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梅開千百度】追憶後巷的快樂粽子

為了應節,還是買了別家的粽子,不是不好吃,但就是少了興化婆那一種傳統肉粽的味道,也有可能這一種味道還包含了我們小時候在後巷的快樂回憶,所以,每一口都是無法被取代的美好味道。

在眾多華人節慶的食物中,我最愛吃粽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剝開粽葉撥開肉粽看見裡面的餡料時的那一種儀式感,也可能是自己向來喜歡吃糯米雞所以愛屋及烏也喜歡吃粽子這一位遠房親戚。

Advertisement

如果端午節沒吃到粽子,我的心會懸在空中,一直心掛掛,吃了粽子後,才算是有一個圓滿的端午節。

我不喜歡吃農曆新年的年糕,相比粽子,年糕顯得淡而無味,以前媽媽會在年糕上沾滿麵粉,再夾拼一塊芋頭,下油煎炸,雖然味道會因此加分,但是依然打動不了我,黏黏的,韌韌的,我的牙齒受不了這一種痴痴纏。

為什麼媽媽偏不會裹粽?

至於中秋節的月餅,我很怕那些黑豆沙、伍仁、金腿的餡料,更怕那些巧克力、榴槤、藍莓的口味,我只接受傳統的蓮蓉,只有這一種原味才令我安心。我不愛吃月餅的原因是我不愛吃太甜,尤其現在的月餅都偏甜,加上那些莫名其妙的口味,我看了心裡會發毛,我倒不如乾脆吃巧克力,為什麼要吃有巧克力味的月餅呢?這跟有屎味的巧克力和有巧克力味的屎有何分別?

ADVERTISEMENT

小時候每逢端午節時,我們老家的後巷會很熱鬧,住在我們右邊的鄰居福建嫂會包福建粽,福建嫂右邊的鄰居客家阿婆會包客家粽,還有後門對住福建嫂後門的興化婆也會包枕頭粽,他們用炭火煮熟火水桶裡的粽子,一邊守看着炭火,一邊聊天,我們小孩子就在後巷裡追逐,忽地探探頭,看看粽子煮熟了沒,一心想湊熱鬧。

我記得我有問過媽媽為什麼她不會裹粽子,她廚藝高超,什麼都會煮,有時候上館子吃到一道不錯的菜式,過了不久,我家餐桌上就會出現這一道菜,媽媽憑着味蕾上的記憶,將當天吃過的味道照辦煮碗地照抄。所以,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活脫脫地是一位廚神無疑。

可是,我卻難以相信媽媽偏偏不會裹粽子,隨着媽媽去年離開之後,媽媽為什麼不會裹粽這一件事將會成為一個永遠都沒有答案的謎。

所以,小時候過端午節時,我們的鄰居福建嫂、客家阿婆和興化婆都會送粽子給我們,她們做的都是傳統的粽子,都是讓人念念不忘的味道,我想我現在對粽子的品質要求這麼高,應該都是在那時候養成的。

後來,客家阿婆去世了,福建嫂也跟着走了,那一條後巷的雞屎果樹也倒了,但粽子的飄香卻常留在心間。

後來的後來,興化婆將祖傳的裹粽秘方傳給她的女兒,兩母女就將霹靂紅坭山新村巴剎的粽子發揚光大,那是從興化婆母親傳承下來的鹹肉粽做法,坦白說,吃過她們家的粽子之後,我再也沒有吃過比這個更加好吃的粽子了。

除了鹹肉粽,興化婆做的鹼水粽也是一絕,粽身透亮,搖一搖,輕輕抖動,我媽媽以前形容這鹼水粽的外貌像肥豬肉一樣,我覺得更美妙的是那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平平無奇的鹼水粽竟然可以好吃到這一種境界呢?

今年因為疫情之故,興化婆和女兒都熄火休爐,我們苦苦哀求也是徒勞無功,最後為了應節,還是買了別家的粽子,不是不好吃,但就是少了興化婆那一種傳統肉粽的味道,也有可能這一種味道還包含了我們小時候在後巷的快樂回憶,所以,每一口都是無法被取代的美好味道。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曾子曰)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