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明周刊副刊

【招牌菜】 外皮薄 肉質鮮 鹹香甘美炸子雞

炸雞,是世界共通的美味語言,但在各地芸芸炸雞當中,粵菜經典炸子雞(Crispy Fried Chicken),可能是其中最複雜、最講究的一種,那透薄不油,干爽酥脆的雞皮,柔嫩多汁,鹹香甘美的雞肉,迷倒不少人。

香港食家劉健威認為炸子雞做法之高明,甚至勝於出名細緻講究的法式烤雞,直言:“只要嘗過炸子雞的皮脆肉嫩,便會對那些米其林法餐中的出品失了興趣。”

Advertisement

香港已故著名食譜作家江獻珠,亦曾在專欄寫過,家廚爐灶難以複製炸子雞的美味,炸子雞是酒家菜。

可見炸子雞做法繁複,從選雞到刀工,當中涉及醃味、上皮、風干、油炸等技法,對經驗、火候要求極高。

選雞有道 皮下脂肪要夠且均勻

ADVERTISEMENT

粵人烹雞,毋庸置疑,首選新鮮雞,不過做炸子雞,雞的品種亦有講究。香港灣仔明閣廚藝總監曾超敬,入行近40年,認為炸子雞好比咕嚕肉、乾炒牛河,是中菜廚房中必修一門。“我們會用龍崗雞,亦會用三黃雞,視乎當時哪個品種質素較高,入行時沒有太多選擇,龍崗雞便為主流,皮下脂肪比較豐富,而現在三黃雞供給穩定,皮下脂肪較均勻,而且體形大小比較穩定,很多師傅都轉用三黃雞。”

雞的大小尺寸決定了火候,一般做炸子雞,1.5到1.8公斤的龍崗雞雞項最好,身形肥胖,肉質肥美軟滑,雞皮厚,黃油較多,經油炸後雞皮仍舊鬆化薄脆,是做炸子雞的不二之選。“其實做炸子雞,雞肉不是先決條件,最重要是雞皮。雞肉空有雞味,但若然皮下脂肪不足夠,雞皮便做不出脆度,效果不夠硬身、企身。”曾師傅說道。然而,選雞隻是第一步,做炸子雞的關鍵,更多在廚房裡頭。

十三香炸子雞蘸雞汁用雞肉本身滴出來的雞油,調合醬油、干蔥而成,香口惹味。

香港井巷子的脆皮茅台雞很有水準,酒香恰到好處,層香迭出,重口味額外蘸上茅台雞醬。

醃味提鮮 茅台入饌酒香誘人

炸子雞醃味,一般會在雞腔內,塗抹坊間俗稱的雞鹽,雞鹽一般以淮鹽、五香粉等乾料構成,鹽份令雞身加快脫水,令炸雞效果更好。一般酒樓用的是現成貨,但坊間亦有小店選擇自家研磨,做出獨特風味。

北角小菜館店小二的“十三香炸子雞”,醃料加入桂皮、甘草、花椒、八角、香葉等足足13種香料。“其中一些不能說,是秘密啦!一般香料以外,還會有一些乾鑊炒過的淮鹽。”老闆阿偉說道。他說小館不用現成乾料,另一個理由是為了保存雞肉鮮味。“外面現成香料,味道會比較刺激,五香粉、胡椒粉味道也較霸道,會蓋過雞味。”小店的炸子雞,裡外入味不會一味死鹹,肉質在細嚼下,確實不失雞味,更多了中藥材的香氣和層次。

傳統以乾料醃味,外省菜館井巷子反其道而行。“又要香口,又想滋味能與傳統有別,我們最初構思用酒去料理炸子雞,最先想到的便是中國最名貴的白酒茅台。”老闆Nansen說道。貴州茅台,數千港元一瓶用以入饌,你或以為不過是噱頭,不過Nansen解釋:“茅台最大的特色,是香氣個性相當突出,容易辨識。常用的花彫則相對溫和,沒有茅台那爆炸力。”6小時入味,一盤滷水,一瓶茅台,只能做五六隻雞。酒香,滷水香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不過亦大大增加廚房的負擔。“工序較繁複,單單入味風乾都要12個小時,所以我們沒有放入菜單,客人要48小時前預訂。”這裡的“脆皮茅台雞”,吃來既有肉汁,茅台酒香亦恰到好處,不失炸子雞本身風韻,難怪要港幣$798(約430令吉)/只,稱得上全城最貴,也有不少老饕爭着來品嚐。

脆皮片皮雞吃法與北京填鴨類似,夾麵餅來吃,雞肉可另作炒雞松配生菜包。

片皮雞,雞皮薄脆透光,口感如焦糖片般。

上皮風干 片皮雞薄脆透光

炸子雞,能不加漿粉,而做出入口乾脆利落,叫人痛快的脆皮,上皮這工序不可少。逸東軒行政總廚譚棟指,上皮水上得好是當中的關鍵。“我們雞皮水的材料有大紅浙醋、白醋、麥芽糖三種材料製作,麥芽糖600克、大紅浙醋300毫升、白醋1.2公斤,加少許水混合而成。”斤兩比例有指定,因為每樣材料各有作用,醋酸具揮發性,可加速風乾速度,紅醋亦可增強上色效果。而糖份在充分加熱的情況下,通過焦糖化,可令雞皮保持硬脆,不易讓肉汁浸軟。

皮水調好,上皮水亦有竅門。“雞皮水滾熱效果較佳。另外因為皮水帶酸,澆上雞皮水時,要避開腹腔。”要均勻做出脆皮,淋皮水時,亦要不斷轉動雞身。像雞翼掩蓋着的位置,便要撐起來特別淋一下才成。皮水上好,便可將炸子雞放入風房吹乾雞身,準備油炸。風乾看天氣,北風起6至8小時便可,遇上回南天可能就要雙倍時間,而充分的風乾,可將雞皮多餘水份帶走,令油炸的效果更加出色,甚至單單只吃雞皮,也可以是一種樂趣。

逸東軒便有一道脆皮片皮雞,炸子雞不斬塊上桌,席前片皮上菜,類似片皮鴨的做法。“片皮對刀工也有要求,師傅要慢慢片,通常就在雞翼側邊開始下刀,片完兩邊,再片雞胸,片來肉要少,以皮為主。”炸子雞片皮,薄脆透光,卡嚓一口,乾脆利落似焦糖片般的口感,這全拜皮水和風乾作用所賜。

淋油炸雞之法,據說由福臨門創辦人徐福全所創。

留家廚房的炸子雞皮脆不在話下,雞肉做得僅熟,水潤多汁,盡顯粵人烹雞之高明。

淋油炸雞 裡外均勻淋上二百勺滾油

普天之下,形容炸雞都會用“皮脆肉嫩”這形容詞,但真正要做到這個境界,並非丟進油鍋便可以了事。“廣東人烹雞,對火候要求很高,不會用明火把雞煮熟,例如白斬雞,就是滾水熄火,雞是浸熟的,炸子雞原理一樣,不是把雞放入油鑊炸熟,而是以滾燙的油淋熟。”著名食家劉健威有感坊間越來越多酒家採用取巧方法,為求加快出菜,大批生產,採取半油浸,半淋油的方式,有時炸得過火,皮焦肉柴,美味全失。所以他要求旗下中菜館留家廚房所做的炸子雞,必須全程淋油生炸。

這重擔則落在其子劉晉身上。“原理是間歇性加熱,用瞬間的高溫,經過雞的表面,熱力由外傳入裡面。”劉晉一手提起經風乾過夜的雞頸,一邊先為油鍋細心測溫,他指攝氏180度至190度的油溫,加上180到200勺的滾油,是讓雞頸熟得裡外均勻,做出脆皮的方程式。

“手會累的,這全程得花12分鐘。”他苦笑道。依次由雞胸淋起,接着雞身上的開口位,讓滾油從雞頸通往肚腔。接下來,雞翼、雞腿,最後到雞背。“這樣能做到約九成多的熟度,這樣最能品味出雞的嫩和香,且肉汁豐盈,骨髓亦能保持鮮紅色。”劉晉對自己的出品很有自信。筆者試過之後確實拜服,別家也大概能做到皮脆,但那肉質的表現,從油脂平均的髀肉到緊致偏瘦的胸肉,吃來也是嫩極水潤,質地跟上好的白斬雞沒兩樣,叫人吃得盡興。

“出菜後一定要馬上吃,最好10分鐘至15分鐘吃完,否則其滋味便會慢慢流失。”劉晉提醒道。

留家廚房主理人劉健威(右)與劉晉。

灣仔明閣廚藝總監曾超敬。

明閣的百花脆皮雞去盡雞骨,吃來每口都是肉,是店裡大受歡迎的下酒菜。

要做出好吃的炸子雞,從醃漬、上皮、風干到油炸,每個步驟都不簡單。

靈活刀工 精緻佐酒小菜百花雞

傳統上快刀斬塊,原只上桌,賣相吉祥的當紅炸子雞,是香港筵席上一道歷久不衰的名菜,不過在砧板上花一點心思,炸子雞都可以變得不一樣。在高級粵菜館明閣,就有一道利用刀工,令到炸子雞變得不一樣的菜式百花脆皮雞。“這源自粵菜中的傳統菜江南百花雞,為我們入行時已大行其道的一道名貴菜式。”明閣廚藝總監曾超敬道。百花雞,須將全雞起肉,再釀入蝦膠而成,最初版本是蒸制的,吃的是細膩;現改用炸子雞的做法處理,吃的則是香口的快感。

炸子雞經醃味、上皮、風乾、淋油炸熟之後,師傅選擇放涼原只起肉。曾師傅把全雞一分為二,先處理麻煩的骹位部分,在雞翼和雞身連接部分下刀,拆出雞骨,再在雞胸位拖一刀,用手扯開,退出胸骨。雞腿骨,像L字形,就在對接處各下兩刀,慢慢把腿骨剔出來,這樣半隻雞的雞骨都起出來,成品像塊雞扒一般,依然連皮帶肉。曾師傅便把預先準備好的虎蝦膠,平均釀在雞肉一面,之後再鋪上一層薄薄的麵包糠回鍋油炸。

脆皮百花雞切成一塊塊麻雀般上碟,從旁來看,面層是棗紅的脆皮,中間是油嫩的雞肉,底下則是雪白的蝦膠,雞與蝦剛好一比一,相當精緻。“品嚐雞肉的酥脆後,便能吃出蝦的鮮味,兩種味道是相輔相成,配搭一些甜合桃和蓮藕片,是一道很合適用以佐酒的小菜。”曾師傅道。

從選雞到斬雞,每個美味關鍵,也決定了炸子雞的成敗,必須通透掌握。“初做或可能經驗不足,即使你這次做得到做得好,下次也不一定能成功。單純學懂,可能很簡單,若要求精就要視乎師傅本身有沒有那顆做好的心。”做了超過30年炸子雞的曾師傅說。炸子雞之所以難,難在需要時間,不只是風乾、淋皮的繁複費時,更多是製作背後,嘗試與失敗的經驗磨練。

炸子雞外的經典雞菜式

雞在華人的飲食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所謂無雞不成宴,過年過節、供奉神明、生日壽宴要吃,還有一句諺言:“劏雞還神飲得杯落”,可見雞於各式各樣喜慶大事上的重要性。

粵菜中雞的做法千變萬化,用上全雞或雞塊也有,以下都是大家不應錯過的好菜。

金華玉樹雞是出自中國廣東順德的名菜,名字不單唯美,也透露了菜式中的食材。這道菜由金華火腿、去骨雞塊及冬筍三者組合,再伴上時令蔬菜,雞隻只選用重1.5公斤的新鮮龍崗雞,先以上湯低溫浸熟,再立即放進冰水中急降溫,令雞皮及肉收縮成滑中帶爽,再將雞肉起骨。

金華火腿只取火腿中最嫩的部位,一隻腿只能做約兩份金華玉樹雞,因為既要有濃香的火腿味,亦要肉質夠柔軟,選料可謂極嚴謹。其後,將鮮冬筍片雕成鷹狀,並排蒸好後,上桌前再以上湯淋熱加上琉璃芡,雞肉、冬筍及火腿三者味道融為一體,成為獨特滋味。

香港福臨門有另一道名菜鳳吞燕,此菜由潮州名菜鴿吞燕演變而成,坊間亦有鳳吞翅的版本,此菜可盡顯粵菜鮮甜精細的滋味。

做鳳吞燕很考功夫,單是將雞隻由頸開始拆骨已是極巧手藝,沒有做上砧板位6年以上經驗也難以勝任,雞隻去骨後,便將火腿絲及官燕釀到雞腔內,最後將雞頸穿過雞翼底下再將洞縫合好。此時雞隻淋熱水去除油份及定型,最後加上上湯燉上3小時,讓燕窩吸收上湯及火腿絲的鮮甜,而上湯仍然保持清澈不油膩,入口儘是雞、上湯及火腿的香甜,卻沒有一點油膩感,而燕窩亦增添整道湯品的口感,是富貴十足的湯品。

名人坊另一道與雞有關的名菜是鄭錦富自創與雞翼有關。

燕窩釀鳳翼是鄭錦富在當富豪家廚年代的創作,靈感來自糯米釀雞翼,改良成矜貴版的燕窩釀鳳翼,雞翼炸得香脆惹味,一切開卻見到那已以上湯餵好的流心燕窩,是家宴中的驚喜菜式。這道雞翼菜,鄭錦富同樣堅持用上新鮮雞翼,滋味與冷藏雞自然大不同。

多款粵菜雞菜式中,客家鹽焗雞可算最常見的,大多數粵菜餐館都有供應。古法鹽焗雞以粗鹽焗着以紗紙包好的雞隻,香港名人坊的總廚鄭錦富卻有一套新做法──名人坊的鹽焗雞採用1.5公斤重的龍崗雞,先以鹽、玫瑰露及薑蔥等醃好,將雞蒸至約九成熟,風乾後再以老抽略為上色,上桌前以焗爐焗熟及至皮金黃色,鄭錦富謂此做法既可避免雞隻於鹽中焗太久至肉爛,成品既有鹽香肉亦嫩滑,比起傳統做法絕不遜色。

金錢雞也是順德名菜之一,傳至香港後於燒臘店發揚光大。金錢雞名字意頭好,當中卻沒有雞肉。

此懷舊粵菜以雞肝、肥豬肉製成的冰肉、豬瘦肉及薑片組合而成。半島酒店中菜廳嘉麟樓行政總廚梁燊龍謂做金錢雞易學難精,食材看似普通,但處理工序多,令此順德名菜在今日不常出現在餐牌上。

其中肥豬肉要片得夠薄,以糖醃過夜成透明狀,才有冰肉的說法,其餘材料也要切片,整道菜合起來厚度只能約1.5公分,不然不能一口吃齊多個層次就不合格。各食材片好切成一樣大小又分別醃過後,串起來掛爐燒也是一番功夫,既要將冰肉燒得夠透,而雞肝不能乾澀,亦要數個層次好好黏在一起,起菜時成一個圓餅狀,加上香氣要足夠兼帶惹味感,要有齊這種感覺才算得上是一道出色的金錢雞。

名叫富貴雞你或許會覺得陌生,但一提到這道菜的原味——乞兒雞(叫化雞),就應該相當熟悉了吧!

富貴雞原是中國江蘇名菜,經金庸先生筆下武俠小說所寫,更叫人覺得滋味無窮。海景軒的梁輝雄師傅將富貴雞演繹得更細膩,以粗鹽及蛋白取代傳統以塘泥包着來烤,既衛生亦美觀。在粗鹽外殼內包着的,先有一層荷葉,再以豬網油包着1.2公斤重的清遠雞,當中雞腔內再釀有羊肚菌、冬菇絲及肉絲,再以焗爐焗上約2小時半便成。

上桌時讓客人敲開粗鹽殼,頓時傳來陣陣荷葉清香,再打開見到雞隻,那雞香及菌香同時湧出來,令人食指大動。雖然雞隻焗了兩個多小時,但在多層包着及油香十足的豬網油包裹下,雞肉仍然保持嫩滑。

西檸雞起源相信來自香港,是華洋雜處的第一代Fusion菜式。坊間有多種不同的版本,有去骨或有骨的,亦有煎或炸。

洲際酒店欣圖軒沿用的是前身八十年代麗晶軒開業已做的版本,用已去骨的新鮮黃油雞所做,老少咸宜亦很合外國人胃口。去骨以外,更是連皮也去掉,將雞肉撲上生粉吉士粉及少許蛋漿再香煎,配以西檸汁、青檸汁、白醋、糖及吉士粉做成的西檸汁,酸中帶甜而不搶喉,難怪多年來就算偶爾不在餐牌上,老主顧熟客們來欣圖軒還是會點選這道菜。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