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桌遊達人上篇】融入政治心理知識 4玩家轉當桌遊設計師

現年33歲的何昱健自13年前與朋友一起玩桌上遊戲後,不但從此愛上它,3年前還開始設計桌遊。

Advertisement

2016年,他通過社交媒體成立馬來西亞桌上遊戲設計師(Tabletop Game Designers Of Malaysia)平臺,迄今匯集約40名本地桌游愛好者兼設計師互相交流,並設計出更多創意桌遊。

“目前,全世界的桌遊愛好者兼設計師每年平均設計出數千種新桌遊,種類越來越多樣化。”

ADVERTISEMENT

他對桌遊着迷逾10年,隨着玩的種類多,單純玩桌遊已不再能滿足他。2016年1月,他開始動腦筋自行設計新桌遊,希望可以與更多愛好者一起享受樂趣。

以政治局勢設計“Koraptiko”

“我一向對政治很有興趣,大學時期也是主修政治學。我從本地紙牌遊戲‘Politiko’,以及德國的桌遊‘深水城領主’(Lords of Waterdeep)獲得靈感,並參照過去多年研究本地政治局勢的資料,設計‘Koraptiko’桌遊。”

他說,不只是玩桌遊需要腦力激蕩,設計桌遊更是考驗設計師的能力和智慧。

“設計桌遊並非是一朝一夕間可以完成的事情,我是經過一次又一次與朋友一起玩桌遊的方式思考設計策略,然後利用兩三個月的時間不停修改,才算大功告成。”

他設計的桌游適合2至5名18歲以上的成人一起玩。完成設計後,他便會到全國各地舉辦展覽,與各地民眾分享作品。

遊戲是否影射某領袖 由玩家自行解讀推敲

在參展的過程中,何昱健發現多數桌遊愛好者對政治課題不甚瞭解,對政治課題有興趣的民眾卻又不愛玩桌遊。民眾的兩極反應,令他感到啼笑皆非。

“雖然以政治為主題的桌遊會比較‘敏感’,但我設計這款桌游時沒有顧慮太多,也不擔心會否惹上麻煩。因為我並沒有在遊戲中指名道姓,桌遊裏的角色是否影射國內哪一名政治領袖,玩家可自行解讀,並可通過遊戲學習以另一種角度思考政治課題。”

目前,他與許多本地桌遊設計師積極在國內各地推動設計桌遊的活動。據他瞭解,國內目前有私立學院設有遊戲設計科系,他認為這是令人鼓舞的現象。

“我與其他桌遊設計師多數擅長設計遊戲,但卻不擅長市場行銷。因此,我目前設計的桌遊並沒有在市面上,如書局或購物廣場出售,而是通過到全國各地辦展覽推廣而已。”

紙牌遊戲掌握知識

紙牌遊戲也是桌上遊戲。遊戲設計師胡俊康曾研發手機遊戲,3年前,他與本地一家國際學校校方合作,設計了“Chem Caper”紙牌遊戲,希望小學生可以通過玩這款紙牌遊戲學習化學知識。

他認為,玩遊戲不會浪費時間,只要適當地融入教學方法,遊戲也可以成為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Chem”取自“Chemistry”(化學)一詞。他說,“Chem Caper”紙牌遊戲適合10歲以上的孩童玩,孩童也可藉此輕鬆地掌握化學知識,無需再死背課本內容。

“多數本地家長都只是注重孩子的成績,反而忽略了適當地讓孩子玩樂的重要,沒有一個小朋友不愛玩,玩紙牌遊戲學習知識,可以減少學業壓力,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其實可以很好玩!”

他也曾與國際學校合作設計了名為“Ban King”的紙牌遊戲。“Ban King”源自“Bank”(銀行)和“King”(國王)二詞。

“小朋友應從小就被灌輸精明理財。因此,我設計了‘Ban King’,適合2至4名年齡在6歲以上的孩童一起玩。我希望孩童能藉此學習到精明理財和創業方法,為未來作好準備。”

他說,設計富有教育性的紙牌遊戲並非易事,他是與老師討論之後才完成設計。他也打算未來與生物學老師討論,設計紙牌遊戲協助學生輕鬆掌握生物學知識。

新創角色扮演桌遊 探討個人內心創傷

桌上角色扮演遊戲(Tabletop Role Playing Game)是其中一種分類,遊戲設計師梅聖恩便設計了名為“The Babble Gum”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

“我設計的這款遊戲並不是很‘好玩’。與其說它是遊戲,它更像是探討個人內心創傷的過程。”

梅聖恩在大學主修大眾傳播系,他熱愛寫作,同時也愛研究心理學,這促使他以探討個人內心世界為出發點,設計了這款遊戲。

他把“The Babble Gum”桌遊寫成一本手冊,讓玩家可以依據手冊的指示玩遊戲。

他說,一般桌遊需要至少兩人參與,這款遊戲卻不限人數,只有一人也可以玩得盡興。

“The Babble Gum”中的“Babble”意指“喋喋不休”。該遊戲又分為7個小遊戲,其中一項小遊戲“Alone With Your Ghost”(與你的靈魂獨處)是讓玩家一個人在私人空間裡不停地與自己對話。

“每個人都曾經歷創傷,這個遊戲讓你探討創傷的過程。例如,你曾經被某人傷害,通過遊戲,你可以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勇敢地去面對埋藏在內心已久的創傷,更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

12歲男童創意滿滿 樂在設計紙牌遊戲

年12歲的童長進雖年紀小小,卻富有創意,他至今已經設計過兩個版本的紙牌遊戲。

童父童思森和妻子張思敏都很鼓勵孩子設計並研發更多創意紙牌遊戲。

張思敏說,長進同時喜歡電子遊戲和桌遊,但桌遊比電腦更方便攜帶。而一般桌遊需要至少兩人才能玩,這比獨自對着電腦玩電子遊戲更有樂趣,因此夫婦倆經常與兒子一起玩桌遊。

“兩年前,長進參加一場手作市集時,萌生售賣電子遊戲的想法。但他當時還不會設計電腦程式,只好打消念頭。由於他從小也愛玩桌游‘百萬富翁’,以及愛畫畫。他後來改變想法,自行設計紙牌遊戲並帶到市集推廣。”

她披露,長進畫了60個遊戲角色並製成卡片,於2017年完成第一版‘Vangorro’。2018年,他再畫了72個角色,並推出第二版的‘Vangorro’。這兩個版本的紙牌遊戲都適合7歲以上的孩童和成人一起玩。

此外,童思森說,一般學校着重傳授知識,卻很少鼓勵孩童多動腦筋發揮創意。

“我們很鼓勵兒子自由發揮創意,讓兒子自畫遊戲角色並取名。我們會與他討論如何設計遊戲的策略。我們也從旁引導,例如兒子曾起草稿設計一個斷頭的遊戲角色,我看了之後覺得有暴力成份,勸告他勿畫此類角色,他聽了之後連忙修改。”

目前,這兩個版本的“Vangorro”紙牌遊戲並沒有在書局或購物廣場出售,因此夫婦倆常帶兒子及其作品到國內外參展,包括吉隆坡、新山和檳城等地,以及新加坡、日本、泰國和美國等國家。

“我們也藉參展訓練兒子學習創業和行銷,任他自行介紹並銷售桌遊。起初,他在參展時常只顧與其他玩家一起玩,忽略介紹和推銷。經過訓練之後,他如今已掌握了介紹及推銷的方法。我們也鼓勵兒子再接再厲,打算未來設計第三版的‘Vangorro’紙牌遊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