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檳養殖公會會員大會】檳海上養殖業3難 吳清良:倒閉或轉售魚池

(威南24日訊)檳州養殖公會主席拿督吳清良指出,檳州海上養殖業面對海水污染,外籍員工嚴重短缺及天災三大因素,導致不少海上養魚業者倒閉或轉售魚池。

他說,2年疫情期間,武吉淡汶海上養魚業者減少了約40%,目前只剩下不到20戶在經營。而高淵港口海上養魚業也面對同樣問題,經常有業者轉賣魚池。

Advertisement

拿督吳清良是在昨晚該會召開會員常年大會後在記者會上受詢時做出回應。大會邀請環境部副部長拿督曼梳主持開幕。

他指出,海上養魚業長期以來面對海水污染問題,導致飼養在海上的活魚存活率越來越低,尤其那些需要大氧氣的魚類比如紅魚,其存活率是眾多魚類中最低,只有10多巴仙,這導致原本每公斤20多令吉的紅魚,從去年底開始價格飆升到每公斤40多令吉。

檳州養殖公會常年大會,前排左三拿督吳清良和曼梳與養殖業者合照。

紅魚價格飆升

ADVERTISEMENT

“其他魚類存活率最高也30多巴仙,目前紅魚的價格比3公斤重的龍虎斑還要貴,龍虎斑每公尺才30多令吉。”

他促請有關當局關注檳州海水污染問題,尤其是浮羅布隆垃圾場的污水及其他污染都必須嚴格監督,才能確保養殖業永續,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食品。

吳清良在會上致詞時也說,令業者心灰意冷決定要放棄養殖業另一個因素是請不到外藉勞工,導致海上養魚場沒有工人喂魚,魚只被偷,最嚴重的是沒有工人清洗魚網,造成養在箱網內的魚只容易生病和死亡。

“清洗魚網工作只有外勞能勝任,本地人都不願意做。現在所有海上養殖場都請不到外勞,薪水給到2000令吉都未必請到工人。”

張景順(右一)贈送觀賞魚給拿督曼梳,中為吳清良陪同。

曼梳:貢獻健康食品 檳養殖場規模全國最大

也是高淵國會議員的拿督曼梳表示,檳州海上養殖業是全國最大規模的養殖場,為人民提供健康食品做出很大的貢獻。

針對海水污染問題,他表示本身2次到浮羅布隆垃圾場巡視,他希望檳州政府關注採取嚴厲措施對付那些污染水源的業者。

“海上養殖業面對缺乏勞工問題,我會直接向人力資源部反映,如有需要我會安排對話會,讓當局了解養殖業對外籍員工的需求。”

檳州漁業局主任尤索夫指出,檳州水產養殖在2020年出產3萬7000噸鮮魚,2021年剩下3萬6000公噸,前年和去年產量對比,減少了1000噸。

他說,根據當局調查顯示,海水污染和天災多少影響鮮魚總產量。

吳清良(右一)贈送紀念品給曼梳(右三),左一為尤索夫。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