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獨中生的氣質

上週接待一批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學系的教授,他們為檳州5所獨中輪流舉辦生物營,對高中理科學生來說,是天大喜訊。

2天的活動,師生收穫頗多。教授們認為獨中生的整體氣質甚好,活動期間,看出學生的學術水平,這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學生的熱情和真誠令他們頗為欣慰,認為這是獨中生的競爭優勢。這讓我回想起多年前曾赴中國某大學參加培訓課程時,當時一位大學老師跟我談起獨中生在該校受到肯定的情況,我作為獨中校長,聽到國外大學師長稱讚獨中生的表現,感到很欣慰。

Advertisement

獨中生在中國和其他地區大學受到肯定,除了學術水平達到大學門檻,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待人處世態度。上述大學的老師跟我說,非洲也有不少學生在中國深造,但他們的表現很不一樣,給校方帶來一點兒管理的壓力,但校方還是要去面對。只有馬來西亞的學生,尤其是獨中生,他們感到很放心。

獨中生學養俱佳

我當時提出了一些個人看法來解釋獨中生受到肯定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三點:具備三語能力,在校園裡,無論是學習、生活或處理各種業務,根本沒有語文障礙,甚至語文水平也強於各國留學生,這是獨中多年來強調兼習三語的成果。獨中生在中國或台港澳地區留學,在語言和文化上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要適應的恐怕只有氣候而已。

在馬來西亞特殊的多元種族文化環境中,人們從小就培養了包容忍讓的個性,必須承認國家雖然強調各族交融,但仍然無法避免或多或少的政策偏差,導致各族人民的權益無法平均對待。各族人民固然要爭取,但也要有包容忍讓的心態,才能憑智慧去克服矛盾衝突。從國家政治到民生問題,各族要有包容忍讓的精神,這個國家才能維持相對的平衡發展。獨中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他們早已知道要如何面對世界。

ADVERTISEMENT

環境薰陶很重要

獨中教育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存活下來,長期以來和華社保持緊密關係,學校和社會的密切關係,也催生了獨中的人本教育,這種人本教育強調傳承華人文化以充實學校的道德教育內涵。當華社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學校教育則強調“飲水思源,感恩回饋”來教育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循環。學校獲得社區的支持,社區也享受到華校的教育成果,學生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出來的。

我以這三個理由回應中國和各地的朋友,大家肅然起敬,他們對我國的華文教育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