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白話法理】 側觀種族歧視

在民主與人權意識當道,事事講求人人在法律下皆平等,並在法律下受平等保護的現代社會,任何人或單位(不管是公家還是私人界)如果涉嫌以任何理由來歧視他人之舉,無疑是自找麻煩!

但是,在現實生活裡,許多本來看來是黑白分明的大道理,一旦觸及切身利益,抑或個人偏見,都會變得混沌不明,有理說不清的窘境。

Advertisement

最近在新加坡發生的一連串涉及種族歧視的事件,凸顯了種族歧視在多元種族與宗教社會裡根深蒂固的事實。

今年5月7日,一名印裔婦人在蔡厝港路住家附近晨運時,將口罩拉至鼻子下方透氣,卻遭一名約30歲的男路人大聲呵斥她為何不戴好口罩,隨後用帶有種族侮辱的言語辱罵她,還將她踢倒在地,導致她的手臂及手掌多處擦傷瘀青。她的女兒5月9日將母親的遭遇分享在社交媒體Instagram,為她打抱不平。

一個月後,一對異族情侶在烏節路上,遭一名60歲華族男子(義安理工學院講師)用英語說他們“真是丟臉”。印族男友上前質問男子什麼意思,對方指像帕賈實這樣的印族男子本就不應該“獵捕華族女性”,還叫該印族男友應該回去印度(其實該對異族情侶都是新加坡人)。兩人發生口角的視頻很快在網上瘋傳發酵。

6月9日,有人上載一段長19秒的視頻,視頻開頭顯示一名印族青年在組屋單位門口搖鈴進行每周兩次的例常祈禱。這時,一名華族女子從隔壁單位走出,手持一面銅鑼在青年後方大力敲響,持續敲打了約15秒,然後回去自己的單位。印族青年受訪時說,他們一家在該組屋單位居住了超過20年,從未遇到任何問題。他猜想或許是冠病疫情帶來了“新常態”。警方已介入調查。

ADVERTISEMENT

這一連串的民間種族歧視事件,獲得了新加坡媒體的高度關注與報道,更引發了另一輪的公共辯論。該國《聯合早報》6月9日發表社論《擴展公共空間 促進種族和諧》文中,重申維護種族和諧的決心之餘,提到一些本地人士從西方引進“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簡稱CRT)的做法,認為不應該照搬他國理念。

殊不知,當地200名學者在4天後聯署致信給早報,認為早報關於人們引進西方理論的說法站不住腳,而且讓“實際上涉及種族歧視行為的人,反而變成了受害者”,並且“轉移了我們深刻討論新加坡種族歧視問題上的注意力”。

平心而論,對族群和宗教等事物的偏見心理,幾乎是人類的本能,我們也不必否定或者假裝不存在。很多人私下都會以涉及族群、膚色甚至性別等等方面的閑話議論他人。

層層自制與節約是必要的惡

記得在2011年出版的《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書中,已故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曾坦承分享說,如果他的女兒希望嫁給一名非裔黑人,他會毫無保留地告訴她:“你瘋了。”

但個人與生俱來的偏見是一回事,要不要顯露出來乃至把偏見用來攻擊別人,就涉及道德文明和法律的紅線。這在一個多元種族文化與宗教的社會,如大馬與新加坡,尤其至關重要。

這些個人偏見行為必須在文明社會受到嚴格的制約,通過家庭和學校教育,孩子應該從小就學到尊重各種各樣的差異。在公共政策層面,法律更必須清楚表達對先天族群差異的偏見與歧視行為的不容忍。

側觀新加坡事件,也自省大馬問題。固然知易,行難;但在一個多元種族文化與宗教的社會,這層層自制與節約是必要的惡,如不,無異於玩火自焚!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許文思)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