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記者室】慈善團體造就惰性?

大山腳很多慈善團體,被稱為是慈善之城,無論是患病的,還是教育的,只要有需要,只要肯開口,就不怕沒有人幫助,保守估計大山腳註冊的慈善團體超過200個,這還未包括沒有註冊的。

Advertisement

太多的慈善團體,到底是好還是壞,其實很見仁見智,我曾經遇見過一名大約40歲的中年人,他居然長年不需要工作,可以繼續生存下去,讓我非常驚訝。

隨口問他如何辦到,他居然說:“我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就拿着醫生證明書,到處去慈善團體申請善款,團體A提供免費膳食,團體B拿白米,團體C拿生活費……還有團體DEFG……Z。

ADVERTISEMENT

看到問題出在哪裡嗎?慈善團體多,但缺乏審核,過度氾濫,從中造就了人性的惰性,不要工作,反而來靠着慈善金度日。

行善是好事,善信人士捐款應該慎用,而非在沒有審核下胡亂頒發慈善金,助人為快樂之本,但也要助得有其所,因為捐款都是捐獻者的血汗錢。

曾經有人投訴,有病人在獲得醫藥援助金後,胡亂揮霍,沒有將錢花在治療用途上,最後金錢散盡,病痛還在,還要二度向慈善團體求助,浪費善心人士的善款。

負責任的慈善團體,會將善款直接交付醫療單位,以確定善款都是用在實際的用途上(那就是治療疾病),因為那是每個獻捐者的愛心和血汗錢,同時跟進病患的治療進度,公佈所籌獲的款項,讓籌款程序透明化。

說真的,這社會存在許多有問題的病人,其實不乏偽善的慈善團體,偽善團體將其他的慈善團體當作假想敵,還將籌款數額當作競選項目,勢必要籌得比假想敵多,這才臉上有光。

我也曾經目睹偽善團體的假面具,居然吩咐受惠者必須去破壞其他的慈善團體,如此一來他們才會獲得更多的善款,還有慈善團體舉辦所謂的籌款晚宴,若參與者要上台上報的必須繳付特定的金額,以便使自己臉上沾光。

為了做慈善,有必要造口業破壞他人嗎?勿自行對號入座,假面具最終敵不過大眾的監視,誰真心做善事,誰又是假意為善,這一切,人人都看在眼裡,也自有判斷。

文/陳麗凌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