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文德恤功】垃圾分類行動最實際

地震、火山噴發、超強颱風登陸,還有核洩漏誤報、伴隨而來的洪水和龍捲風等災害……這一切正是於10月12日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情景。

Advertisement

儘管我們人類與大自然的災害和反撲相比,顯得非常渺小,但其實我們仍然能在防災或災後重建上作出最大的防範和努力。

在亞洲國家裡,日本每一次的災後總是讓我們見識到他們的文明與人文素養,如災後排隊買礦泉水、疏散等。這一次網上流傳的一組日本災後的照片和視頻,就讓很多人歎為觀止:受災區的水清澈見底,就算一些災區因被泥土沖刷而出現黃泥水,但卻不見垃圾蹤跡……

ADVERTISEMENT

由此可見,日本在垃圾處理和分類上做得非常好。馬哈迪自八十年代首次出任首相職時,就曾提出“向東學習”,而實際上除了工業與科技發展外,日本也確實有很多東西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如守時、人文素養和垃圾分類等。

日本垃圾分類的細分程度是挺誇張的,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資源性垃圾還具體分為乾淨的塑膠、紙張、舊報紙雜誌、舊衣服、塑膠飲料瓶、瓶裝飲料瓶、玻璃飲料瓶等八大類。

以一個香煙盒為例,必須細分成三類垃圾才能丟棄:外包是塑膠、盒子是紙,以及封口處的鋁箔乃金屬。此外,商品外包裝上都會明確標出所屬的垃圾種類,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國人分類時的苦惱。

日本為未來進行先行投資

或許,一些人會認為日本的垃圾分類實在太誇張了,那麼要我們將垃圾分成三大類總行了吧?以大馬現有的最簡單三色垃圾分類桶(即褐色放玻璃、藍色放紙張,以及橙色放塑膠材質),抑或最簡單的二分法(即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其實都能從垃圾分類來減少地球負擔。

當然,執法和教育都很重要。日本關於垃圾分類的法律條文之多,量刑之重,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包括1970年制定的《廢棄物處理法》、1995年制定的《容器包裝再迴圈法》、1998年制定的《家用電器再迴圈法》、2000年制定的《食品迴圈資源再生利用促進法》,以及2001年實施的《家電回收利用法》等。

對日本人而言,在中小學實施環保教育,就是在為未來進行先行投資。數據顯示,日本東京都廢棄物填埋處理場每年接待約4萬人,其中超過80%為中小學生。其實,芬蘭亦然,參觀垃圾場是幼稚園的教程之一,而環保教育也被列入基礎和高中教育的教學大綱。

甭以麻煩作為藉口,如果我們連垃圾分類都懶惰做,那一旦失去了地球這個棲身之所,我們就真的被“一勞永逸”了,所以還是行動最實際!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陳文德)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