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傳承文化的最後根據地

平時從手機接收到太多資訊,都沒仔細看,就直接刪除了。但有一則訊息則吸引了我的注意,內容細數我國各個發展領域的項目,馬來人早已完完全全成為擁有者和領導者。處在這個多元種族的國家,這樣的訊息對於人民來說,反映的是現實,但對於族群從了解到諒解,這中間存在了太多的問題,也只有我國人民才能體會個中滋味。

前兩天,朋友傳來一則短視頻,內容關於我國一位華裔青年參加了中國《我是演說家》節目,他講出了馬來西亞華人為了傳承文化而發展華教的辛酸和成就,這場演說震撼了中國觀眾和三位評判員。演說者敘說我國華人為了華文教育,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保存祖先的精神文化,並且代代相傳,才有了一個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馬來西亞華人。

Advertisement

這兩件事之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卻是因果關係。這必須要從文化上談,才能釐清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我國華人都是中國移民的後裔,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和各族人民胼手胝足以建設國家,在過程之中吃盡了殖民主義的苦頭,國家獨立之後又面對陰魂不散的種族主義政治,直到今天仍然無法擺脫,就算我這篇文章不明說,讀者都能揣摩出意思來。

政治改變影響主導權

華人在這片土地上所創造的成就,很多已經在政治環境變遷之下,失去了主導權,確實令人惋惜。姑且不論失去主導權之事,如果反思華人創造成就的原因,就會理解華人傳統文化決定了我們能夠在困難環境中求存,並產生積極影響作用。換句話說,我們能夠把中華文化完好保存下來,那都是因為華文教育的貢獻。

中華文化是一個兼容並蓄的文化載體,隨著客觀環境的變遷,可以適應和挑戰客觀環境的考驗,但文化核心思想並沒有改變。就以我家來說,家中神台有觀世音菩薩、土地神和祖先牌位,看得出這是什麼文化現象嗎?觀世音菩薩來自佛教、土地神來自中國和本土民間信仰,還有祭拜祖先,那是儒家思想中的慎終追遠。像我這樣的華人家庭,在我國比比皆是,我們把儒釋道文化融為一體,決定了我們的文化身份,也形成了我們這個民族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這才有了我國兩百年可歌可泣的華教歷史。

ADVERTISEMENT

因此我們的民族文化一直循著這樣精神傳統進行創造,從過去的移民和後裔來到這片土地的一無所有,到創造出許多成就,雖然這些成就有者被搶奪了,但只要文化教育的精神傳統得以繼續延續,在未來的日子還是可以創造出各種成就。因此,民族文化需要靠教育來傳承,而華教就是傳承文化的最後根據地,道理即在此。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