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頑啤主張】 追新厭舊?打卡?尋味?

啤迷會“追新棄舊”的一個主要誘因除了想嘗鮮滿足好奇心,想喝好或更好的是基本動機,

實際上,如果作品真的很好,有時候不是啤迷不想再找來喝,真實情況是想找也未必一定能找得到。

Advertisement

不久前看到香港啤迷朋友轉發一篇既抒發也有懷舊更是探討的網絡PO文,發文的是蜜酒界大師級人物,美國頂級釀坊Schramm’s創辦人Ken Schramm,文中對Craft Beer近年來一些消費風氣習性提出了看法和疑問。

或許有人會覺得蜜酒和啤酒不是完全不同類型酒類嗎?事實的確如此,Mead和Craft Beer確是迥異的,但很多時候也關聯在一起,最常見的就是歐美Craft Beer慶典活動總會有蜜酒釀坊參與其中,某種程度來說,無論是釀坊釀酒師還是啤迷,當中很多都是認可蜜酒的參與或認可Mead就是Craft Beer活動一分子。

Ken Schramm文中一開始就直指Craft Beer處在十字路口,因為“Craft Beer消費趨勢的追新棄舊現象非常不利於行業發展”

Ken自家作品中有款“黑暗之心”是蜜酒迷渴望的清單酒款。

ADVERTISEMENT

“追新棄舊” 影響重複購買率

什麼是追新棄舊?

追新有兩個意思,其一是字面上那樣有一群會一直不斷追尋新作品的啤迷,另一是類似“追星”那樣緊跟當紅釀坊或特定盛名作品而動的啤迷們。

棄舊也有兩個意思,其一是啤迷覺得某家釀坊已過氣或作品類型不再是現階段想喝的,所以放棄,其二是只要喝過一兩次的作品就會被歸類為已打卡/已試過,所以不想再喝。

從開門做生意或經濟效益角度來看,身為釀坊老闆的Ken Schramm看法和顧慮是可以理解的,賣酒是批發/零售業,是需要消費者重複購買支持的,與此同時,身為資深喝酒人的Ken也舉例了自身和一些資深啤迷朋友們至今還在固定喝幾款喜歡的老牌釀坊作品,有種“溺水三千只取幾瓢”的感覺。

理想是如果亞洲能輕易買到(當然沒有),隨時想喝就喝。

多年前讓啤迷驚艷的類果汁印度淡啤釀坊,如今已被新貴趕上。

“打卡”風氣 加劇追新棄舊現象

對不是很瞭解為什麼會出現“追新棄舊”現象的新朋友,這裡稍微說明下,首先要知道Craft Beer眾多不同類型風格作品是由世界上不同角落多如繁星或大或小或微型釀坊構成,那麼多不同釀坊作品自然意味着啤迷有很多選擇,喝什麼怎麼選其實也是新朋友的一門功課。

不同類型風格啤酒作品選擇眾多是Craft Beer魅力樂趣所在,專門為Craft Beer而設以讓大家或查詢或記錄或打卡的評酒網站或App也應運而生,幾款不同網站/App中以早期的Rate Beer和後來居上的Untappd最受廣泛使用,這些網絡評酒/記錄工具的出現間接帶動了“打卡”風氣,簡單說就是使用者會一直“打卡”記錄不同釀坊新作品以獲取虛擬勳章,無形中加劇了“追新棄舊“現象。

“打卡”風氣固然是追新棄舊誘因之一,不過並不是唯一理由,探尋Craft Beer過程中會有不同階段,拋開單純只為打卡原因,啤迷想探尋不同作品的美味層次是個強有力動機,因為可以探尋的作品眾多,就算不是單純為了打卡,啤迷間是會出現喝過一兩次就繼續尋找下一個新作品的現象。

還在被追捧中近年炙手可熱的類果汁印度淡啤釀坊。

啤迷心態 喝了這款想喝那款

平心而論,啤迷也不是一定就只追新的,以個人還有所知的好些啤迷朋友選酒方向來說,只要是心目中認可好喝的,不管新品還是有年月的經典款都是想喝到的,個人來說就有諸如美國Hill Farmstead常態款農場風格作品,經典美式印度淡啤Russian River Pliny the Elder,當然少不了比利時天然發酵酸啤(Lambic),都是喝過不少次但會想一喝再喝的作品。

換個角度來看,Craft Beer是有點類似流行樂壇那樣,有所謂近期大熱或流行類型風格酒款,然後也有已過氣釀坊/酒款這回事,當然也有永不過時的經典釀坊/酒款。啤迷會“追新棄舊”的一個主要誘因除了想嘗鮮滿足好奇心,想喝好或更好的是基本動機,但不管一款酒名氣有多大或多麼稀有難尋,沒喝到口就只是未知數,所以喝了A之後會想喝B、C、D、E是可以理解的啤迷心態,實際上,如果作品真的很好,有時候不是啤迷不想再找來喝,真實情況是想找也未必一定能找得到。(懂的啤迷會心一(苦)笑就好。)

可說順應類果汁印度淡啤而做的版本,不少啤迷還是喜歡原版舊款。

愛酸啤的不會在乎Cantillon的作品是不是沒什麼新品出現。

光明日報特約/CT Blog ( cttai.blogspot.com)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