTISEMENT

 

 

 

新加坡籍的陳靜儀(51歲,護士)希望透過報章媒體的力量尋找生父陳以傑,倘若父親尚在人世,今年已78歲;根據信函內容,父親最後一封信寫於1973年,當時人在柔佛峇株巴轄。

 

 

 

陳靜儀今日在馬華公共服務及投訴部主任拿督斯里張天賜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她淚眼婆娑的說,父親在她8個月大時就離開,母親後來另組家庭,從小由外公外婆帶大的她,一直都認為是父親拋棄了自己,因此她也沒必要去找父親。

 

 

 

據了解,父親陳以傑在1960年的時候在新加坡任教,之後與陳靜儀的母親相識及結婚,並在1968年12月25日誕下陳靜儀;然而,在1969年,父親因國籍問題而被迫離開新加坡,回到大馬處理護照事宜,豈料,這一走,父親這個角色就在陳靜儀生活中缺席了50年。

 

 

 

公民權問題無法赴新

 

 

 

“我的母親從來沒和我談論過父親的事,母親後來另組織家庭及有了小孩,我則由外婆帶大,我一直以為是父親不要我。”

 

 

 

事實是,父親在1969年至1973年期間,不斷透過書信和外公及媽媽聯繫,大約30至40封的信函一直由外公保管,直至外公去世後,這些信輾轉從阿姨們那裡落到她的手中,但她一直沒把信打開,也讓這份父愛被掩藏了50年。

 

 

 

陳靜儀聲稱,她是在今年3月,因為要找女兒的報生紙,無意中發現這疊信件,用了一整個晚上仔細閱讀,一邊看一邊落淚,原來父親沒有不要她,甚至還很愛她,只是因為公民權問題而無法來新加坡與她團聚。

 

 

 

“我從小就體弱多病,我在信裡讀到父親到處向別人借錢寄過來讓我治病,我哭了整個晚上,我覺得我誤會了他,所以希望對他公平一點,想找到他,和他見一面。”

 

 

1973年寫最後信件當時在峇株

 

 

 

陳靜儀的尋父之路並不順遂,父親最後一封信是在1973年,因此只能追溯到父親當時是在峇株巴轄,她委託朋友到信件上的地址尋找,卻發現地址已不復存在,原有的地方已變了原貌。

 

 

 

她說,父親在信中有提及自己回到大馬後,投靠一名姓白的朋友,也感恩對方的照顧,因此她再請求朋友找出這名白先生,但不幸的是,白先生的家人告知,白先生早在數年前逝世,尋父的線索又被斬斷。

 

 

 

她哽咽指,她只是想見父親一面,即便對方有了家庭不能與她相認也沒關係,她只是想知道父親生活過得好不好,同時也不想讓自己的生命留下遺憾。

 

 

 

倘若有關於陳以傑(Tan Yee Kiat)的消息,可致電馬華公共服務及投訴部,電話03-22033888(Cherry張雅欣),或事主聯絡電話+6593821384/+6596193549。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