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歲月劉聲】國陣糾正不了終垮台

如今聽了新任反貪污委員會主席蘇克里的“大爆料”,再想起當年有人疾呼“打進國陣,糾正國陣”,不禁對他們的“天真”頓感啼笑皆非。

Advertisement

本週一病逝的民政黨前署理主席郭洙鎮於38年前曾與一批華教人士,打着“打進國陣,糾正國陣”的旗號,加入國陣的華基成員黨民政黨,開始參政。

蘇克里本週二在其“重返”反貪會的第一場匯報會上揭露,當年一馬醜聞爆發後,身為時任反貪會副主席(行動)的他和其上司時任反貪會主席阿布卡欣曾分頭會見內閣成員,向他們陳述“26億令吉門”和SRC國際公司把4200萬令吉轉入時任首相納吉的銀行賬戶,絕對是真的,並非是捏造出來的假案。

ADVERTISEMENT

他指出,反貪會更嘗試遊說他們,聯手把濫用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資金的納吉拉下台。當時除了時任副首相慕尤丁、鄉村及發展部長沙菲益和第二財政部長阿末胡斯尼給予聲援之外,其他護主的部長皆噤聲。

在本屆全國大選,希望聯盟入主布城後,蘇克里透露,現在有多位前部長相繼致電給他表達悔意,倘若當初願意“聽他(蘇克里)的”,就不會落到今時今日的地步(意指國陣政權被推翻)。

這不知是否意味,大多數內閣成員當初如果接納反貪會的進諫,及時“糾正”國陣政權包括逼使有證據證明涉及貪腐和濫權的納吉退位,或許國陣於本屆全國大選有望守住布城,而僥倖逃過被終結長達61年對我國統治的厄運。

正是因為一黨獨大的巫統及其他當家不當權的成員黨沒有勇氣“糾正”國陣,更遑論敢於在關乎國陣政權存亡的所謂關鍵時刻“換馬”,哪怕只是“換湯不換藥”,結果釀成甚至驗證“國陣糾正不了終垮台”。

對布城當權者來說,所謂“糾正”在某種意義上純屬出自政治考量的權宜之計,目的在於延續它對我國的長期統治,絕非改革崩壞的體制,回歸法治,以挽回民心。

“打進國陣,糾正國陣”受挫

在歷屆大選,不乏民主、社運或維權人士一廂情願地“打進國陣,糾正國陣”,他們不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事倍功半或功敗垂成。

正是形勢比人強,郭洙鎮當年若未能完成董教總所賦予“打進國陣,糾正國陣”的使命,看來也無須抱憾,委實“非戰之罪”。

話說在1982年全國大選,董教總領導層提出“三結合”(即國陣內的華基政黨、反對黨與華團的結合),透過派員參加執政黨,另闢一個直接爭取華教合理權益的政治途徑,也就是所謂“打入國陣,糾正國陣”,而當年率先加入民政黨的第一批華教人士,包括被稱為“華教四君子”的郭洙鎮、許子根、江真誠和王添慶。

到了1990年全國大選,董教總聲稱為了“壯大反對黨,促成兩線制”,而決定派出包括時任董總主席林晃昇在內的27位華團領袖,加入民主行動黨,這個U轉間接宣告所謂“打入國陣,糾正國陣”的努力受挫,劃上句號。

儘管如此,“華教四君子”卻在官場得意,其中許子根成為第三任檳州首席部長(他於民政黨2008年大選斷送檳州國陣政權後,一度以上議員身份受委為首相署部長),而郭洙鎮則先後官拜工程部副部長、國際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他於2005年挑戰時任民政黨全國主席林敬益不遂,從此在黨內失勢,而淡出政壇。)至於王添慶(已故)和江真誠也曾分別擔任政務次長和檳州行政議員。

大多數國人在2018年“509”大選所作出的抉擇,正好回應蘇克里及反貪會為何國陣無可救藥,那就是引擎嚴重損壞,瀕臨沉沒的“末日巨輪”,即使更換一再錯誤導航的船長,還是終究難逃被“全民海嘯”吞噬,葬身在各族起義的“人海”中。

文/劉漢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