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了解路線 鍛煉體能 量力而為安全爬山

(香港訊)記者向消防處查詢今年和去年1至9月的攀山拯救事故數字,所得回覆是今年為380宗(初步數字),對比起去年同期的159宗,上升了約1.4倍。

猶幸並非每次都有人傷亡,偶然只是一場虛驚。

Advertisement

“老生常談:千萬別一個人爬山,應要結伴同行,互相照應。”香港山藝協會的山藝教練梁梓浩(Sunny)指出。

他說,不少爬山意外,都因為事主過分高估自己能力,加上對路線了解不足,貿貿然出發,可能因錯判環境地勢,增加意外風險。

香港山藝協會的山藝教練梁梓浩(Sunny)

先走平路鍛煉腳力

ADVERTISEMENT

Sunny強調,新手爬山必須量力而為。但何為“量力”?新手應從何入手?

他建議,參考康文署“爬山樂”的資訊,內有不同難度級別的路線,分為易行、普通難行、難行、費力難行4個級別,大家可以按自己實際情況揀選;他又推介參考難度系統Yosemite Decimal System(YDS),由歷史悠久的美國環保及山藝組織Sierra Club制定,把路線分為6級難度(見圖表)。

如果是爬山初哥,他建議由難度最低的YDS 1開始,先爬平路,慢慢鍛煉腳力。大家或者會問,要爬上多久才可升級呢?

Sunny說,每次爬完一條路線之後應自我檢討,若發現完成後體能仍然充裕,便可以提升難度。舉例同一條路線,完成後,可以即時再爬多一次,便可以考慮升級。

慢慢增長步行時間

他也建議,計算自己的步速,

1小時內走到多少距離,再按自己速度來加長路程。

例如這次路線用2小時來完成,

下次可以試走一條要走上3小時的路線,

慢慢增長步行時間。

“而由於每個人的步速都不同,大家應以自己的速度為準;遞增的幅度亦要親身嘗試,始終每個人的體力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他說,計算步速時,也要考慮上落坡幅,大上大落當然較吃力;天氣也會影響難度,高溫及烈陽下,體能會消耗得較快,相反在天陰清涼的時候,自然爬得較輕鬆,同樣全程開揚兼無遮無掩,暴曬會增加難度,這些因素會影響速度。

當體能適應後,可增加肌力訓練次數,提升難度。另外,讓肌肉維持一定的柔韌度,亦可減低受傷風險,因此爬山前後也要做伸展運動。

鍛煉體能

練肌增強力量 降低受傷風險

在路程初段,往往未察覺體能有問題,直到中途才感體力不支,但人已在山上,唯有硬着頭皮走下去,肌力在疲累乏力下,意外及受傷的風險便增加。

物理治療師魏志榮指出,想預防爬山時引起傷患,最好先提升肌力。

“爬山主要用下肢及核心肌肉(軀幹)的力量,包括股四頭肌、小腿、大腿後的膕繩肌、核心肌肉及臀中肌。”

爬山前後做伸展運動

“上下山用到大小腿肌肉外,也會動用到核心肌肉及臀中肌,幫助維持正確姿勢,避免出現膝蓋內旋等錯誤姿勢,所以,肌力夠強有助預防受傷。”

他建議,最好在出發爬山前,先來2至3星期的肌力訓練,增強力量。之後若然想提升行山能力,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一星期行山1次之外,最好再加2次帶氧運動來鍛煉心肺功能,以及2至3次肌力訓練。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