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自遊自在】新感情旧回忆

公共图书馆是集体回忆的孵化器,到现在偶尔还会有人惋惜被拆掉的老国家图书馆,那经典的红砖建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经典,对无法挽回的事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有风景的图书馆,让阅读也变得赏心悦目。

Advertisement

过去长相模糊,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新加坡的图书馆已经具有独特个性。乌节路图书馆主打设计和生活时尚;牛车水图书馆网罗中文出版物,为你打开窥探大中华的窗口;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最有艺术气息,藏书以表演艺术为主题,甚至还设有钢琴室和排练室,让你一展身手。迁入淡滨尼天地的淡滨尼区域图书馆楼高5层,设施一一俱全,考虑周到,有让孩童玩乐的空间(不能一直死读书),也有让人学习各种技术,培养生活情趣的工作室。

女皇镇图书馆保留了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女皇镇图书馆保留了不少七十年代的设计元素。

乌节路图书馆的杂志墙是其标志性的设计。

ADVERTISEMENT

翻新旧官邸 化身公共图书馆

新一代的图书馆,大多位于购物中心里,对阅读者提供更多便利,但感觉图书馆的地位不如以往,无法独当一面,因此我偶尔还是愿意回到那些独栋建筑的图书馆。女皇镇图书馆最接近童年时光,位于拆掉后开始大量重建的玛格烈通道,只有周围的老雨树和这栋两层楼高的图书馆,透露了快被遗忘的往事。建造于1970年,女皇镇图书馆是新加坡第一所邻里图书馆,开幕时是大件事,这标志着书籍和知识对所有人的开放,也展示了国人对教育和阅读的热情,在建国初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拥有书籍。

图书馆的设计带有七十年代的美感,优雅的领结造型装饰门面,绕以挺拔的棕榈树,并搭配落地大窗,那是没有空调的时代,大量的窗口设计能增加通风效果。图书馆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站在时代前端,比如于1987年率先完成电脑化借书服务,这也是新加坡唯一设有社区菜园的图书馆。

《Biblioasia》是图书馆管理局出版的免费期刊。

女皇镇图书馆管理员在图书馆期刊《Biblioasia》一篇文章中写道:“图书馆在开幕后引来人潮,不少借书者还是年轻学生。由1971年至1972年,借书率增长15.9%,并于1972年底,几乎实现了预设的2万4000名会员目标。”这段文字在目前拚命鼓励人们阅读的时代,读来令人感觉唏嘘不已。

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正在翻新为公共图书馆的海军司令前官邸。1939年至1940年间建造, 采用了独特的不对称设计和多种建材的混搭,这漂亮的老楼有老时代的时髦和典雅,曾经是生人勿进的官邸,后来改造为私人学校等,现在它是武吉坎贝拉综合社区中心的一部分,预计在2022年底前华丽转身为公共图书馆,主打绿手指们最爱的花卉及园艺类书籍。疫情揭开了大家的“绿面目”,激发了对花花草草的兴趣,图书馆开幕后估计也会深受欢迎。

老国家图书馆 红砖墙最经典

公共图书馆是集体回忆的孵化器,到现在偶尔还会有人惋惜被拆掉的老国家图书馆,那经典的红砖建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经典,对无法挽回的事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在国家博物馆和新加坡管理大学之间的绿地上,还矗立了两个门柱,那是老国家图书馆现场仅存的遗物,孤零零的,它的不完整收藏了太多欲语还休的情节,图书馆后来搬迁至百胜楼附近的新址,建筑物底层有个小花园,由老图书馆“抢救”而来的约5000个红砖,砌成一栋红墙,植以竹林,绿的竹叶红的墙,低调的透露了传统和美好的象征和寓意。我们阅读,不就是为了好好破解和理解种种人间秘密。

(文/ 圖:葉孝忠)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