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在香港大眾文化中成長

日前從網絡新聞得知香港著名演員吳孟達因病去世,對很多人來說,這則噩耗令人惋惜不已,感慨又一位陪伴長大的香港演員離開我們。會有這樣感慨的人,我相信應該是八零後和更早的一代,九零後的一代基本上不會有這樣的感慨。

我是六零後的一代,和較後的七零後八零後,應該算是接受過完整港台大眾文化熏陶的世代,大家對港台地區的明星歌手都非常熟悉。因此,香港的歌影視最輝煌的發展時期,我們這一代人都沒有錯過。

Advertisement

我在八十年代中赴台留學,直到九十年代初回國,也離不開香港的歌影視文化影響。在台灣的那段時期也看了不少香港電影,只不過看的是華語版而已。我記得當年在台灣中部地區的南投縣竹山國中當實習教師時,我的學生都愛看香港電影,劉德華那時出道不久,更是學生追捧的明星偶像。

看出一個時代的歷史印記

我這麼描敘這段往事,相信跟我同一個年代的人,都會有一種熟悉和溫馨的感覺,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除了香港的歌影視文化,香港的其他大眾文化也陪伴我們長大。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兒童樂園》?這本兒童期刊豐富了我們小學時期的閱讀內容。還有我們瞞着爸媽和老師,從小學到中學,追看黃玉郎漫畫《龍虎門》(最初刊名《小流氓》),而在我初中時期開始流行的香港長篇電視劇,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聊重點。

我記得在台灣讀大學時期,和港澳地區的同學很投緣,因為我們都有共同的話題,也格外親切。幾年前香港某所大學國際處主管來到我的學校招生,起初他跟我講英語,後來我回了他一句“我都識講廣東話”,他很感動,我告訴他,我們這一代都是在香港大眾文化中成長的。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我們以廣東話開心地交流,不在話下。

ADVERTISEMENT

從我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歷史印記,我的青少年成長時期,中國還是一個窮國。中國在近現代歷史中產生港澳台問題,而港台的大眾文化又填補了全世界華人的心靈空間,這真是奇妙的歷史機緣,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見證者。不瞭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人無法理解,也無需追問,而瞭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人,就欣慰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的甜蜜回憶,原來是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之前的一段精彩插曲,我們遇上了!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