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曬肚腩】靜靜的生活

動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小偷家族》仍在曼谷公映,雖然只剩一間戲院,雖然只剩一天一場,不過這部電影已經公映了三個月。反觀大馬,電檢局將《小偷家族》列為禁片,因為這部以宵小之徒為角色的電影會教壞小朋友們,讓我爆笑不已,很久很久沒有聽到這麼好笑的笑話了。這部電影根本不是要鼓勵偷竊這種行為,它要講的其實也並不是偷竊,而是,真正的家是什麼呢,家的基礎是什麼呢,跟你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未必能夠給你家的感覺,和愛,人們對愛的制式定義,常常讓我們都失去了愛的能力,這些。

Advertisement

片中一家大小毫無血緣關係,他們只是一群寄居破屋,沒有戶口身份,依賴行竊、年金和打零工過活的畸零人的組合,過一天是一天,但卻彼此愛護,也算一種卑微的幸福。聽起來像夢托邦,現實中怎麼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家庭呢,幸好有許許多多細節為這部電影增添了可信度。例如老太太定期到前夫家情感勒索,還有之後舔算三萬日圓那張嘴臉;例如“媽媽”一開始並不想收容小女孩,直到她和“爸爸”無意間聽到小女孩的親生父母爭吵,彼此互相推卸責任,做母親的甚至不太願意找回孩子;例如“媽媽”最要好的同事用小女孩來勒索她……

《小偷家族》結尾,小女孩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回到當初被人撿到的陽台上,彷彿渴望自己再次被人撿到似的,眼神遙遠——她看到了什麼?她什麼也沒有看到。可惜最後一個鏡頭太短。如果是枝裕和讓鏡頭在那張失落的小臉上多停留幾秒鐘,會不會更令人低迴?可是我想,是枝裕和之所以把最後一個鏡頭剪成這樣,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也許他並不想情緒綁架觀眾?也許飾演小女孩的小女孩沒有辦法持續表演?畢竟所有電影中的小孩演的都是他們自己。我不知道。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問問是枝裕和。

ADVERTISEMENT

文/ 林蛋大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