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莫辜負華教先賢

最近為了招生,校方聯絡了縣內所有華小,約定日期後,我就率領師生造訪,向小六學生介紹獨中教育,這是很多獨中每年的例常工作。這些年來,我縱橫南北,不知遍訪多少華小,為了把獨中的辦學理念介紹給華小師生,唯有咬緊牙根,繼續做下去。

Advertisement

我所處的縣屬,算是柔佛最小的,然而這個小縣有25所華小,應是州內各縣之冠,可以想像當年笨珍縣作為亞洲大陸最南端的偏遠之地,華文教育曾經蓬勃發展,可如今全縣25所華小的學生總人數,還不如新山縣其中一所大型華小。

我們來到其中一所華小,環顧校內環境,設備相當完善,然而整座校園顯得冷清寂寥,全校區區三幾十名學生,他們就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度過童年歲月。當面對全體六年級學生時,我暗地裡一怔,接下來該如何跟他們講話呢?他們竟然只是區區3人,好少啊!

ADVERTISEMENT

當然,我們何嘗不知隨著客觀環境的變遷,鄉區人口外流的問題,導致許多學校招收不到足夠的學生。一些學校過去是大型學校,後來變成中型學校,也有些原本就是中型學校,變成小型學校,後來更淪為岌岌可危的微型學校!

509大選之前,前朝政府為了博取華裔選民的信任,抬出了10+6方案,全國增建10所新華小,搬遷6所舊華小,一度讓華裔選民亢奮起來。聰明的華裔選民,畢竟還是移情希盟,但仍不改對10+6方案的期許,呵呵!君不見甫上台的新任教育部長,對此方案稍微提出一點兒看法,就引發華社的強烈反應。

在一些地區確實出現華小學額供不應求的窘境,然而有更多地方的華小卻是苦苦支撐。在很多華裔人口越來越少的鄉區,校方正在擔憂不知能撐到公元第幾年,一旦學生人數歸零,就將從此人間湮滅,鄉親父老感嘆再多,亦於事無補。

華教組織須有憂患意識

縱觀縣內華小,有哪一所不是擁有數十年歷史?這是先輩為了傳承華文教育,而苦心經營的文化堡壘。希盟在大選取得政權,行動黨某黨要竟說出顛覆性的言論,什麼“華小不是華人的學校,而是馬來西亞人的學校”、“強調華小是華人的學校,就會走入死胡同”云云,讓華社嘩然,我們怎麼會有這樣的華裔代議士?這種思想讓華教界感到威脅,已經是執政聯盟的成員黨了,必須謹言慎行啊!

姑且不論執政沒幾天的希盟政府將來會如何對待華小的發展,我認為民間華教組織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尤其各地的發展華小工委會,更是責無旁貸,應該在向州內董聯會交代華小發展情況時,對那些瀕危華小提出解救之道,協助它們搬遷到適當地點,不要讓這些華小繼續浪費華社資源,以致辜負先輩的苦心。

如今是否已擺脫單元化教育政策陰影的時代,我們還不知道,但希盟政府目前在教育發展上,還沒提出具實質意義的教育看法,什麼黑鞋白鞋,姑且不論,華社確實需要關注微型華小的危機,不要以為這是馬來西亞人的學校,華教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

文/王楨文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