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還原憲狀】政客顧選票 商人顧鈔票(下)

兩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消息得知,美國收緊美國半導體防線,削弱中國製造先進晶片的能力和遏制北京經濟擴張的野心。

中芯遭美方打壓,相關生產設備和材料取得不易,不過台積電前研發副總、浸潤式微影之父林本堅之前表示,以中芯來說,不一定要用到高階昂貴EUV機台,以現有設備應該能做到5奈米製程,但技術研發是否到位很重要。

Advertisement

美國這次對晶片的大規模補貼,也是一種扭曲市場規則的行為,最終可能導致晶片產業過剩,甚至可能使替代晶片的產品出現。

在半導體行業興起時,美國曾一度幾乎囊括全球半導體製造的全部產能,如今僅擁有12%的全球半導體產能份額,美國半導體製造行業衰退的根源在於自身,遏制、剝奪和損害他國正當的發展權益,只會損人害己。

中國將加速半導體產業本土化,以應對美國晶片法案影響。中國企業需要實現三個根本轉變。第一,技術技能和全球化管理能力的顯著提升;第二,培養技術領袖的思維模式;第三,鼓勵有耐心的資本投資者進行貫穿整個商業周期的長線投資。

美欲控制全球晶片供應

ADVERTISEMENT

為了應對國際抗中行動,中芯國際已與天津市西青經濟開發集團和天津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訂立並簽署中芯國際天津12吋晶圓代工生產線專案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天津建12吋晶圓代工生產線。產品主要應用於通訊、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等領域。

到目前為止,中國在半導體的能力建設的若干領域需要重點關注,其中人才管理是重中之重。招聘、培訓、留住全球最優秀(通常也是最稀缺)的人才很困難,尤其是硬件架構、固件和應用領域的人才。因為最精通半導體的人才通常都不在中國國內,對於通過收購公司引進的人才,企業合并後的有效管理也至關重要。例如,要對新團隊與原有中國團隊、新的工程工具和流程與現有的工具和流程進行系統性的整合。

中國的公司也需要加強知識產權的開發、管理和保護。首先,需要建立辨識、選擇和執行知識產權戰略的系統方法。這要求每家公司都要有周密的知識產權路線圖,與公司產品系列區分開來。該路線圖需要澄清哪些知識產權必須自有並由公司內部開發,哪些可以從合作夥伴或者知識產權供應商處獲得。其次,中國的半導體公司應支持國家不斷鞏固知識產權體制,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創新,另一方面是為了改善大環境,加強跨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建立知識產權和研發夥伴關系的意願,為本土設備商的技術改進提供好的土壤。

《財富》雜誌最新公布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榜中企營收首次超美,占世界500強總營收31%。上榜中企有136家,優於美國124家企業。榜上前五名中,中國業者占三名,直接證明美國實施了4年經濟制裁、關稅等策略,並未能有效遏阻中國的經濟發展。

美國一向來都主張企業應該自由化,政府不該強勢主導市場機制。晶片法案無疑已推翻本身的論述。其實政府就是以金錢誘導,把整個產業搬到美國去,同時也希望能排中抗中。

中國的市場極大,連美國英特爾都不想放棄他們已擁有的市場。韓國三星在中國有六成銷售額,是否能接受這項限制,仍是未知數。中國這塊大餅見到而吃不到,誰會心甘情願義無反顧地接受美國的條件?

企業著重營收

美國的策略可分以下六點:彌補70/80年代錯誤的決定、加強抗中力道並孤立中國晶片供應、防阻中國發展更高科技晶片、監督台韓日技術提升與供應能力、貿易量轉入美國境內、控制及指導全球晶片供應。

美國這些舉措是否能得逞,達到害人利己目的?答案是否定的。這些舉動只會害人亦害已。整個策略是一個國家針對四家民營企業,思維完全建立在不同的基礎和架構上。

這四家本來就是商業競爭者,不會透露本身公司短期或是長期計劃,在各懷鬼胎的情況下,怎會有正面的突破呢?這些公司不止由企業專業人士主導,經營方式和財務狀況更須接受股東民眾及董事局監督的,股東權益完全以盈利和股價作為最大公約數。為了前往美國設廠而損失了三四成收入,以致盈利下修,股價崩盤,是絕對不能妥協的。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