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梅開千百度】人要永遠活在悠長假期

“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是上帝給的長假,這個時候應該好好享受假期。突然有一天假期結束,時來運轉,人生才是真正開始了。”

2000年,我三十三歲,從初入行當編劇開始,在媒體界兜兜轉轉了十多年,就在雜誌社和報館之間搭順風車,一路尚算順利。只是年過三十後,慢慢地進入倦怠期,當你對那行業的遊戲規則瞭如指掌之後,發覺再也找不到“玩下去”的理由,我毅然離開媒體界。那時候還不流行那些什麼“找自己”、“做自己”的名詞,煞有介事,裝腔作勢,我們那年代就是沒有想太多,也不會將自己的行為浪漫化,就是這樣,我進入十個月的悠長假期。

Advertisement

1996年木村拓哉那一部代表作裡,就跟一般含金量極高的日劇一樣,明明是愛情連續劇,但卻在光影縫隙間有意無意地穿透一些溫暖勵志的金句。

“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是上帝給的長假,這個時候應該好好享受假期。突然有一天假期結束,時來運轉,人生才是真正開始了。”

“在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的時候,就當是上天賜給的一個長假,不要勉強,不要焦躁,更不要無謂的努力,將身心付諸於自然,不久一定會好起來的,現在回想起來,和他度過的幾個月,正是我疲憊於人生之時上天所賜給的,一段小小的閒暇吧。”

“生命不必每時每刻都要衝刺,低潮時,就當是放一個悠長假期。”

ADVERTISEMENT

我那十個月的悠長假期也並非遇上什麼人生低潮期,我只是無心戀棧,有點厭倦,在三十三歲停下來,也許有一點任性,但是我知道如果繼續向前走回舊路的話,我會過得不快樂,那時候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要離開媒體那圈子,我也不覺得這是那些嚇唬人的所謂中年危機,畢竟每個年齡都有屬於自己的危機,不想太多,想走就走,那算是我人生中作出最勇敢的一次決定。

當然,不想太多指的是離開的抉擇,但想做什麼則是另一個糾結,幸好我向來不喜歡鑽牛角尖,我抱着“只要可以如常養家活兒,就沒有其他問題了”的悟解,就帶着“不要計劃不要計算不要計較”的心態度過這十個月,遇上喜歡的事就開心地做,碰見討厭的事就視若無睹,那時候我感受到快樂原來就是如此簡單,也不是頓悟,這一些人生體驗我們本來都懂,只是有時候迷失了有時候混亂了,就走不出這一個迷思森林。

盡做些自嗨自爽的工作

那些年還沒出現“斜槓青年”、“斜棟一族”這些自我定義的名詞時,那個年代從事多重職業大有人在,早上六點巴剎當小販,九點返寫字樓工作,五點下班後揸的士,這樣的人版四處都有,我在我的悠長假期中也是變成多重身份:在報章、雜誌和網站寫稿撰文、寫廣告文案、當唱片公司小助理、當青少年輔導員、當出版社社長、有聲書製作人、宣傳活動策創人……與其說是悠長假期,不如說是我不當雜誌主編後的報復性行為,盡做一些自嗨自爽的工作。

二十二年過後,我覺得那一段悠長假期依然在進行中,因為那十個月告訴我一件事,最後我要的就只是快樂而已,是的,人就是要永遠活在悠長假期。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曾子曰)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