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良醫

【肺炎專題】第五天氣喘發燒不退快求醫 染疫小心併發肺炎

(吉隆坡訊)感染冠病後引發肺炎的跡象,其中包括持續發燒5天不退、咳嗽沒好轉反而嚴重、食慾不振、做一些活動就開始喘,特別是第五至第十天之間要特別留意。

若延誤治療時機,等到嚴重或出現ARDS就非常棘手,療效和預後也不佳。

Advertisement

肺炎的成因很多,通常指是肺部因感染而導致發炎,主要是肺泡(alveoli)受影響,而當空氣從鼻子被吸入人體後,會經過氣管、左右兩支支氣管、細支氣管等,像樹枝一樣延伸到最末端的肺泡。

肺泡的表面被微血管網包復着,這裡便是氣體交換的場所,二氧化碳會被排出,空氣中的氧氣會滲入血管,由血液負責將氧氣運送到心臟和全身上下。一旦細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體侵犯肺部導致發炎,肺泡就會充滿液體或膿液,妨礙換氣功能。

馬大醫藥中心呼吸內科主任:黃志君醫生

病毒感染影響兩側肺

ADVERTISEMENT

馬大醫藥中心(UMMC)呼吸內科主任黃志君醫生(Dr Wong Chee Kuan)表示,因此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會偏高,含氧量變低。

“相較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細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較為普遍。常見引起肺炎的細菌包括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和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咳出痰液(褐色、青色或血絲)和胸痛等。”

他說,當患者感覺到胸痛,往往意味着炎症已經累及胸膜。這層圍繞於肺部及胸腔內側的黏膜上有許多痛覺感受器,因此胸膜炎(pleurisy)可令患者感受劇烈疼痛。另外,當肺部和胸膜相繼發炎,亦會形成肺積水,病情會變得嚴重,若未獲妥善治療,可致呼吸衰竭甚至致命。

至於病毒性肺炎則以A型流感、B型流感、副流感(parainfluenza)、腺病毒(adenovirus)等較為常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挺普遍,感染後也可能導致嚴重的肺炎。

當然,目前最為人所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則是由病毒SARS-CoV-2所引起,重症亦會發展成肺炎。病毒性肺炎常見的臨床症狀為發燒、發冷、肌肉痠痛、呼吸急促、有時喉嚨痛或腹瀉等。

他表示,通常病毒性肺炎最初的表現為乾咳,但隨着病情惡化也可能出現痰。另外,一般上病毒感染造成的肺炎比較廣泛,兩側的肺部都會受影響;細菌性肺炎可以隻影響小部分肺、單側、一片或兩片肺葉或大部分的肺。

40%有症狀者出現肺炎

此外,一些細菌譬如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和衣原體(Chlamydia)等所引起的肺炎,在臨床表現上與病毒性肺炎相似,稱之為非典型的肺炎(atypical pneumonia),所謂的“非典型”是基於症狀上的診斷,並非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

“SARS-CoV-2病毒膜上的一種棘突 (S) 蛋白能夠與人體細胞表面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 2)受體結合,從而‘打入’細胞內部進行繁殖和傳播。因此,多種表達ACE 2受體的細胞遭感染,主要器官就有肺部、心臟和腎臟等。”

根據數據顯示,100名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中約20人中,是無症狀感染者,另80人會出現症狀。

這80人中有40%的症狀輕微、40%會出現肺炎,但是無缺氧問題、15%則會發展成嚴重肺炎,出現氧氣不足現象。至於另外5%的患者的病情危重(critical),意即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需要在氣管內插管,接上呼吸器幫助呼吸,血壓下降,可能還會出現敗血症。

他也強調,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得到肺炎,高風險群包括年齡高於50、患有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哮喘等慢性肺病患,或是癌症患者也有更大的機率會發展成肺炎和危重型。

免疫系統防禦過當

觸發過度發炎反應

為何有些人屬於無症狀,有些只出現輕微症狀如發燒、身體疼痛和咳嗽,有些卻會發展成肺炎甚至危及性命呢?

這是人體免疫系統在抗病毒作用和促發炎反應之間的失衡,意即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或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

需靠氧氣或有CRS

黃志君用簡單的言語來解釋,當免疫系統察覺有陌生的病毒侵擾,會製造大量抗體應對,也會觸發一系列細胞因子(cytokine)的分泌,譬如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等,從而誘發炎症反應。

“這些舉動的用意原是要消滅病毒和保護身體,可是當身體察覺外來(病毒)的蛋白質太多,就會釋放更多的促炎性細胞因子,以攻擊集中在肺部的病毒,卻連正常的肺細胞也被破壞,最終導致肺炎和肺部損傷。”

這可說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出現“防禦過當”行為,觸發了過度的發炎反應。

“當患者因肺炎而住院,若不需要氧氣支持的話,我們主要是觀察是否有缺氧或肺炎惡化現象,並不會特別用藥。待大約一週後發燒消退、無氣喘和不需要氧氣支持的患者就可回家隔離,或等到第十天出院解除隔離,因為此時已不具傳染力。”

“然而,對於出現肺炎兼需要氧氣支持的患者,我們會比較擔心,由於懷疑可能會開始有CRS,於是會處方一些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以減輕肺炎。若地塞米松無效,我們會使用生物製劑托珠單抗(tocilizumab)。托珠單抗可與促發炎細胞因子IL-6受體進行結合,以抑制IL-6藉由這些受體所調節的訊號傳遞,從而減少發炎反應。”

托珠單抗並非仙丹

不過,他也說,無論是地塞米松或托珠單抗都並非“仙丹”,需要及早在適當的時候使用,才能發揮效用,預防病情惡化或進入加護病房(ICU)。

同樣的道理,使用法匹拉韋(favipravir)作為抗病毒藥物治療也要及早開始,雖然能縮短病程,但它也並非百分之百能有效治癒COVID-19。一些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情依舊會嚴重化,需要氧氣支持或進入ICU,我們就會提供支持性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其實挺高,有時候是因為患者太遲入院,或本身患有慢性疾病。雖然的確有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得以痊癒,但我依舊希望人民警惕,即便有一些藥物能夠控制病情惡化,卻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能夠‘全身而退’。即便康復出院,有時當細胞因子釋放得太多,已對肺部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傷了。”

年長者或有三高

治療結果預後欠佳

一般而言,基於抗生素的存在,細菌性肺炎較容易醫治,不過只是當患者年紀較大、患有“三高”或健康狀況不佳,治療結果和預後就沒有那麼好。

這些風險因子與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性,是和肺炎一樣的。

黃志君提醒,細菌性肺炎患者若延誤治療,亦會對肺部造成損傷,問題是針對細菌感染,我們有抗生素作為治療藥物,而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特效藥可以完全殺死病毒,這也是病毒感染至今存在的問題。

引發自體發炎

與流行性感冒相比,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自體發炎(autoinflammatory)比較嚴重一些。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這種過度發炎反應可對肺部結構造成傷害,是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重要因素。

他說,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引發的ARDS是臨床預後不良和死亡的主因,他們大多因為呼吸衰竭需要送入加護病房(ICU)。其中,瀰漫性肺泡損傷(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是ARDS的病理特徵和診斷據之一。

所謂瀰漫性,表示肺泡完完全全受損。即便痊癒也會進展至不可逆轉的纖維化或硬化。

除此之外,患者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也可能阻塞。

“要知道氣體交換發生在肺泡和毛細血管中,所以無論是肺泡或毛細血管其中一方受損,都會阻礙人體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導致肺活量減少,影響肺功能。”

對於ARDS患者而言,他們的肺損傷更為嚴重,出院後可能會出現肺纖維化的後遺症。肺纖維化是當肺部受損時間過長或面積過大,自然結疤硬化而逐漸喪失功能。

轉介肺部復建

以往的文獻顯示,三分之一曾感染SARS-CoV-1或MERS-CoV等冠狀病毒的患者,在3個月之後進行CT掃瞄發現了一些肺纖維化的症狀。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研究表示,儘管大多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者在數週內會好轉,但有些人在4周後仍會碰見一些健康問題,他們可能感到疲憊、難以集中注意力、頭痛、呼吸困難、關節疼痛、失去味覺或嗅覺、憂鬱、焦慮或有睡眠障礙等,這些諸多症狀被概括為”後新型冠狀病毒症候群“(Post-COVID-19 Syndrome)。

“通常患者在出院3個月內肺部就會痊癒,不會有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不需要進行肺部復健(pulmonary rehabilitation)。他們一般是入院後2周就康復,期間也不需要氧氣支持。入院超過2周仍臥床,需要氧氣支持或呼吸機輔助的患者,就會有“長新冠”。由於資源有限,我們會從住院的嚴重或危重型患者患者中鑒定,視情況轉介他們進行肺部復建。”

“與間質性肺病的進展性肺纖維化不同,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纖維化是靜止(static)的,不會一直惡化下去。因此,肺部復建主要是維持患者受影響的肺功能。”

肺損傷補不回

他強調,肺損傷不可逆,再怎麼“進補”也於事無補,患者可以做的就是定時做運動,鍛鍊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譬如提升肋間肌和下肢的耐力和強度。當他們擁有強壯的肌肉,做事時就不會那麼吃力。若一個人肺功能受影響卻又久坐不動,肌肉逐漸萎縮,走幾步路就喘,反而會對肺造成更大的負擔。

“肺部復建是多方面的,醫生也會教導患者如何正確呼吸。有些患者的呼吸淺而短,這樣的習慣會讓換氣量不足,因此醫生會從調控呼吸的節奏開始。當人們緊張時,會越呼吸越喘,因此我們也會教導患者呼吸法,以平復情緒。”

事實上,當一個人從冠病中痊癒,也應該開始做有氧運動,這樣一來就能夠恢復得更快。後新型冠狀病毒症候群的症狀很多,不僅是肺部,其他器官或心理層面亦有可能受影響,我們一般鼓勵通過運動來改善。或許有人覺得大病初癒非常疲憊,應該好好“靜養”,其實這樣只會越“養”越累。改善疲憊的方法,就是開始進行有氧運動。

休息時血氧低於95%

或已患嚴重肺炎

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一般是在家自我隔離,但建議購買指夾式血氧儀(pulse oximeter), 每日檢查和報告血液氧氣飽和度,以監測病情進展。一旦血氧飽和度下降,醫院可能要派送救護車去載患者入院。

他說,指夾式血氧儀價格也不高,惟有時候我們很難確保網購的品質,測量的數據是否準確。另外,患者也需學會正確使用方法,有時血氧儀因放置方向倒轉或放錯地方而顯示血氧飽和度低,但患者到了醫院檢查卻是正常的。

心肺正常休息時血氧98%

“在病房時,會讓患者做一些運動,譬如在床邊走路,或上下蹲3分鐘,之後再檢查血氧飽和度是否有下降。若血氧飽和度在運動後從97%跌至94%,我們就會特別留意,因為可能開始出現肺炎。因此,若你在家中做了一些運動會感到喘或不適,血氧飽和度跌3%以上,就要及時前往醫院接受檢查。”

他表示,指夾式血氧儀作為及早發現肺炎惡化的工具是有效的。若患者在休息時,血氧飽和度低於95%,那麼他可能患有更嚴重的肺炎。

“一般上,當我們在做運動時,心臟排血量會增加,令血液循環加速,讓呼入的氧氣可儘快送達全身各部位;肺部的呼吸活動也會加快,以吸入更多的氧氣。因此,若一名心肺正常的人休息時的血氧飽和度為98%,運動後應該是維持而非下降。”

當肺部出現問題,譬如由於肺炎而令肺泡充滿液體,即便血液循環加速,但基於部分的肺泡無法換氣,血氧飽和度就會下降。此外,心臟虛弱、心血管或肺血管阻塞也會影響的血氧飽和度。更重要的是,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引起這兩種狀況——肺炎和肺栓塞的發生,若合併出現的話往往會更加嚴重。

肺炎未必染冠病所致

問1:只有冠病感染會導致肺炎嗎?

答1:肺炎不一定是感染所致,自體免疫、藥物或過敏等可引起非感染性肺炎。發炎是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反應之一,當免疫系統分泌出過量的抗體去攻擊肺部,亦會造成肺部發炎。

居家隔離須留意跡象

問2:冠病引發肺炎時會有何徵兆或症狀?

答2:目前大部分的輕微型患者都是居家隔離和監測,除非是患有慢性病或50歲以上者才會安排住院觀察,以及時採取治療。

不過,一些無病史的年輕人也可能得到嚴重的肺炎。因此,居家隔離的患者可留意這些跡象:確診或出現症狀(不僅限於發燒或咳嗽)後的第五天,發燒仍持續不退、咳嗽沒好轉反而嚴重、食慾不振、做一些活動(走幾步路或樓梯)就開始喘,特別是第五至第十天之間要特別留意,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就要立刻求醫,因為可能已出現肺炎、肺炎惡化或發生CRS。

要治療肺炎也要趁早,否則等到嚴重或出現ARDS就非常棘手,療效和預後也不佳。

通常在感染病毒後,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以對抗病毒。若有足夠的抗體,或是病毒量不多,其實很快就消滅了,那麼按理說到了第五天患者的發燒就應該消退。

若持續發燒,那已經不是病毒造成的,而是免疫反應失衡,分泌太多細胞因子而導致的。

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纖維化非進展性,不會一直惡化,因此肺部復建主要是維持患者受影響的肺功能。肺損傷不可逆,患者可以做的就是鍛鍊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譬如提升肋間肌和下肢的耐力和強度。

當他們擁有強壯的肌肉,做事時就不會那麼吃力。若一個人肺功能受影響卻又久坐不動,肌肉會萎縮,走幾步路就喘,反而會對肺造成更大的負擔。

 

報導: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