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還原憲狀】檳州工業發展滄桑50年 再轉型才是出路 之三

我們買一台電腦,上面註有“Intel Inside”。明明就是檳城製造,為什麼不是“Penang Inside”呢?

2001年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檳城已有超過1萬2000名高薪技術工作。2020年的統計,檳州有超過20萬人服務於工業區,成為最大族群的人口。從薪資來看,也是全國最高,因此也帶動巨大的消費能力。比如說,一位大專畢業生,在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下,起薪約3500至4000令吉,主管階層每月薪資一至三萬元令吉。

Advertisement

造就高科技人才

除此之外,不少企業符合上市的條件而選擇維持私人企業。最明顯的就是SRM Technologies,該公司是製造自動器材儀器的頂尖企業,雖然已經成立超過二十年且營收業績特佳,絕對有資格上市,而且會以高超的股價和市值,成為馬來西亞的領頭羊之一,可是該公司至今仍是一家私人企業。

科技方面,人才培育較其他行業更加顯著。檳城企業人才已經是全球頂尖的半導體開發、設計、 AI、軟體、醫藥器材、農業技術等自動化設備和系統的領導。檳城除了吸引外資,也引進全球大型工業前來採購,包括Apple、Tesla、航空業的訂單。

人材培養包括年輕學子離挍後的出路。目前大專院校畢業並不具備科技上的工作能力,尤其在新科技的發展中,甚至學校老師也未有這方面的接觸,造成有學術斷層的現象。

ADVERTISEMENT

眾所週知,工業界的需求是“應用科學”, 這方面在我國是非常缺乏的。通常這類新人才需要三兩年前專案訓練,才有能力提供實質的貢獻。

我建議設立專科大學,專攻新科學領域,如高頻無線通訊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太空衛星導航系統 (Space Satellite System)、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環境保護科學(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等項目。除增進年青人才的發展就業外,更能加速我國工業革命的腳步,並促進我國的競爭優勢。

過去我們轉型非常成功,但是科技是繼續不斷發展,加上國際趨向更發達先進,檳城勢必要再度轉型。這些大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原地踏步只會被世界遺棄。

珍惜有限人材資源

我們不能一直是作為世界“廉價工廠”,替歐美國家增加外匯,並成為他國GDP成長的工具。當我們沾沾自喜地宣布某外國公司到檳城設廠,大內宣為成功吸引多少多少投資,提供數千就業機會的時候,為什麼不反過來想一想,有關外資公司利用我們的人才資源及享受種種優惠待遇,產品出口不必付稅的同時,又和我國的中小企業成為競爭對手,搶奪聘用有限的人才呢?

希望政府明智思考國家本身的利益,除了為人民就業謀求出路,更要為馬來西亞本地公司的長遠發展鋪路。以國家利益為依歸,而非個人政治利益為先。

向前看,人類發展至外太空,糧食是最基本的需求,環境保護不止是潮流,也是必須的願景,民生水準提升,基本設施的建設挑戰性更高。檳城再度轉型的大前提需要全盤的檢討、策劃、執行。政府和企業應從長計議,設計一個藍圖,為國家社會帶來無限的發展空間。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