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第一時間】“馬來海嘯”定江山?

第十四屆全國大選今晚終於落幕,不論是由巫統“獨大”的國陣持續執政,抑或是我國自獨立以來首次出現政黨輪替,布城的主人仍將是“舊臉孔”。

Advertisement

也就是說,倘若國陣靠巫統成功穩住其基本盤而第14度贏得大選,身兼巫統和國陣大家長的納吉將順理成章地續任首相;相對地,希望聯盟一旦“走完最後一哩路”而直通布城,93歲高齡的土著團結黨兼希盟榮譽主席敦馬哈迪將理所當然地“回鍋”拜相。

在2009年4月3日上台的納吉自然是“舊臉孔”,而曾在位長達22年的敦馬更是“舊臉孔”,但對希盟主要領導人包括一度在敦馬掌權期間慘遭政治逼害的人民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以及“共治”民主行動黨的林吉祥和林冠英父子來說,這位曾被他們狠批為“大獨裁者”的前首相現已“脫胎換骨”,如今搖身一變為國家和各族人民的“大救星”。

ADVERTISEMENT

“舊臉孔”入主布城

假設納吉毫無懸念地以絕對優勢第十度當選為彭亨的北根國會議員,但國陣卻失守布城,那麼他將不幸淪為我國另一位“短命”首相;同樣地,倘若敦馬在吉打的浮羅交怡國會選區“意外”敗選,屆時不論大馬是否“變天”, 這位被喻為歷屆大選最老的候選人將無緣入主布城。

就在競選運動必須全面停止前的兩小時,分別領軍國陣及希盟的納吉和敦馬,仍爭分奪秒地作最後的衝刺,由此可見朝野在被喻為“選戰之母”的本屆大選勢均力敵,而經過11天每票必爭的拉鋸戰,雙方的選情正陷入膠着和緊繃狀態。

昨晚10時,敦馬並未像看守副首相阿末扎希及其他國陣領袖近日來所“擔心”般訴諸“進醫院的苦肉計”以撈取浮羅交怡選民及國人的同情票,他反而精神奕奕在浮羅交怡舉行“首要演講”,並在222個國會選區透過臉書同步直播,為希盟造勢向國陣給予“最後的重擊”。

納吉也於同一時間透過第三電視(TV3)直播,發表特別演講,呼吁國人給予國陣另一個五年的委托,以示向敦馬和希盟作出“最後的反擊”。

在國人的面前,納吉和敦馬又一次隔空交鋒,再度折射出本屆大選在某種意義上是現任首相與前任首相之間的大決戰,意味國陣“勝也納吉,敗也納吉”,而希盟也是“勝也敦馬,敗也敦馬”。

這場國陣與希盟爭奪布城的“終極之戰”,那一個政治陣線將取得最後的勝利顯然繫於是否引爆所謂“馬來海嘯”。

在總結過去兩屆大選的經驗教訓,希盟頓悟即使它於本屆大選有十足把握再度囊括絕大多數華裔選票(華人海嘯),但若繼續欠缺馬來選民的支持(馬來海嘯),聲稱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力爭入主布城的希盟恐將重演“功敗垂成”的歷史。

對希盟來說,本屆大選一旦引爆“馬來海嘯”,再結合續掀的“華人海嘯”,最終形成所謂“全民海嘯”,那麼大馬“變天”就在今晚。

不論是親朝或偏野,各種民調對本屆大選是否將湧現“馬來海嘯”出現兩極化的“結論”,但皆不否認馬來人正或多或少掀起“反風”,以致國陣在西馬預料所獲的普通票低於希盟,尤其是在敦馬的政治老巢吉打,以及希盟“前線州”柔佛,國陣所獲的馬來人支持度有下降之虞。

馬來人似掀“反風”

無論如何,納吉至今仍堅稱本屆大選絕對不會出現“馬來海嘯”,他表示從他走訪全國各州各地包括從巫統各區部領袖的回饋中,顯示國陣仍獲穩健的支持。 

相對地,希盟堅信馬來人的“反風”正逐漸形成“馬來海嘯”,因為聯邦土地發展局的墾殖區、馬來鄉區以及公務員大軍包括軍警不再是巫統的牢固大票倉,甚至國陣在其“政治定存州”沙巴的選情也可能遭逆轉。

希盟一再聲稱國陣一旦再失去10%馬來票,希盟這回將有望終償入主布城的政治夙願,但關鍵仍在於馬來人是否真正思變求變,而所謂“敦馬效應”能否在本屆大選的關鍵時刻持續發酵,尤其是成功“策反”仍在觀望的巫統黨員和支持者。

另有一種假設,本屆大選後一旦產生“懸峙國會”,扮演攪局角色的伊斯蘭黨或東馬兩個國陣“定存州”可能成為“造王者”,屆時大馬的國運恐將吉凶難測。

不論“誰得民心,得天下”,國人祈願本屆大選將在公平、干淨、安寧的情況下進行,但更重要的是一旦真的出現歷史性的政黨輪替,國家政權須確保和平轉移,以捍衛大馬的憲制與維護國人的權力。

在民主國家內出現政黨輪替,從而形成政治兩線制,乃是議會選舉與議會民主真諦的真正體現。

文/劉漢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