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

【這裡那裡】我們這樣很好

好幾件作品令我印象深刻。例如David Medalla(菲律賓)的裝置藝術《A Stitch in Time》,靈感源自於他在旅途中,偶然發現某陌生人竟然擁有往昔自己贈予舊愛的一條手絹,這樣一個事件。這是一件饒富實驗精神的作品,它的完成有賴於觀眾的參與。然而“完成”這兩個字不甚精準,因為只要還有觀眾繼續參與,這件作品就會繼續發展下去,藉此展現同志關係不僅止於肉慾上的滿足,更多了浪漫的情誼和命運的安排。繡滿簽詩、塗鴉、收據、帳單、車票、照片、茶包、標籤,甚至還有芭比娃娃等等物品,類似吊床的布幔,令人想起那艘彩虹群體上不了的諾亞方舟。

Advertisement

另外一件錄像裝置藝術《Welcome to My World, ‘Tee’》則出自於Arin​​ Rungjang(泰國)之手。這件作品以五個不同視角拍攝一個體態豐腴、眼神嫵媚的全裸模特兒,觀眾一踏入展廳便被五個巨型熒幕圍繞,仔細觀看才發現,原來是個跨性別者,陰莖尚未切除,促使觀眾重新思考性別多元性的意圖非常清楚。性別不是只有男女之分,只有一個性別是不能夠滿足某些生命的,因此這個世界上有男同、女同、雙性戀、易服癖、跨性別者等等。與其執著是男是女,不如跳出生理框架,從多方面去了解、去同理、去體諒彩虹群體。

同樣來自泰國的Samak Kosem和Somrapat Patharakorn在《Other Sheep (Not of This Fold)》展出十八隻白綿羊,貌似相同,實則各異。這件裝置藝術作品是給東南亞穆斯林同志的頌歌。穆斯林同志由於天性與宗教之間的衝突,只能隱藏自己“異於常人”的性取向。

ADVERTISEMENT

另個泰國藝術家Piyarat Piyapongwiwat以一系列的攝影作品《Queerness》展示家庭單位不一定由一男一女組成,也可以是男男或者女女,也可以是不同膚色或者不同年齡,但相愛相依的兩個人,向對彩虹群體貌似開放的泰國社會提出質疑。

Jef Fan(加拿大)的《Visible Woman》以組合模型的方式,放大呈現女體構造,藉此隱喻現今科技足以為我們固有的身體提供重新組裝的機會。 Christina Quisumbing Ramilo(菲律賓)將衣物依據大小按序排列在衣架上,展示自己由女性化到中性化的蛻變過程,題為《The Butterfly》。

越南籍美國攝影師Dinh Q. Le的兩幅《Gay Mixed》是色情影像剪裁編織成的感官世界,令審查制度的魔爪無從下手。我更喜歡他另一件作品《Boys Boys Boys》,這是一個大型攝影捲軸裝置,色情影像被放大了又拉長了,層層疊疊在一塊兒,乍看有如被輾壓過的人肉,令人觸目心驚。

也是來自越南的Danh Vo展示24張攝影作品,全是Dr Joseph M. Carrier在上一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捕捉到的,男男之間的柏拉圖式情誼,溫柔和曖昧中有一種淡淡的哀傷,其中一張尤其動人,一個男人牽著另個男人的手並肩看攝影展的背影,似乎有點靦腆,但又情不自禁,似乎在對全世界說:“我們這樣很好。”

長期以來,在主流異性戀價值觀的壟斷之下,彩虹群體對於自身情慾與內在感情的表達,一直都被禁止或者壓抑,他們只能通過曲折乃至隱晦的方式去呈現。歧視源於恐懼,恐懼源於無知,因此性平教育多麼重要。在彩虹群體的權益尚未能夠受到保障的泰國(或者說東南亞)舉辦這樣一個展覽《光.合作用 II》,自有其不可抹煞的價值。

(文/ 圖:野東西)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