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戰

【選戰特區——戰將】要讓不可能變可能 賽沙迪強攻麻坡

在很多敦馬哈迪記者會的場合,你會注意到有一位年輕帥氣的馬來青年站在敦馬背後,他就是25歲的土團黨青年團團長賽沙迪;來自柔佛州的賽沙迪被賦與上陣希盟前線州的重任,直搗巫統老巢─麻坡。這麼年輕,有這個斤兩嗎?而且對手是巫統3屆老將兼副部長級人馬;賽沙迪信心滿滿地說:“我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Advertisement

被質疑25歲太嫩  “年齡只是數字”

土著團結黨在國會解散前的週末直搗巫統柔北堡壘麻坡,第一次宣佈的候選人就是90後的土團黨青年團團長賽沙迪,掀起馬來青年一股政治熱潮。

ADVERTISEMENT

作為最年輕的候選人,年齡是所有記者都會拋給賽沙迪的問題,也是對手攻擊的課題。他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強調:“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也許有人指我太年輕,但我會證明給他看,他是錯的,就如我在辯論界打破紀錄一樣。”

“之前在大馬國際伊斯蘭大學當講師,有人指我太年輕(21歲)。在亞洲辯論賽時,也有人指我太年輕(22歲),只是一名大學二年級生。前往超過25個國家授課辯論技巧,同樣有人指我太年輕,但我證明給他們看,我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他說,現在面對更大的課題,他會更加努力地確保年輕人的聲音不會被忽略。雖然很多人指土團黨由老人當道,事實上,57%黨員的年齡低於35歲,而選擇宣佈第一個候選人是他,就證明土團黨重視年輕人的誠意。

巫裔年輕菁英 從辯壇走上政壇

賽沙迪來自平凡的馬來家庭,沒有顯赫背景,父親是每天從新山埔來住家往返新加坡工作的馬勞,母親在中學執教,他是4個孩子中的老么。

賽沙迪自小成績標青,在著名男子英校念中學,高中後成功進入馬來西亞皇家軍人學院,接著在大馬國際伊斯蘭大學完成法律學士學位,並獲得牛津大學獎學金前往美國天普大學深造。

他喜歡研究工作,在大學時就當過兼職講師教國際關係,曾任柔佛州政府的公共政策研究員。他也是辯論好手兼培訓員,最好的紀錄是3次代表學校赴英國參加亞洲英國國會辯論賽會,破紀錄地連續3次榮獲最高殊榮最佳辯手獎,名副其實是馬來社群裡的年輕菁英份子。

2016年,賽沙迪為前首相敦馬哈迪、其他政治人物及非政府組織出席的“拯救馬來西亞運動”當主持人後受到關注,也因此被校方禁止發言,甚至接到死亡威脅。一馬發展公司課題是他踏進政壇的引爆點。

“當一馬發展公司課題被揭發時,我在掌管法律事務的首相署部長南希蘇克麗屬下擔任兼職官員。我察覺有些不妥,因不但媒體禁止報導,我大學裡2名學生被令停學2個學期,理由只是要將消費稅列為辯論題,並建議邀請公正黨和巫統領袖來一場公平辯論而已。”

“我就寫了一封公開信給首相納吉,要求他在調查期間暫時下台。結果,我失去所有工作,不允許在任何大學或學校教課,就連我的學生也被禁止代表國家出國參賽。我身邊的人,包括家人全都受到嚴重的威脅,細節我不想再提。”      

問他是否因怒氣下參政,他說不是。“我不是因為憤怒,而是我的經歷反映出這國家機制腐敗的程度。我愛我的國土,不想再看到類似事情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即使是普通公民,卻因不認同政府而受到威脅!”

他強調,他從辯論講台站上政壇,不是因為一個人,而是因為國家機制的確出現很大的問題,現在是時候改變。

馬來政治人物發源地 麻坡是變天關鍵

之前盛傳會在家鄉埔來國會選區上陣,現在轉戰麻坡國席,賽沙迪解釋說,麻坡在馬來政治有歷史淵源,也就是重要馬來政治人物的發源地,巫統在柔佛的保壘。若要贏得布城,麻坡是關鍵。

“作為柔佛州子民,麻坡是具象徵性的地區,同時也是皇城,猶如柔北的寶石。它是以馬來人為主的混合選區,馬來選民佔64%,華裔34%,印裔2%。上屆民聯無法奪下麻坡,我相信這次可以。”

麻坡國會選區共有4萬8208名選民,308大選時,國陣候選人拿督拉查里以4661張多數票擊敗公正黨的娜布汀。505大選,拉查里再以得票2萬867票勝公正黨希茲旺,惟多數票減至1646張。拉查里也是首相署副部長級人馬。

放棄33萬獎學金 延遲赴英唸碩士

500萬令吉,對於一個出生中下家庭的孩子,這絕對不是小數目;不過,500萬令吉的收編價碼,賽沙迪宣稱,這無法動搖他投身民族大業的堅定政治信念。

2017年中,賽沙迪宣佈延遲牛津大學的公共政策碩士學位課程,並放棄校方提供的6萬英鎊(馬幣約33萬令吉)獎學金以參加第14屆全國大選。去年10月,他召開記者會,宣稱有人開價500萬令吉收買他,要他退出土團黨,但遭他拒絕。

土著團結黨於2016年9月7日成立,賽沙迪是25個創始人之一。如今,它已於國會解散前遭社團註冊局勒令暫時解散,賽沙迪為此大感懊惱,卻無阻繼續鬥爭的決心。

談創黨初衷,他說:“因為我知道這個黨可以打破巫統保壘,尤其是在鄉區。你看看公正黨和伊斯蘭黨,在2013年大選失去的議席比2008年更多,因為馬來人的支持率並不高,特別是在鄉區。他們失去吉打和霹靂,在柔佛的馬來票低於15%,支持率是全國最低。現在我們至少成功走進巫統保壘區,比如麻坡、哥打丁宜和邊佳蘭。”

他坦言,土團黨是單一種族的政黨,卻比巫統更進步,原因有二。“首先,我們有附屬黨員,雖不是完美制度,但至少允許非土著加入。第二,我們擁有多元的聯盟。希盟是一個大家庭,彼此擁有平等權力,不像國陣由巫統主宰。”

他堅信,在多元的聯盟之下,土團黨不像巫統權力大過馬華或國大黨,平起平坐才有能力創造一個新的馬來西亞。

曾是種族主義者 華裔同學打開視野

站在講台上的賽沙迪,無論英巫語都十分流利,說起話來充滿信心,萬萬想不到他曾是活在自己族群裡的青少年。他稱之為“黑暗的過去”,甚至自稱曾是種族主義者,不堪回首。

“在高中時期或之前,我處在一個非常單一族群的圈子,非常種族主義,也是宗教激進分子。不過,馬來西亞皇家軍人學院是我人生轉捩點。它是一個多元族群的軍校,我的朋友當中有華裔和印裔,他們打開我的視野,讓我知道以前的我是多麼種族化和性別歧視。”

賽沙迪點名幾位華裔朋友。“在軍校內,幫我最大忙的朋友是華人,他們教我附加數學,不然我會不及格。我的辯論伙伴也是華人,我們一起打破紀錄。這期間的經歷糾正我過去種種負面的想法。”

從少年時對種族和宗教的執著,現在的賽沙迪如脫胎換骨。不過,他的改變並不只是通過軍校或修讀法律,而是政治。“我變了。幸或不幸,政治改變了我。”

從批評到追隨 信敦馬真心改革

有希盟兼土團黨名譽主席馬哈迪出席的場合總會見到賽沙迪,讓不少人好奇兩者的關係。記者無法約到他,就去了這樣的場合找他。在記者會上,他一如往常地站在老馬後面。

“記得我還是約四五歲的小孩時,大馬主辦共運會,我寫了一封公開信給他,後來竟然收到他的回信,令我感到非常驚喜。不過,當我參加辯論後,開始接觸國家政策和課題,我對他是非常有意見的。我寫過不少關於他的文章,但我們之前從來沒有正式會面。”   

對於這位93歲的領袖,他如此回應。“他已經來到人生最後階段,可以安逸地享受晚年卻選擇扛起重擔。當然,我首先要知道他要怎樣改革?這些改革的長久性?有沒有媒體自由、學術自由?因為我要確保學生有權發表言論和表達想法。當他決定將所有改革黑字白紙地記錄下來,並成為希盟宣言,我相信他的真心。”

人物檔

賽沙迪(Syed Saddiq Syed Abdul Rahman)

出生1992年12月,柔佛新山埔來

學術背景中學就讀著名男子英校,高中後獲馬來西亞皇家軍人學院錄取,接著進入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完成法律學士學位,並獲得牛津大學獎學金前往美國天普大學深造。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