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觀風景】囤糧

話說自從搬回老家之后,我就不曾上超市買米,轉為幫襯隔週才來巴剎擺攤的米佬。說是賣米,但米佬賣的不止各種米,還有各種醬料和有機豆類,因為隔週才出現一次,所以他的生意很好,常常為一眾安娣包圍,搞到我買個米都要突圍而入。突圍了幾次之后,我向米佬拿聯絡電話決定提早幾天訂米等他收攤之后再送米上門,這種做法對我們兩人都方便。連續兩週訂米,米佬很奇怪,送米上門時問,你們家人口暴增,吃米吃到這麼緊要(客家話)?其實不是人口暴增,也不是突然胃口大開,而是老媽要求囤糧,理由是大選來了。

Advertisement

說實話,我覺得相當無奈,逢選必囤糧已成為我家慣例,不過吾不孤單,想必囤糧的不止我家,凡是曾經經歷過那段恐怖歲月、遭遇過家裡沒米下鍋的老人家都會下意識的要求下一代囤糧,他們恐懼那段風吹草動,只能在指定時間出門的日子。

好日子一過幾十年,但大選囤糧卻成為我家的指定動作,我也被迫一口氣買了約三十公斤大米和一些雜糧,心裡卻在哀鳴,天,到底何時才吃得完?搞不好最后不是吃完而是被蟲蛀完,因為米佬的米一向不耐放,很易被蟲蛀,他說因為沒有放防腐劑。

ADVERTISEMENT

老媽對過去那段歲月難以忘懷,當年我還未出世,四姐才滿週歲,三姐三歲,二姐四歲,大姐五歲,大哥七歲,以前的人不懂什麼是家庭計劃,一個接一個地生是常態,剛好那年老爸去外埠工作賺錢,只留老媽一人在家帶着五個小孩子,老媽回憶說,老爸工作久不歸,米缸空空如也,錢包也空空如也,家裡卻有五張喊餓的小嘴巴,只有趁清晨時把孩子托鄰居照看一下,她自個兒偷偷跑去雜貨店的后門買米,“哪裡知道,雜貨店的后門排滿了前來買米的人,每個人都拿着錢來買米,只有我拿着賒賬用的小薄子,我還真擔心店主不給我賒賬,還好老板娘最終還是稱了五公斤米給我應急。回憶當年老媽又窮又窘,誰對她好她就記得誰,比如這位雜貨店的老板娘,如今老媽不時托我拿家種的大芒果送給她。

無米下炊 上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回家之后正想下米入鍋,又有人一家一家拍門,叫大家快快跑去躲起來,老媽一手抱起四姐,拖着三姐和二姐,帶着大姐和大哥馬上跑去鄰居家躲,鄰居一家早已爬上屋頂藏起來了,老媽只好帶着孩子躲進房間,卻又被嫌棄小孩太多年齡又小萬一哭起來的話就連累了一房子的人。

“最后我沒有辦法只有帶着你的哥哥和姐姐們回到我們的家躲起來,心裡很害怕,一面叫孩子不要哭一面求觀音菩薩保祐,幾個小時之后才想到孩子的肚子該是很餓了,才生火煲飯吃,一整天不敢點燈也不敢放出聲音,只吃白飯和雞蛋。”還有不知真假的謠言滿天飛,更是嚇得她不敢踏出門口一步,當年那種恐懼、惶然又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讓她一輩子忘不了。

比較老一代忘不了的傷痛,我反倒覺得一些人呼吁囤糧是來添亂的,比如那些以為囤糧好玩而人云亦云的人,或者是以怕亂為名,到處恐嚇人囤糧的人。大花的老師在宣佈大選日期之后的每一天都耳提面令地提醒同學們要囤糧,也有人動不動就問你家囤糧了沒。囤糧不是唯恐天下不亂或是比賽,而是上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因為經歷過無米下炊、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可怕的謠言流竄卻不知真假的恐怖年代,老人家才會要求未雨綢繆。

其實囤糧這個動作本身沒錯,而是人心浮躁,無限放大了囤糧的意義,在社會和公民意識都比幾十年前進步和成熟的今天,歷史是現在和過去的對話,相信大家都不要也不會重踏覆轍。

文/容融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