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不只是李文正女婿 翁俊民小商拚搏成巨賈

69歲的翁俊民(Ang Tjoen Ming),印尼的同鄉稱他為Tahir,他是印尼最大私人企業之一國信集團的創辦人。

去年度福布斯50位最富有印尼人排行榜第16名、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925名、也是印尼憲法總統國策9位顧問之一和唯一的華裔,任期直至2024年。

Advertisement

俊民的故事很精彩。要談他的生平,可以更進一步精準的說,他也是一名學霸。

人到中年,他仍勤於進修先後以高分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稱他一聲博士是實至名歸。

他也和許多大馬知名華商一樣熱心教育,近年由積極推動母校“泗水中華中學”復校計劃,旗下擁有印尼最大中文報《國際日報》的他中文底子也佳,寫起文章見解精辟、一針見血,數度投稿在《南洋商報》。

不過,對於這位在當地商界和華社有着舉足輕重地位的大亨來說,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其實是他的發跡過程。

ADVERTISEMENT

2019年12月13日,翁俊民(中)獲委任為印尼憲法總統國策9位顧問之一,圖為他接受印尼總統佐科威道賀,右一為長女翁如平。

日理萬機回電迅速 作風利落工無堆積

要聯系專訪這名鏗鏘有聲的億萬富豪,有沒有設想過,需要等待多久才能收到回覆?

別的億萬富豪還真說不準。2021年福布斯50位最富有印尼人排行榜第16名、印尼國信集團(Mayapada Group)創辦人拿督斯里翁俊民博士就在6分鐘就給出回應。

在按下訊息發送鍵之前已有心理準備:一名日理萬機的商業大亨如翁俊民或許需要數小時後才有空檔回覆訊息。事實恰恰相反,從發送到收到回覆只用了6分鐘,這不是快,是非。常。快!

當時他人在美國度假,即使回覆“容後再議”亦可理解,但翁俊民的字典裏沒有“度假就不理”這幾個字。身體上他享受家人的陪伴,但腦子裏依舊在運籌圍幄和思考,他肩上挑着不少擔子,商業上、國事、社會工作、教會、教育、社團商會、家人……,手機隨身,必要時他可以迅速針對變化給予回應。

這名企業大亨披露,自己用1個手機號碼走天下而且來電必接,不管喜歡與否,同意不同意,他都會盡速給出答覆。同樣幹脆利落的作風也體現在公事上,秘書遞來的所有文件他都第一時間處理,要讓辦公桌常年光亮整潔。

他也是一個極度自律且生活規律的人,每天早上5時左右起身、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花1小時至1小時30分閱讀聖經並分享心得、8時之前抵達辦公室並閱讀7份報紙,晚上避免應酬,與家人共進晚餐、再以電視新聞結束一天的生活。

翁俊民很重視每日的行程安排,一天最多安排6個約會,今天為了什麼事要見某某人,應該怎麼處理應對……赴約之前他在家中已經先在腦海中排兵布陣了一輪。

在他看來,這種處事方式讓他在作決策時相對有彈性及更合理。“我不是靠着靈感或一時興起就隨便作決定,”他說,到了他這把年紀,企業已規模化,不容有絲亳差錯。

翁俊民曾獲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授予教育貢獻獎。

財富超越岳父身家 成就光耀翁家門楣

翁俊民不是一般傳統的印尼財閥、政治家族出身的第一代創業家。

在過去,每當提到翁俊民時“李文正的女婿”的刻板印象馬上浮現腦海。李文正是印尼“錢王”、力寶集團(Lippo Group)創辦人,翁俊民夫人李紅是李文正的長女。

再看回翁俊民。翁父當年為了謀生從福建莆田近郊興化到印尼落地生根,在泗水出生成長的翁俊民是家中長子,下有2名妹妹,因為家境不佳他在成長過程中就開始做生意想辦法賺錢幫補家用,後來考入新加坡南洋大學(現為南洋理工大學)順利取得學士學位。為了回饋新加坡對他的栽培和教育,翁俊民多次大手筆捐贈當地大學和教育機構。

彼時,這一對經濟實力、身份和地位十分懸殊的年輕男女因為相親而結為連理。有個有錢嶽父,對於有骨氣但當時還是窮小子的翁俊民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推動力。他並未也不被容許涉足嶽父的商業王國,沒有收過資產或錢財,數次向嶽父借錢也是公事公辦。

翁俊民做過食品貿易、賣過月餅、汽車代理業務受挫後進軍成衣貿易,過後涉足金融業在1989年創辦國信銀行為如今的商業帝國奠定基礎,1997年金融風暴時他把握機會壯大商業王國。

2016年翁俊民上演青出於藍的戲碼,他的財富超越嶽父的身家,並一直保持領先。在這之前他雖然已白手起家但始終排在李文正之後。

但是這億萬富豪和他高齡逾90歲的母親心中至今有憾。在翁俊民31歲時其父因病離世,無緣看到自己兒子光耀翁家門楣,而且成就遠超他所能想像!

按照翁俊民的說法,他小時候讀書成績不出色又調皮,父親沒信心他會有大出息(曾經親耳聽過父親對母說,翁家沒指望了)。如今早已是人上人的他唯有把自己的成就在父親墳前“匯報”:“至少你的兒子也可以替你爭一口氣了,現在沒有人敢看不起翁家,這是我做兒子覺得很欣慰的地方,以告慰亡父在天之靈。

翁俊民在2013年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各捐1億美元成立慈善醫療基金,用以改善印尼和東南亞以及其他國家的弱勢者家庭衛生計劃,圖為他及兒子翁大川(右二)一行人2013年到訪比爾蓋茨在西雅圖的辦公室。

熱心慈善利益別人 相信因果感恩所得

除了商業上的成就,翁俊民也以熱心慈善事業而廣為人知,受惠者遍及全球多國。出錢之餘他有時親自前往關心受助者。疫情暴發後,他的商業王國也受到一定程度沖擊,但他依舊面不改色大手筆協助印尼、新加坡弱勢群體,去年8月大馬女客工郭明菊遭遇車禍身亡,經常往返新印的翁俊民閱報後也伸出了援手,諸如此類大大小小的捐助多不勝數。

分析他為什麼好打抱不平愛替人出頭,或許得把清寒出身、宗教、父母親關於施比受有福的言傳身教、成長環境因素都考慮在內。在他的價值觀裏,人與人的差別在於構成人的“格”,行善無關積德而是身為人的責任,“人最高的價值是自己的存在到底帶來多少利益給別人。”。

“我出生貧寒,這影響了我這一生,因為我親眼看到我父母親被人家欺負。我從小有很深的自卑感,在學校裏與同學來往也有很深的自卑感。”

長大成人後這種感覺也揮之不去並對他帶來影響,套用他的形容詞“我很仇富、我很討厭有錢人”,有一回他這樣說給嶽父聽,被對方取笑怎麼竟恨起自己來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翁俊民早已不“恨”,自己也積極用錢行善,有能力且用心助人讓他感到人生喜樂而且錢財不設上限,他打趣的說,自己不會因為助人而變窮,倒真看過許多大商家做錯事而變窮、倒閉。

篤信基督教的他對於“行善所以上帝會回饋金錢”的說法嗤之鼻,但直言自己相信因果報應,“也許上天給你一個美滿家庭、健康、好孩子、心安理得……這已經是一個好的報應和最大的福氣,這是不能用錢財來衡量的。”

業務遍及多個領域 只做力所能及生意

翁俊民所創辦的國信集團,業務遍及金融、酒店和房地產、醫療保建、零售和媒體多個領域,這些發展穩定的事業已交由子女打理,他繼續物色下一個新機會。

他比喻,年輕時若有人叫他去南非開采石油,縱然對當地一無所知他也樂於冒險,如今年近七旬,這階段犯錯恐將再無悔改機會,同樣的機會來到眼前他會拒絕,此刻他不願也不需要去犯錯而為後代種下禍根,地產是他認為相對穩健投資,實體經濟如物流、餐廳、名牌店他也給予認同。

科技公司?他直言,問一問銀行業者就知道,100萬間。“有人告訴我現在高科技、石化大賺錢,我說我不做。我資本不足不願分散,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時就告訴讀者戰國時代諸葛亮會輸就是因為他把戰線拉得太廣,後援不足。這是一個教訓,物極必反,沒有一個無限量的膨脹。”

從多年以前他就只做能力可及、可以承擔風險的生意,“居安思危、物極必反”是他經營人生、經營事業的指南,“當你安逸的時候,還是要想到有危機的存在,不單是人生,做生意也是如此。”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