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選戰

【選戰特區】走出安全區 陸兆福扛挑戰

陸兆福,行動黨內一位以身作則,勇敢走出安全區,向高難度挑戰的新一代領袖。

Advertisement

經選區劃分,芙蓉國席由華裔選民佔多數議席變成一個馬來選民增加的混合區。馬華派出新生代領袖馬青總團長,以及擁有副部長資源的張盛聞劍指芙蓉。根據國陣情報,芙蓉是一個有贏面的選區。

不過,陸兆福形容,選戰不是個人輸贏,而是拼一個國家的未來;他說:“如果我在乎個人的勝算,以我行動黨全國組織秘書的身份,我可要求黨讓我到更為安全的選區競選,但我沒這麼做。”

ADVERTISEMENT

面對混合區帶來許多選戰變數,陸兆福正面回應說:“從國會解散後,到來祝福我的人,大多數是馬來人,即便我在休息站上廁所時,也有馬來選民給我加油打氣,這是以往不曾出現的現象。”

現年41歲的陸兆福,許多森美蘭州選民,對他並不陌生;陸兆福分別在過去兩屆大選,撼倒馬華強人姚再添,為行動黨贏得亞沙國席,以及收復芙蓉國席。

第14屆大選,行動黨全國組織秘書陸兆福將在芙蓉國會選區對壘馬青總團長兼副教育部長拿督張盛聞,上演了一場“雙王”之戰,成了全國焦點選區之一。惟原任芙蓉區國會議員兼真納州議員陸兆福對於這場對決被冠上“王對王”的稱號,並不認同。

他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說,他不是行動黨最高的領袖,張盛聞也非馬華總會長,兩人稱不上是“王”,“王對王”對決的稱號並不貼切。

張盛聞日前放話,要在來屆大選重演1982年李三春硬撼曾敏興芙蓉戰役,重奪芙蓉國會選區。對此,陸兆福揶揄張盛聞過於抬舉自己,根本沒資格跟李三春比較。

“當年李三春是馬華總會長,也是一位部長,也當了很久國會議員,但張盛聞從未經歷競選的考驗。”

他表示,有些媒體指他和張盛聞在芙蓉的對決是一場行動黨和馬華未來接班人的戰役,他認為這個定位毫無意義。

“誰會是馬華或行動黨的接班人,皆是黨內的問題,跟選民毫無關係,更對大選成績沒關係。”

對他而言,大選的意義不關乎個人的勝算,而是關乎整個國家的未來,這也是第14屆大選的最大意義。

針對如何看待張盛聞這位對手?陸兆福聲稱,他和張盛聞都是來自同一所大學(國大),雖然彼此在從政之前已認識,但他不願就張盛聞的為人和處事作出任何評價。

他認為,大選就是要看大方向,選民會依據候選人的表現自我評估,無需他這個外人評論。

“張盛聞是馬華的新生代,肯定是希望在馬華打造一個新形象,也希望在大選中有個突破,以便為自己在黨爭取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他希望外界不要把焦點放在候選人個人勝算的部分,而應把重點放在國家未來,這樣大選才有意義。

無怨無悔  14年青春奉獻政治

談到從政後得失的問題,陸兆福表示,失去的是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但卻得到豐富的人生經驗。

27歲開始從政的他說,一晃14年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政治工作,但他無怨無悔。

“我有幸見證和參與了許多歷史性的時刻,尤其是2008年的308政治大海嘯,大馬的政局從一黨獨大變成兩個陣營互相競爭。”

回鄉投票運動 添信心打硬仗

儘管挑戰嚴峻,但看到民間踴躍發起的回鄉投票運動,讓陸兆福有信心打這場硬仗。

“我對整個馬來西亞改朝換代的運動有信心,如果全國吹得起反風,要拿下芙蓉這個選區應該沒問題。”

他直言,選委會宣布投票日落在5月9日後,更激發了外地遊子回鄉投票的決心。因此,他不認為這屆大選的投票率會出現偏低情況。

“選委會將投票日安排在工作天,讓更多人反感。當政府越不想選民回鄉投票時,偏偏反彈效果就會越大,越多人會回家投票。”

選民結構改變 削弱勝算

陸兆福形容,芙蓉國席是邊緣選區(marginal seat),因上屆大選,他的得票率只是53%,如今選區重劃改變了芙蓉選民結構,他的勝算的確已被削弱。

他說,芙蓉的巫裔選民百分比從原有的44%增至47%,而華裔選民百分比則從41%減到37%。換言之,芙蓉變成了一個馬來選民佔多數的混合選區。

“雖然行動黨勝了兩屆,但上一屆大選,我的得票率大概是53%,說明了我們和敵對的實力都差不多。”

他表示,上一屆大選,因為芙蓉國席出現第三方的候選人,才導致國陣的得票率減少。

陸兆福之前曾表示,這一屆大選在芙蓉國席的勝算會下跌,他解釋,這不是擔憂,是一個客觀分析。

“再說,選區重劃後,原本屬於芙蓉國會選區的3個約4000多名支持希盟的選民,已被搬移到亞沙國會選區,這無形中減少了我的得票率。”

根據2016年選區重劃,選委會把原屬芙蓉國席的三個投票區搬到亞沙國席。這三個投票區分別是安邦岸(Ampangan)州議席底下的拉杭花園(Taman Rahang)和拉杭東區(Rahang Timor),及小甘密(Sikamat)州議席底下的拉杭(Rahang)。這三個投票區將分別搬到亞沙的拉杭(Rahang)和新那旺(Senawang)州選區。

三個被搬走的投票區都是華裔選民佔多數的地區,這樣的選區重劃將導致亞沙華裔選民比例大增,而芙蓉華裔選民比例則大減。雖然這讓行動黨在亞沙的勝算提高,卻給國陣提供了奪回芙蓉及底下州議席的機會。

“雖然選區的結構對我來說是一項挑戰,但我們要證明,今天要改朝換代不僅是要靠華社,也需要馬來社會的力量,所以我選擇不離開芙蓉。”

國州兼顧 交由選民評估

因策略上的需要,2008年開始,陸兆福受黨委託兼打國州議席。他不擔心敵對陣營會以“貪心”來攻擊他,過去10年來,芙蓉和真納的選民都知道他是國州議員,勝任與否的問題,皆交由選民去評估。

不過,他坦言,一個人兼顧國州議席確實會比較疲累,但為了大局著想,再累他也會繼續撐下去。

“這是改朝換代的過渡期,如果要取得成功,必須要有領袖作帶動的角色。”

對於下屆大選會否繼續兼打國州議席,陸兆福認為,未來的事沒人能懂,誰也無法對未來作出預測,眼前最重要是這一屆大選。

他表示,在政治圈中,應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時間到了就應該退下讓賢給年輕人。

敦馬加盟 對希盟加分多過減分

對於前首相敦馬哈迪加入希盟會否衝擊希盟在第14屆大選的成績問題,陸兆福認為,馬哈迪的加入,對希盟來說加分多過減分。

“我不排除有些人對馬哈迪的過去反感和不認同,但是我們不能排除也有很多人承認馬哈迪的貢獻和支持他。”

他提到,沒有一位政治人物可得到百分之百人民的支持,馬哈迪當然也不例外。

“很多民調顯示,馬哈迪還是能獲人民支持的政治領袖,他領導過國陣,可以跟希盟分享豐富的選戰經驗,尤其是在策略上。”

在他眼中,真正能粉碎巫統力量和挑戰國陣地位的,只有馬哈迪一人可辦到。

他強調,行動黨並沒放棄鬥爭的目標,只是在策略上作出改變。

“從國會解散後,到來祝福我的人,大多數是馬來人,即便我在休息站上廁所時,也有馬來選民給我加油打氣,這是以往不曾出現過的現象。”

芙蓉 行動黨與馬華主要戰場

自1969大選以來,芙蓉國會選區一直是行動黨和馬華的主要較量戰場。行動黨創黨元老曾敏興於1969年拿下芙蓉國席後,鎮守該選區長達13年。

直到1982年大選,馬華時任總會長李三春飛象過河製造“龍頭之戰”,成功打敗曾敏興拿下芙蓉國席。不過,在李三春於1983年退出政壇後,曾敏興成功奪回芙蓉國席。

1990年大選,馬華嚴慈宗以77張多數票險勝5屆老將曾敏興。此後的接連三屆大選,韓春錦都成功為馬華守住芙蓉。一直到2008年大選馬華撤換候選人,行動黨的約翰費南迪才成功擊倒尤綽韜,奪下芙蓉。

2013年大選,行動黨派出陸兆福上陣,並成功打敗馬華地方強人姚再添,為行動黨保住這個選區。

2004年大選是陸兆福第一次代表行動黨上陣,他成功從馬華手中奪下森美蘭羅白州議席。2008年大選,他兼打國州議席,除了蟬聯羅白州議員外,還贏得亞沙國會議席扳倒了馬華強人姚再添。

2013年大選,陸兆福轉戰芙蓉國會議席和真納州議席,皆在這兩個選區取得勝利。

人物檔——陸兆福 

出生1977年4月28日,森美蘭芙蓉,現年41歲,已婚

教育背景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亞大學

從政經驗 2004年當選森州羅白州議員

2008年當選森州亞沙國會議員,蟬聯羅白州議員

2013年當選森州芙蓉國會議員,當選真納州議員

2012年出任行動黨全國組織秘書

政黨 民主行動黨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