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溫柔教養1】父母態度溫和且堅定 不打罵孩子更聽話

“你再不聽話,信不信我打死你!”……這句話想必是許多中生代在童年時期耳熟能詳的“句子”吧?

雖然現在許多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已不再口出這類惡言,但一些情商不高的父母在被孩子氣得怒火衝天時,仍常因情緒失控而向孩子怒吼,甚至動手暴打孩子。或許孩子會因一時害怕而變得溫順聽話,但孩子絕對不會因此受到教育,所以,值此時刻,我們應捫心自問,究竟父母打罵孩子的行為有何意義?難道除了這類傳統的打罵方式,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就沒有更好或更合適的教育手段了嗎?

Advertisement

人稱“阿麥老師”的王和順,是馬來西亞首個正面管教的三證講師,他每個月15日都會舉辦免費線上家長互助會。

人稱“阿麥老師”的35歲講師王和順推廣“正面管教”多年,是馬來西亞首個正面管教的三證講師。

他在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直指許多人育兒失敗是因為本身的情緒管理不當所致。“父母之所以會打罵孩子,是因為無法堅持愛的教育,也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要當潑婦還是貴婦,選擇權在自己手上。”

他始終相信,不打不罵的管教方式,以及父母孩子都願意進入“互相尊重,換位思考”的相處模式,才能促進親子間的共贏關係,打造和諧的家庭氣氛。

ADVERTISEMENT

“父母要想在教育的路上走得輕鬆些,就必需學習‘和善與堅定,不驕縱也不懲罰’的教養配方。”

他說,高效的親子溝通必須和善與堅定並行,才能相得益彰,只要和善度掌握得夠好,父母生氣時不火爆,親子關係必能改善。

父母需要多一點覺察

“和善度一變,管教就偏了,所以和善度要用得恰到好處,學習同一句話用不同的態度表達,孩子的反應和表現必會有所不同。比如一旦孩子犯錯,父母不需要動手,只需通過堅定的語氣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立場就行了。”

他分析說,高度和善與高度堅定並行的父母塑造出“民主型”家庭,給孩子有限制的選擇和自由,所教養出來的孩子會比較守規矩,反之,只有高度和善卻堅定不足的父母,孩子比較沒有規矩,屬於驕縱型。

“比較強勢的父母,屬於高度堅定但和善不足,他們會要求孩子絕對的服從,孩子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只有一味的服從和守規矩,否則會沒有好下場。”

至於堅定不足又和善不足的家庭,多數來自單親或複雜的家庭,他們和孩子完全沒有連結,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要怎樣就怎樣,完全放任不管。“這樣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漠不關心而變得自暴自棄。”

阿麥老師主張“愛孩子應從了解孩子開始”的育兒理念,並認為只有父母多一點的覺察,就能教養出健康小孩。於是,他開始報讀一系列與正面管教及兒童心理學有關的專業課程。

2018年,他在一位學生的父母的鼓勵下,正式從事正面管教講師的工作,兩年來,他走進父母群裡積極推廣“正面管教”的育兒法,開辦許多育兒研討會,以遊戲與戲劇雙管齊下的引導方式,帶領父母找到正面管教的方法,同時也協助父母找回自我覺察,包括情緒管理、說話技巧、自我性格分析等。

改變需要時間

堅持不了走回老路

阿麥老師認為,一般父母最難辦到的就是堅持,而改變需要時間,但不少父母往往在改變的發酵期間就已因為覺得無效而無法堅持,最終還是走回打罵教育的老路。

“打罵之後帶來的負面效應不是父母當下可以察覺到的,但我相信父母在學了正面管教後,至少能覺察自身的情緒,就算出手了也不至於失控。我個人覺得這也是一個進步或一個轉變,同時也能減少傷害。”

他指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有很多不打罵的教育方式,因此,究竟採用何種方式來教育孩子,確實得胥視父母的智慧和選擇。

“我個人則是建議父母學習尊重孩子。”

遠離打罵教育 用愛培養孩子品德

阿麥老師強調,只要父母能轉換所處環境,以及改變自己的想法,如遠離奉行打罵教育的父母群,主動接觸奉行“愛的教育”父母群,並聆聽後者有關育兒的經驗和意見,久而久之,必能有所改變。

“孩子的問題,是孩子自身形成或是教養形成的呢?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怎麼畫他就變成怎麼一個模樣。如果保持着過去的教養方式,只會使情況更糟糕。”

他舉例說明,眾所周知,中國人多採取嚴厲且過度驕縱的方式教養孩子,這是因為中國在經濟迅速發展下出現了許多暴發戶,在欠缺文化知識底蘊的情況下出現了很多社會問題。

“教育孩子的問題是連錢都解決不到的,學校亦如此,因學校是汲取知識的地方,而孩子的品德問題則需要由家庭教育做起。

“漸漸地,父母發現只要擁有良好的品行就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問題。我本身到中國學習時也目睹很多職場女性去上正面管教的課程,她們有的甚至辭職回家照顧孩子,有的還當了正面管教講師,因為她們自己受益了,也更加了解到只有不斷地分享才能真正學會。”

王和順舉辦專注力講座。

給孩子自主權 不打不成器已過時

阿麥老師強調,不打不成器的觀念需要廢除。“無可否認的,現在還有人認為棒子底下出狀元,這說明了上一代的教養方法已根深柢固地植入我們的腦海中。”

“現在如果你說你主張不打罵孩子,別人可能會當你是異類或說你太寵孩子。我希望整個環境能夠改變,顛覆父母傳統的教養觀念和方式。”

不過,要想改變整個家教風氣和改變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己,從自己做起,才能改變世世代代的教養方式。

他說,現在的雙薪家庭面對的都是父母無暇管教和陪伴孩子的問題,有的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託給安親班或請女傭代勞,連原本該屬於親子時間的周末,也因為父母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私人空間而從缺,更別說達到優質的親子陪伴。

“直至孩子上小學,父母才發現孩子的問題,可是自己又無法教育,在求助無門下,只好使出絕招──打,最後,孩子唯有屈服。”

他指出,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有能力反抗時就不再感到害怕,而且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樣,前者因接觸了大量的新事物和新資訊,所以需要父母以更多元的方法來教育,而不是只一味採用刻板的教育方式。

他強調,父母必須摒棄傳統教育方法,並且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與民主權。“孩子喜歡的就會去做,若他們是因為害怕而去做,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課堂上,王和順分析錯誤的管教方法會對孩子帶來的情緒反應。

為何叫“阿麥”?

像麥那樣滋養家庭

不少學生都好奇,中文名字叫王和順的老師怎會被稱為“阿麥”?

對此,阿麥老師娓娓道來說,他原名是“王和麥”,因為生於華人傳統家庭的關係,算命師說麥被踩在腳下對他不好,所以,母親便替他改名為“王和順”。

中學畢業後,他在以馬來語為媒介的體育學校唸書時,同學都管他叫“Heng Wah Mai”,加上認識他的人都習慣叫他阿麥,而他又覺得麥是一種營養食物,那麼小的東西卻擁有那麼大的價值且滋養着人們,因此,他決定用回原名,取其意是希望能以一己綿力去幫助許多面對育兒困境的家庭。

感謝母親信任

安心離鄉在外闖蕩

來自雪州適耕莊的阿麥老師笑稱,在八九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誰沒有“吃”過藤條?他本身就是在這種傳統教育下成長的一員。

他還記得五六歲那年被媽媽追打的情景,那時,他一口氣連闖4戶鄰居家,從後門進去再從前門出來跑回家,但媽媽仍緊追在後,結果,他最終還是逃不了吃一頓“藤條燜豬肉”。

不過,自父親出事後,一切都改變了,母親因要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已經無暇打罵他了。

“在我讀小學五年級時,爸爸因出海捕魚遭遇沉船而驟逝,連屍體也找不到,自此之後,我和兩個哥哥便靠母親當保姆賺取生計養大我們。”

父親出事2年後,阿麥老師被選入國家體操隊,離鄉背井到吉隆坡讀書和受訓,自此,母親便放手讓他獨立和承擔責任,不再過問他在外的任何事情。

他覺得,母親當時給了他百分百的自由,尊重與愛,並且相信他在外頭不會學壞。

“我覺得媽媽的教養方法,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後期我們對彼此的信任,這一份信任可以使我安心的在外闖蕩,且更加有自信的去嘗試。直到自己接觸教育行業與小孩接觸後,這才有所反思。”

他認為,每個人都舒他的一套教養方式,而這也是需要依據當時的環境、背景與經驗來調整。

“父母不應過分溺愛和驕縱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且更多的是需要自由,互相尊重與接納,並不是物質上的滿足,唯有心靈上的滿足才能讓他們充滿自信。”

“阿麥老師”王和順履歷

美國NGH催眠治療師/台灣TAH催眠治療師/美國NLP大學認證執行師/美國正面管教導師候選人/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美國正面管教學校講師/美國正面管教早教講師/美國正面管教單親和再生家庭大師班/美國正面管教創始人親授講師技能提升班/APPC少兒心理諮詢師/APPC心理健康師/APPC婚姻諮詢師/台灣結構式遊戲治療師/馬來西亞首個正面管教三證講師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