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觀風景】香港行(一)

不得不承認見識少,看人看物看景很容易留下刻板印象,就如今次的香港行。

Advertisement

抓着2017年的尾巴,去年的年終假期終于跑了一趟香港,雖然明知香港已不復昔日的香港,但總要眼見為實,否則的話再多的報導也淪為紙上談兵。

帶着大小花上路,兩人興高采烈、滿懷期待的出發,最后還是覺得人少少的祖國好。說實話,我的感覺也相同,適逢聖誕旅游旺季,人滿為患尚不足以形容舖天蓋地的人潮,最后患上人群密集症的我們只有選擇快速逃離。

ADVERTISEMENT

闊別二十多年,再見香港,卻發現遠遠不如印象中美好,以前覺得香港是個金光燦燦、繁華似錦、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如今卻覺得金碧輝煌的門面之后是殘舊,雖不至于瘡痍滿目,但的確顛覆了我對它的印象。當然香港還是那個香港,只不過當年是朝氣勃勃的年輕人看香港,今天是已入中年的大媽,兩者看人待物的眼光自是大不同。

今天香港滿街土豪

二十多年前,初到香港,覺得處處都是高處不勝寒的高樓,雖然行色匆匆,但那是為生活拚博而發光的臉孔,街道、商場和捷運依然人頭涌涌,但進退有序,那時的香港、港人是驕傲的,香港文化是獨樹一幟的,當年多少帶着朝聖的心態去看香港;今天的香港,在大媽眼中卻變成滿街土豪,所謂的沒有最土豪,只有更土豪這句話,充分見識到了。只要是週身名牌的年輕人,不用問,一定是中國人,大媽幾乎被各種各樣的名牌包、衣服、帽子晃花了眼,隨便一名路人甲,都是拎着數千上萬令吉的名牌包,如果低調中的奢華是指品味的話,現在流行高調奢華,土豪們恨不得把週身名牌都貼上價目表,好讓人發現他們的豪是無底限的。

以前遍地廣東話,現在遍地普通話,有人一聽見我們滿口華話就很不耐煩,后來聽見我們會講廣東話態度立變,變得十分親切,有人猜我們是新加坡人,當然是猜錯了,后來我們發現,只要不是中國人,香港人其實十分歡迎華人面孔的游客。我們去街邊吃點心,老板娘是澳門人,她猜我們是新加坡人,然后說香港歡迎我們,后來我們去尋找發哥的故鄉,南丫島度假屋老板要求我們用廣東話溝通,她說,普通話不好,我們還是講廣東話。

猶記得,2014年雨傘革命時,佔中人士還表演了一出拖皮喼逛街的戲碼,以嘲諷中國游客只會買的心態,人在現場之后發現情況果然是這樣的,滿街都是拖皮喼的中國游客,大多是年輕人。

出發去香港的前一天,剛好看到一篇小文,作者已忘,但他說的卻是旅游是不是等如侵入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就如香港人對中國游客的控訴一樣,作者去日本沖繩島游玩,帶着孩子在當地公園玩滑梯時,驚覺周遭聽到的不是普通話就是台灣華語和廣東話,反而沒有日本話,他自省難道這不算侵入當地人日常生活空間一種方式嗎?如果是港人的話,應該會馬上跳出來捍衛被侵蝕的生活空間,這也是港人的最大控訴:中國人可以來觀光、購物,但不要奪取我們的生活資源,公園資源也算是其中一種,但港人去外國旅游時卻沒有這份自覺,當地的日本人會不會也有資源被侵佔的想法呢?

其實,我覺得,歡迎游客是人之常情,撇開政治因素不談,香港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原本生活就高度緊張,中國游客蜂涌而至,兩地大環境和人文素養差距大,才會磨擦日深,所以才會覺得有限資源被侵佔,當中涉及各種情意結,但在外國游玩,特別是帶着孩子時,我們也會習慣的遠離景點、游客熱點而去一些當地人才會去的公園、街道、商店逛逛,這叫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入侵他們的生活空間。有時候,想太多不一定都是對的。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容融)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