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戰

【選戰特區——選民當家】老屋變空屋 丹絨老人多 選民減

檳城喬治市入遺後,丹絨區的壁畫、古蹟建築和道地美食吸引了不少遊客,但屋租統制法令在2000年廢除後,區內的許多老屋已人去樓空,面對人口老化及減少,是檳州唯一出現選民減少的國會選區。

Advertisement

丹絨區一直是行動黨的堡壘,雖說執政10年基設已獲改善,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被譽為“民主火車頭”的丹絨區,多年累積下來的問題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該區的民意是否有被聆聽只有當地選民看得到及感受得到。

黃偉益:每月減10人

ADVERTISEMENT

人口老化最大隱憂

丹絨區原任國會議員黃偉益說,丹絨區人口老化,平均每月減少10位居民。年輕人的減少會導致越來越少人為社區打拚,這是丹絨區面臨最大的隱憂,也是目前需要努力的最大方向。

他說,交通阻塞也是丹絨區目前須解決的問題,惟要減少交通阻塞先要減少車輛,其中的方案就是檳島內環公路及海底隧道計劃,可減少40%車輛湧入市區。

他指出,丹絨區在希盟政府執政下很多方面都獲得改善,包括耗費很多心力進行的光大振興計劃及新房屋計劃,來吸引人口回流;改善排水系統及市區治水計劃;帶入更多節慶及精彩活動;巴剎提升工程及提升公共交通系統及擴大免費巴士服務路線。

“丹絨區未來還有很多計劃要實行,包括從敦林蒼祐醫生大道至五條路路口前,建造U轉汽車天橋、在五條路斯裡紹佳娜前空地打造主題為‘Container City’的紅燈角藝術區(Penang Art District)等。”

他強調,丹絨區目前有八條路網寮及SP齊來 也路的可負擔房屋,未來計劃還有更多可負擔房屋以讓人口回流,也解決區內微型華小學生人數減少的問題。

居民難負擔維修費

戴財福:應以民為本

吉打律組屋睦鄰計劃主席戴財福說,丹絨區有很多屋齡都是幾十年以上的陳舊組屋,需要政府協助維修及提升,雖然目前政府提供80:20基設維修基金,但中廉價組屋大都是中低收入人群,無法負擔20%的費用,仍需政府協助。

“丹絨區面對人口流失問題,要選民回來投票是個挑戰,因此無論誰當選都應該以民為本,在丹絨區建設更多中廉價或可負擔房屋,讓更多人回流丹絨區。”

他說,前朝政府執政時,粉刷組屋是免費的,且在丹絨區建設了很多中廉價組屋,但現在已沒有了,希望政府能關注這一點。

他強調,目前該區有很多流浪漢及無家可歸的貧窮人士都在等著政府伸出援手,同時需改善水災和交通阻塞問題。

6問題困擾丹絨人

吳秀麗:勿破壞古蹟

民政黨丹絨區國會協調員拿督吳秀麗說,丹絨選區所面對的問題可歸類為6項,即(1)古蹟建築和活文化的流失;(2)中廉價屋不足及人口流失;(3)塞車及停車位不足;(4)社區活動及休閒空間不足;(5)水災及(6)治安問題。

她說,喬治市是檳城的中心點,國陣在308大選以前就積極申請入遺,希望能保留丹絨區原貌及文化特色。

“看到喬治市成功入遺我感到非常欣慰,無論政府或私人界都必須保護古蹟,尤其政府更應扮演其角色。”

她說,目前的州政府允許大量外資及企業來掃購屬於檳城人的古蹟建築,這顯示州政府沒好好保護古蹟建築。

“檳城的活古跡包括傳統美食、百年老行業及當地居民都非常重要,我不認同發展或現代化需犧牲屬於檳城人的特色和文化。”

吳秀麗希望,州政府在發展丹絨區時持平衡,任何計劃在規劃前須從可持續性發展、不破壞環境及保留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進行,因為檳城並不需要成為“第二個新加坡”。

謝是發:整體獲改善

議員須勤為民服務

檳城中路鄉委會主席謝是發說,丹絨區多年來已獲得很大的改善,惟他認為中選的議員必須勤勞為民服務,勿中選了就不見人影。

他說,丹絨區內的道路獲得加寬、檳榔律八爪魚天橋也已竣工,而水溝也沒有以前那麼阻塞了,整體上改善很多。

“目前停車位子還算足夠,只是一些人為了貪圖方便而胡亂停車導致交通阻塞,這一點應該更嚴厲執法。”

車位不足交通阻塞

林育恆:急需輕快鐵

在丹絨區開業經商的林育恆說,喬治市面對兩大問題就是停車位不足及交通阻塞,盼中選議員能改善,提升公共交通系統。

他說,這裡是遊客區,很多遊客湧入,加上一些市民貪圖方便而把汽車停在最靠近目的地的地方或店前,進一步加劇阻塞情況。

“我認為多層停車場不一定可行,很多人都貪圖方便不停在高樓。輕快鐵在喬治市是可行的,可以減少車輛湧入。

他說,這裡的排水系統及水溝阻塞有所改善,希望州政府也能著手改善泊車位不足及提升公共交通系統。

梁超明:無論誰中選

檳古蹟保護應加強

檳城古蹟信託會理事梁超明說,不管誰在大選中選,都應該加強檳城喬治市古蹟保護政策及清潔管理工作。

他說,喬治市五腳基被霸占的問題多年來仍無法改善,行人被迫走在馬路上與車輛和摩多爭道路險象環生。

“丹絨區一些衛生問題仍有待改善,尤其是椰腳街及遊客區,到處可看到垃圾,這將會讓遊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關注流動小販困境

張文健:須事先計劃

流動小販張文健希望獲選議員可以關注流動小販困境,讓他們遷回瓜拉江沙路擺攤,在落實計劃前須良好規劃。

他說,吉靈萬山提升工程完成後,雖然設備環境改善了,但人潮和檔口都減少了,希望政府能允許流動小販繼續擺攤,帶入不同的產品,吸引人潮回流。

“州政府的處理方式不好,須事先計劃才做決定,目前流動小販都不允許在那裡擺攤,我們必須尋找其他地方,甚至去到吉打擺攤。”

他說,州政府早前所說的要興建屋頂目前好像沒動靜,希望能盡快動工,以免那裡擺攤的老人家繼續忍受日曬雨淋之苦。

公民意識弱問題多

柯炳耀:政府應關注

甘榜哥南社委會主席柯炳耀說,丹絨區有很多的非法小販,這些小販隨意將垃圾倒進水溝造成阻塞。人民的公民意識和態度須提升,政府也應該關注這一點。

他說,丹絨區的治安及道路有提升,惟要更有效解決交通問題,希望政府可批准輕快鐵計劃。

“人民必須改善自身的態度和文化,並與各有關當局配合,才能完成更多任務與計劃。”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