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醫者暢談.彩繪仁心】疫情到尾聲了嗎?(2)

我們現階段還是做好自己的防疫措施,最好是執行比政府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來保護自己與家人。

以前打一針就終身免疫

Advertisement

“黃醫生,因為我不是理科班出身的,我只想知道一下為什麼現在政府在短短一兩年內要我們打疫苗這麼多次?印像中我記得以前當學生時很多疾病像什麼卡介苗、小兒麻痺症等疫苗都是打一針就可以達到終身免疫,會不會是這些疫苗有什麼問題呢?”劉先生問。

“劉先生啊!疫苗的事情是這樣子的,我們接種疫苗主要預防的對象是細菌與病毒,其實主要是防病毒感染居多;而病毒又可分成DNA與RNA病毒兩種,前者結構比較穩定,我們也可以稱它為“笨”,疫苗一針預防一生通常已足夠了;而後者RNA病毒很精明,會常突變以讓它更能適應週邊環境,此時疫苗如流感疫苗就會變得打的沒完沒了。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病毒就是屬於這一種,目前真的是對它無可奈何,只能通過打加強針的方式希望體內能維持高的抗體,讓自己一旦身體受到感染時免疫反應能快速動員來減輕臨床症狀。”我回答說。

“黃醫生,以您的經驗與觀察所得,我們現在到底要打什麼樣的疫苗才好?我雖然常常在媒體報章上看到或聽到許多專家說什麼A牌疫苗效果很好,打了後抽血一驗說什麼抗體值會有好幾千,但過沒多久又會聽到說某人打了3針A牌疫苗照樣被感染,甚至還聽到說有些人打了加強針後產生很多副作用,有者甚至連命都沒了,弄得我自己與家人整天都人心惶惶,都不知道現在該打什麼加強針才好。”劉先生說。

出現認知混淆並不出奇

ADVERTISEMENT

“劉先生,針對這個疫苗選擇問題,我想這個情況有些複雜。我們雖然知道現在在防疫方面歐美國家做了很多研究與報導,也對其疫苗產品作了很多背書,但如果您細心去看世界各國感染與死亡人數卻又明顯看到這些國家普遍做的比亞洲國家還差,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疫苗副作用的相關報導,所以社會出現認知混淆是不出奇的,我在這一年多時間裡,觀察到執政者做法與疫苗接種者反應如下:

一)執政者以年齡為施打疫苗分界線,首先是醫療前線人員與60歲以上族群、然後是18至60歲、再來則是12至17歲,到了現在是5至12歲。在接種過程中無一例外以mRNA疫苗為第一選擇,施打一段時間後才會開放民眾接種非mRNA疫苗。

二)民眾若是接種任何疫苗一段時間後才出現身體不適(數週或數月後),此時醫生是非常難証明這是由疫苗所引起的(特別是死亡個案),也因此會讓一些民眾對接種疫苗有所顧忌。

選擇喜歡並喜歡所選擇

至於民眾反應方面,我觀察到他們的心態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相信與服從政府對他們的安排(大部份國民屬於這種),這些人也是接種mRNA疫苗最多的族群。

二)心中自有主見,會自行對疫苗好壞作出分析,然後再決定自己該打mRNA或非mRNA疫苗,該打兩針或者是三針。

三)對任何疫苗都存有懷疑,認為不打最好。當然有些人是身體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這些人在我國人數應是最少的。

所以我的結論是:專家的意見僅供參考,接種後任何結果最終還是要自己面對,所以選擇你喜歡並喜歡你選擇,這就是我的答案!”我回答說。

“是的,黃醫生,您講的還蠻有道理”劉先生說。

(光明日報/醫生專欄‧作者:黃學謙)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