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自然行上篇】熱帶雨林茂盛 古蹟建築處處 升旗山滿山皆寶藏

熱愛大自然的民眾,迎着陣陣冷風,跟隨“升旗山自然行”(Nature Walks at Penang Hill)義務團體的義工走進升旗山的歷史隧道。

Advertisement

在這趟名為“自然行之歷史遺產”的自然之旅正式展開之前,該團義工蘇古瑪(Sugumar)指着升旗山廣場旁一棵紅木樹說,這棵紅木樹已有150歲,它的存在印證了升旗山的歷史悠久。

隨後,他帶領民眾走到山頂廣場旁的升旗山警察局。“當年英殖民時期,英國官員將檳城和馬六甲列為海峽殖民地後,英國官員隨及把升旗山開闢成埠。坐落在山頂上的警察局是英國當時的官員於1929年所建。”

ADVERTISEMENT

他披露,在過去90年裡,它一直扮演着維護山上治安的角色,如今,它也成了升旗山上重要的歷史遺產之一。”

警察局附近有一座升旗山美景酒店(Bellevue-The Penang Hill Hotel),它也是山上唯一一間且歷史悠久的酒店。

“在英殖民時期,這座建築物是當時檳榔嶼第一任英國治安官哈里布頓(Mr. Halliburton)的官邸。後來,該建築物被改建成酒店,直到如今。”

他說,在八十年代初,已故美國著名建築師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也經常訪檳,並曾於1981年和1983年與本地著名建築師拿督斯里林蒼吉聯袂在該酒店舉辦坎普安世界會議(Campuan Meetings)。”

巴克敏斯特富勒以設計球形屋頂建築物而聞名,而林蒼吉則是檳城地標光大摩天樓的建築設計師。

坐落在光大5樓半球形屋頂設計的東姑禮堂(Dewan Tunku),便是巴克敏斯特富勒當年參與設計的建築物,可說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為紀念巴克敏斯特富勒生前為世界各地建築界所付出的貢獻,該酒店餐廳外的小公園也設有一座半球形屋頂的模型。

酒店被取景拍英國電視劇

此外,該酒店的走廊和餐廳牆壁上也展示許多關於巴克敏斯特富勒生前曾在該酒店召開會議的舊照片及其個人簡介,讓遊客得以藉此緬懷一代建築大師的豐功偉業。

“站在酒店餐廳外的小公園,還可看到不遠處的一座古跡──克拉克酒店(Crag Hotel)。該酒店於十九世紀由亞美尼亞裔的薩奇斯兄弟(Sarkies Brothers)創立。他們兄弟是當時著名的酒店業者,也在檳城喬治市設立依恩奧酒店(Eastern & Oriental Hotel),及在新加坡開設萊佛士酒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該酒店被閒置多年。直到1955年,它變成Uplands國際學校。七十年代,該校搬遷到加拉歪路(Kelawai Road)之後,該酒店再次被荒廢多年。2014年,它被英國第四頻道(Channel 4)電視臺相中,成為英國電視劇《印度之夏》(Indian Summers)的取景場地,並使得被荒廢多年的古跡重新獲得關注。

5座山分稱 草莓山 訊號山

蘇古瑪說,在英殖民時期,英國官員將升旗山上的5座山分別取名為草莓山(Strawberry Hill)、訊號山(Signal Hill)、政府山(Government Hill)、西方山(Western Hill)和老虎山(Tiger Hill)。

“其中,草莓山、老虎山和訊號山的名字由來有其歷史典故。十八世紀初,當檳城開埠者萊特上校(Captain Francis Light)率領英國殖民官員開闢升旗山后,萊特上校就在山上栽種了許多草莓,並將那座山稱為草莓山。如今,雖然那座山已沒有草莓,但遊客卻可在那座山上的David Browns at Strawberry Hill餐館裏享用到英式餐點和下午茶。”

此外,他說,老虎山的名字由來則是因為該山長了許多虎斑蘭花(Tiger Orchid)。

“至於訊號山上的一座古跡‘Bel Retiro’則是萊特上校當時的官邸,由於站在該處可以360度鳥瞰檳島周圍的海域,因此,萊特上校經常站在該山上觀察海域情況,一旦發現海域上出現敵軍,就會立刻在山上升旗,以向山腳下的英軍發出訊號。”

他披露,在山上升旗是當時英軍傳達訊號的主要方式,所以英軍當時將它稱為升旗山(Flagstaff Hill)。由於它是檳城最高也最具代表性的山,因此檳城人如今多直呼它為‘Penang Hill’或升旗山,又或以馬來語稱之為Bukit Bendera。”

英官員早年乘轎辦事

蘇古瑪披露,升旗山除了古跡,過去多年負責載送遊客上下山的纜車也是一項重要的歷史遺產。

在古跡“Bel Retiro”前方有一座門樓。早年,前來見萊特上校的民眾,必須先在門樓等候。如今,該門樓的外觀依然維護得很好,並已改為展覽文物的空間。

他指着展示在門樓內的一座舊式轎子說,“這座轎子就是當時英國官員上山或下山時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官員坐在轎子裡,再由工人抬轎。” 

現代化纜車 設冷氣 速度快

1909年,工程師阿諾約翰遜(Arnold R. Johnson)依據瑞士纜車的構造,以木材設計了升旗山第一代纜車,並於1922年至1977年之間使用,該款纜車當時未設冷氣。

在1977年至2010年之間,當地所使用的是第二代纜車,當時,半山設有一個轉換站,每當乘客搭乘纜車抵達半山轉換站時,就必須下車並選搭上山或下山的纜車。

2011年至今,當地所使用的是設有冷氣的現代化纜車,且其上下山的速度比第二代纜車更快。

義工王國平說,現代化纜車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依靠一道電纜同時操作兩架纜車。每當兩架纜車經過半山時就會自動分行至左右兩邊的軌道,然後,其中一架纜車上山,另一架纜車則下山,因此,乘客無須再在半山轉換站換搭纜車。除了檳城升旗山,香港太平山的纜車也是依據相同方式來操作。

居民來自三大種族

升旗山上的居民來自三大種族,因此山上可見清真寺、華裔寺廟及印度廟的蹤影,而這些宗教場所也都已有多年歷史。

蘇古瑪說,英國官員早年經常到山上度假,並聘請了三大種族的勞工,所以山上逐漸成了三大種族居住之地。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各種族的宗教場所都很靠近,但這些宗教場所和當地居民在過去多年來都相安無事。

在山上印度廟的前方,可見到一座歷史悠久的炮臺,其炮口正對準遠處的海峽。

“這座炮臺當年是用作軍事用途,如今已成為歷史遺產。炮臺上印有一個大和一個小的皇冠徽章及編碼,顯示它們是由英國製造。這種款式的炮臺除了出現在升旗山上外,喬治市舊關仔角的康華麗城堡(Fort Cornwallis)也有幾台,相信也是用作軍事用途。”

王國平說,升旗山除了有歷史遺產,也蘊藏多樣性植物和生物。“例如,一般薑花的顏色多是黃色,但升旗山的薑花卻呈紅色。而一般上螃蟹常見於海邊,但這座山上卻可見到螃蟹的蹤影。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