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疾控中心:目前未发現因直接食用冷鏈食品引起感染

(北京25日美聯電)中國聲稱在進口冷凍食品包裝上檢測出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後,引起了爭議。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周三表示,目前未发現因直接食用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

他指,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已及時发布了技術性文件《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要求常溫情況下,對於低溫冷鏈食品包裝表面的消毒。

Advertisement

他說,針對食品消毒後是不是能夠直接食用的問題,張流波回應稱:“目前的消毒是針對食品包裝表面,所以主要是預防在流通環節可能面臨的接觸感染的風險。消毒是把病毒滅活,滅活以後核酸可能仍然存在,所以做核酸檢測時仍然有可能陽性,因此碰到消毒後的核酸陽性不需過度緊張。”

中國聲稱在進口冷凍食品包裝上檢測出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後,引起了爭議。

中國海關周二宣布,因從一家厄瓜多爾公司進口的冷凍蝦包裝樣本檢測出冠病病毒核酸陽性,因此從當天起禁止有關進口一周。此前,中國當局持續作出了一連串類似的臨時禁令。

雖然專家們指出,冠病病毒可在紙板及塑料容器上存活一段時間,但其構成的風險嚴重程度依然不詳。正如許多圍繞著疫情的課題一樣,此事很快就被政治化。

ADVERTISEMENT

中國已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投訴作出駁斥,指它是以人民的生命為先。不過,專家們指出,他們一般上不將包裝上出現病毒視為重大的衛生風險。

食品包裝最先是因為中國食品批发市場,包括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市場爆发疫情而成為主要問題。那導致煙熏三文魚從多地的超市下架,並不斷擴大至全國各地的多宗案例,涉及進口自20多個國家的雞肉、牛肉及海鮮。如今,在一些超市,進口肉類會貼上宣稱它沒有病毒的標簽。

另外,貨運工人之中出現確診感染的情況也令食品包裝受到懷疑。不過,不排除有人傳人的情況,而中國方面也未发出顯示包裝實際上是感染路徑的證據。

包括美國、紐西蘭、加拿大及歐盟等貿易夥伴表示,他們對於中國采用的方法並不清楚,而且沒有看過任何確鑿證據顯示它們的產品攜帶病毒。美國質疑中國的取締行動是否有科學根據,並指有關禁令可能構成不公平的貿易壁壘。

對此,中國外交部发言人趙立堅上周回應稱,美國的指責“毫無根據,也完全沒有道理”。他說,“本著生命至上理念,著眼於切實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中國的措施是“完全必要、合理和正當的”。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致給美聯社的聲明中說,在包裝上发現活病毒似乎是“罕見及個別的”案例。雖然病毒可以“在冷藏情況下存活一段長時間”,但沒有證據顯示人們從食用食品感染冠病。

從食品包裝上檢測到的病毒蹤跡可能具有傳染性,也可能不具有傳染性。澳洲悉尼大學病毒學家紐瑟姆指出,具有絕佳敏感性的檢測試劑可測出活躍病毒及其殘余部分,但無法區分兩者。

他說:“那是可能的,而且可構成一些風險,但在傳播方面肯定是風險較低。我們知道,低溫的確會讓病毒處於穩定。不過,我認為已被運送的東西以及表面傳播,其風險很低。”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病毒學家佩科斯說,陽性檢測“並不表示那是傳染性病毒,只是該表面上有出現病毒的一些訊號”。

他說:“我未看過任何令人信服的數據顯示食品包裝上的冠狀病毒會構成重大的傳染風險。”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