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明周刊

【食古不化】經過美羅就想到鴨腿麵

品珍的鴨腿麵每盅湯都看到炖湯必備的當歸片、杞子、淮山、龍眼等,但不像福建肉骨茶般有一股濃厚的藥材味,鴨肉湯雖然湯色濃厚,卻是甘甜清澈,毫無雜質油膩,難怪品珍能獨步一方。

Advertisement

鴨肉湯香醇濃厚,滋味甘甜不膩,肥厚的鴨肉炖得綿軟入味。

每次在南北大道途經霹州美羅的路段,腦海中自然與鴨腿麵、雞仔餅和薩騎馬的香氣連接。

南北大道於1994年全面通車之前,北上南下的車輛必定經過美羅市鎮,位於大路旁的品珍酒樓,也成為幾代人的集體美食回憶。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南馬人,無論是與家長到檳城和怡保探訪親友、參加婚宴或畢業旅行,途中必在美羅停駐吃一碗鴨腿麵,買幾包香脆的雞仔餅,已是指定動作。

ADVERTISEMENT

錫礦業沒落和南北大道通車後,曾經繁華的美羅逐漸褪色,惟今年迎接85年週年的品珍屹立不倒,生意興隆依舊,正因大家記憶中有那碗鴨腿麵。

年輕時不喜帶有藥材味的鴨肉湯,印象中也不覺得特別好吃,曾幾次特地轉進來想要回味當年,但品珍總是顧客滿座擁擠,用餐環境和服務沒多大改善。

老店內外煥然一新

品珍始於1937年,創辦人是從中國南來的鄺衍照,原籍廣東番禺,初期在大街擺攤賣雲吞麵,1945年遷入當地的品南咖啡室租攤位經營,後來買下店舖才改名品珍。

品珍的全蛋銀絲麵彈牙爽韌,但干撈麵的調料略嫌油膩,不適合口味清淡者。

從老廣東的雲吞麵和鴨肉麵,到後來生產雞仔餅和薩騎馬等產品,品珍逐漸成為美羅的代名詞,鴨腿麵和雞仔餅更成為享譽全馬的品牌。

品珍從五六十代起曾迎來無數影視明星和政壇巨人,包括大馬開國元勳敦李孝式、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等。

鄺氏家族子孫滿堂,傳到第三代已在雪隆開設多家分店;第四代留學回來繼承祖業,把老店改革翻新,帶來一番新氣象。

這天午後,來到久違多年的品珍,發現老店內外煥然一新,從牆壁地磚、裝飾燈光、桌椅到餐具,變得明亮乾淨,穿上整潔制服的員工,有不少年輕人的臉孔,勤快有禮。

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鴨肉麵,用餐體驗比過往舒適得多。店裡張掛多幅見證舊年代的黑白照,讓顧客走一趟時光隧道。

創業難,守業更難,品珍的祖業能代代傳承,將是美羅最重要的歷史見證。

由第四代翻新改革後的品珍酒樓,內外煥然一新。

鴨肉湯甘甜清澈

品珍的鴨腿特別暢銷,這回來到又賣光,上腿或鴨胸也是不錯的選擇,反正湯汁才是精華。

每盅湯都看到炖湯必備的當歸片、杞子、淮山、龍眼等,但不像福建肉骨茶般有一股濃厚的藥材味,鴨肉湯雖然湯色濃厚,卻是甘甜清澈,毫無雜質油膩,難怪品珍能獨步一方。

鴨肉含有高蛋白但低脂肪,有滋補功用,讓長途跋涉的運輸司機補充體力,清虛勞之熱,但鴨肉性寒涼,湯裡加入厚切的大塊生薑長時間炖煮,能中和寒性,也消除鴨肉的微腥,在陰雨天喝得胃裡一片暖意。

鴨肉煮得綿軟,雖然肉質較粗,飽吸湯汁細嚼入味。以傳統竹竿壓麵團製作的全蛋銀絲麵,泡在熱湯裡慢慢吃,不像米線會泡軟糊爛,麵條依舊彈牙爽韌。

外層香脆的炸芋角是品珍的招牌小食,古方叉燒內餡鹹香開胃。

以往從不看餐牌,來到就是點鴨麵,其實品珍的麵食選擇非常多,雲吞叉燒、燒鴨燒雞、燒肉燒腸、排骨雞腳等一應俱全。

曾吃過品珍馳名的咖哩麵,這次另點一份客家炸肉乾撈麵,沒想到油膩得受不了,難怪鴨肉湯麵是顧客首選。

老友提醒別錯過炸芋角,鬆脆香甜的芋泥與鹹香的古方叉燒,大人小孩都愛,每輪出爐不久就賣完。

位於美羅大街旁的品珍酒樓走過85年歲月,是吸引遊客前來的重要地標。

品珍酒樓

38 & 40, Jalan Besar, 35500 Bidor ,Perak.

7.00am至8.30pm

品珍酒樓生意興旺如昔,牆上高掛老東主鄺榮高於1960年代接待顧客的老照片,古今對照別具意義。

本報特約•戴志強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