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第一時間】改革從內閣瘦身開始

在領軍希望聯盟贏得第十四屆全國大選,而入主布城後,“回鍋”拜相的敦馬哈迪隨即爭分奪秒地籌組新屆中央政府的領導班子,經過4個成員黨主要領導人協商後,10人(不包括正、副首相)“小內閣”陣容昨日終告出爐。

Advertisement

在某種意義上,這不知可否被視為敦馬和新的布城當權者這回把內閣“大瘦身”,作為推動我國改革的轉型的第一步,以逐步落實希盟的首要議程,也就是實現國人的“希望”。

林冠英上京任財長

ADVERTISEMENT

除了人民公正黨兼希盟主席旺阿茲莎受任命為我國自獨立以來第一位女性副首相,而最矚目的是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將受委為財政部長,不僅意味他將卸下檳州首席部長,也意味華裔政黨領袖重新擔任這個政府高職;土著團結黨主席慕尤丁及國家誠信黨主席莫哈末沙布分別擔任內政部長和國防部長。

希盟中央政府這回大刀闊斧地縮小內閣的規模,不僅有助於節省行政開銷,實行撙節,減少各部門職權架床疊屋,講求績效,更重要的是消除歷屆首相包括馬哈迪在位長達22年期間旨在鞏固權位的恩庇政治(Patronage Politics)或扈從政治。

眾所週知,歷屆國陣中央政權尤其是納吉上台後的大馬內閣極度“臃腫”,這與公務員人數的異常龐大皆向來舉世“矚目”。

納吉多次改組後的內閣曾擁有33名部長及35名副部長,而首相署除了正、副首相外,竟一度由11名首相署部長坐鎮,佔了內閣閣員的三分之一,導致首相署的經常運作開銷在常年國家財政預算的撥款比重“驚人”。

消除恩庇或扈從政治

由於納吉掌權期間,國陣擁有13個成員黨,除了“一黨獨大”的巫統在內閣獲分配最多的正、部長,其餘各成員黨傳統上以它們在大選的戰績決定所分配到的閣員數目(有時出自政治的考量,某些沒有上陣大選或敗選的成員黨領袖則以上議員身份從“後門”入閣),以及也須顧及平衡區域政治力量,尤其是砂拉越和沙巴兩個國陣“政治定存州”,這是國陣中央政權的內閣“瘦不了身”的原因之一。

希盟至今僅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土著團結黨和國家誠信黨組成,且平起平坐地協商,沒有任何一個成員黨“獨大”,再加上強調唯才是用及選賢與能,招攬有資格或專長或經驗的人才入閣,此舉確有利於敦馬順暢地組閣,這或許可從新內閣的陣容反映出來。

國人急切期待希盟中央政府儘早落實其競選宣言所作出的“百日新政”承諾,完全可以理解,但舊政權所留下的“爛攤子”及殘局,仍需國人繼續給力敦馬及其團隊更多時間加以清理,才有望早日交出一張漂亮的施政成績單。

文/劉漢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