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第一時間】這場補選真的非一般

丹絨比艾國會議席補選掀開戰幔了,朝野在這一役的勝負並不會改變希盟持續掌權中央,乃至執政柔佛的政治格局,但其結果卻被視為我國未來政治走勢的風向球,具有指標性意義。

Advertisement

在上週六順利進行提名後,這場補選形成六角大混戰,由希盟的馬華丹絨比艾 區會主席黃日昇、希盟的丹絨比艾區部主席卡敏、民政黨副總秘書溫蒂、伊斯蘭陣線主席巴魯希山,以及2名男女獨立人士洪俊祿和法麗達角逐。

朝野勝負具指標性意義

ADVERTISEMENT

真的非一般,作為本屆“509”大選落幕至今的第9場,也是一度被喻為國陣在西馬的“政治定存州”柔佛淪陷以來的第一場補選,相對於在過去一年多所舉行的任何一場國、州議席補選,丹絨比艾一役之所以最受矚目,乃歸因於當前局勢驟變或多變,尤其是希盟政權出現亂象所致。

這一役是在巫統與伊斯蘭黨“聯姻”,意味兩個主要馬來反對黨聯手展開另一波的反撲,而可能對刻在陷入內憂外患的希盟政權帶來某種程度的政治衝擊形勢下所舉行的第一場補選。

隨着巫統與伊黨於9月14日“結盟”,以致伊黨願意棄戰的情況下,這一役若由國陣的巫統與代表希盟守土的土著團結黨對決(不知是否說出真心話,身為土團黨兼希盟名譽主席的首相敦馬也表示希望看到希盟迎戰巫統。),則更有看頭,足可測試土團黨與巫統在馬來社會的基本盤,乃至巫伊聯盟能否取得它所期待的支持。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丹絨比艾是擁有5萬2986名選民,其中巫裔佔57%(30141名)、華裔42%(22000名)及其他種族1%(845名)的混合選區,馬華一旦在巫統和伊黨助力拉攏到絕大多數巫裔選民投選國陣,而重奪這個國席,也可解讀為巫伊聯盟取得巫裔及其他族群支持的正面政治效應,從而佐證巫伊聯盟並非“種族主義”;巫伊聯盟若全力助選,對馬華來說也可能帶來“雙面刃”般殺傷力,因為華裔對巫伊聯盟慣性操弄種族和宗教課題,破壞國民團結和和諧的惡行深感痛絕,不排除即使他們極度不滿當前的政治氣氛,想必會寧願不投票或投廢票,或含淚地再給希盟一個機會,甚至投選所謂“第三勢力”的民政黨。

在退出國陣後以自家黨徽第一次參加補選的民政黨,被指在此役僅扮演“攪局”的角色,根本無望爆冷勝選。

無論如何,自信可望雪恥的馬華勢必要打贏這一仗,不僅只為增多一席國會議員以提振全黨的士氣,以及窺探華裔選民是否回流,更重要的是旨在通過一場補選的勝利以證明馬華仍獲得華社的支持,乃至它在國陣及我國政壇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相對地,在本屆“509”大選囊括逾90%華裔選票的民主行動黨雖未上陣,但由於有跡象顯示該黨在希盟政權內未能有效制衡敦馬的“獨裁”,尤其是遏阻有損華裔權益的施政,這方面非僅未能促使希盟政權儘速踐諾承認華文獨中統考,無法化解爪夷書法風波,再加上目前受於《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被查禁及該黨兩名州議員疑涉恐被提控事件所累,行動黨在這個選區具有關鍵性42%華裔選民中的支持度將受到嚴峻的考驗。

其實,這場補選的標杆性意義在於它被視為對入主布城至今一年多的希盟政權進行另類“公投”,檢驗其政績及內閣成員的表現是否達標,包括敦馬能否遏止其民望持續下滑。

對希盟政權政績作公投

隨着因未能兌現其大選宣言的重要承諾,以及其政策一再“跳票”或U轉,兼且在搞好經濟和改善民生的努力不足,引起民怨乃至民憤;人民公正黨因權鬥而陷入分裂危機,而敦馬是否兌諾交棒給安華仍存懸念,甚至最近傳聞正醞釀所謂“保馬”運動(力挺敦馬任滿一屆首相),頓使希盟各成員黨尤其是土團黨與行動黨的矛盾激化,或多或少衝擊到希盟政權的穩定,這一切恐將對希盟的丹絨比艾保衛戰帶來負面的影響。

總而言之,這場補選的結果將牽扯到政治新版圖的出爐,或對朝野今後的勢力對比引起重新洗牌,所以在本月16日舉行的丹絨比艾決戰中,希盟“只許勝”,國陣也“不能輸”。

文/劉漢良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