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明周刊副刊

【招牌菜】可愛又療癒 吐司作畫當早餐

一場疫情,也讓人有了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開啟許多的創作靈感。

比如,日本的設計師Manami Sasaki,因疫情改為居家辦公,開啟了吐司創作,以吐司為畫布,

Advertisement

顏料取自各種食材,畫出了好吃又好看的“藝術吐司”,也引起日本IG瘋傳。

這股好看又可愛的藝術吐司風也傾倒了檳城的陳微琦,由於防疫空閒在家,也勾起了她強烈的挑戰心,

施展了吐司美學,和女兒玩得不亦樂乎,每天的早晨都充滿着驚喜和歡樂。

司,是忙碌的現代人最方便最簡單最理想的早餐,如今,因為一場疫情,顏值平平最乏味的吐司,也成了大家打發時間最療癒的娛樂。

ADVERTISEMENT

只需稍加加工,白吐司就可以華麗變身,花樣吃法全攻略來襲。

最近IG上的日本博主圈子裡,興起了一陣花樣吐司的風潮,成了新冠疫情下掀起的火紅美食。因為疫情,讓大家有機會慢下腳步,好好地為自己準備一份可口的早餐。

日本設計師兼水彩畫家Manami Sasaki就充分利用宅家時光,把吐司當畫布,創作了一系列極富趣味的創意早餐,她把日本浮世繪、山水畫作都在一片片吐司上神還原。也因此掀起一股藝術吐司熱潮。

她把這吐司創作稱之為“待在家中的早餐”,因為宅家防疫,為了防止賴床,她決定拍下每天自製的早餐,上傳分享作為早起的動力。

她除了把吐司當畫布,更把廚房中會出現的食材如果醬、奶油、番茄醬、芥末、薄荷葉等當顏料,為吐司妝身,完成後,再把它們當早餐享用。

森映子的火鍋、麻將、日式烏冬。

Valo風格是簡潔干淨,溫柔細微。

森映子愛用果醬畫水果

除了Manami Sasaki,另一名擅長烘焙蛋糕、麵包、各種甜品的日本美食家森映子(Eiko Mori ),算得上是在IG上掀起“花樣吐司”潮流的先鋒人物,她的作品清新簡單,更輕易融化少女心。

森映子最喜歡的就是各種口味的果醬,畫出不同的水果──西瓜、香蕉、奇異果,就像是排列整齊的小兵,一個個立在吐司片上。

而美食藝術家Valo的花樣吐司更是以簡潔乾淨為特色,使用了大量的食物作為素材,看她的作品,就如同欣賞一部部輕柔、細緻的日本電影。

防疫太無聊 動手畫吐司

來自檳城的旅業者陳微琦,朋友稱她為“DIY女王”,擅長及熱衷手工,這些年來,她所經營的店,無論是寵物店還是餐廳,室內裝潢多由她一手包辦。她雖身形嬌小,但握起鋸子,身手不遜於男人。

她說,自去年疫情來襲,她就一直處於宅家狀態,無所事事,遂把心思都放在烹飪上,不久前還和女兒一起動手做餅乾、各種網紅美食飲料。

某日從網上看到日本盛行藝術吐司風,馬上被花樣吐司給深深吸引,忍不住也想動手做,湊湊熱鬧。

“反正女兒每天的早餐都是吐司,就讓女兒開心一下吧,我也有成就感,調和下這煩悶的防疫時光。”

以奶油染上各種色彩,亮麗繽紛的彩虹吐司。

小小心思,讓白吐司化身精美藝術品。

這是森映子的清新作品之一,陳微琪也成功做了出來。

鍾情森映子 清新簡單風格

眼見日本有許多藝術家都紛紛天馬行空呈獻出風格各異的花樣吐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各種物品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靈感泉源,有傳統文化的、有清新簡單型的,也有隨性整潔又或是生活式的,各種食材都可成為顏料,例如果醬、奶油及蔬果等。

在一眾藝術家中,陳微琦特別鍾情森映子的清新簡單風格。“她的作品以各種口味的果醬為主,畫出不同的可愛水果,她都會在白吐司上抹上一層奶油打底,然後把吐司當作畫布一樣,在上面整齊地排列出各種可愛的圖案。我覺得這風格比較適合我,也比較容易呈現。”

可是,開始動手做後,她發現,這一點也不簡單。“第一,吐司的選擇很重要,而且吐司很小片,要把它當畫布,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全程只可以用牙簽或叉來當耙子,少點心思和耐性也不行。”

陳微琦說,她儘可能選擇使用孔洞少的吐司,越細緻越容易呈現。“另外,就是果醬的選擇,得用比較稀的果醬,太濃稠的很難採用,果醬又不能參水,所以,我都是買來水果煮成果醬,效果更佳。”

陳微琪也來玩玩火遍日本IG的花樣吐司。

藝術吐司其實也有一定難度,制作時需心細手巧。

好一個口罩吐司,時下人人的貼身要物。

她吃得開心  我有成就感

陳微琪的4歲女兒一看到媽媽一早為她準備一系列精美可愛又七彩繽紛的花樣吐司,心情也馬上心花怒放,樂開了懷。

“其實,我的母親看到我花這麼多心思去做一片吐司,都覺得很難理解,哈哈哈!不過,這純醉是媽媽為孩子做的一點心意,看她吃得開心,我做得開心又有成就感,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這就是食物最有人性化的地方,花點心思,就能把感情更拉近一步。

用果醬勾出鮮紅小蘋果,這是陳微琪女兒的最愛。

小小空間裡牙簽勾勒圖像

製作花樣吐司,只要掌握了基本竅門,熟能生巧指日可待。製作起來就變得簡單,每片吐司,如果是以水果做圖案,陳微琦或只需花上短短的5至10分鐘就可完成。

除了白吐司,也可以用黑色的巧克力吐司來發揮創意,各種變化都能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陳微琦喜歡簡單純粹,所以她做的花樣吐司以果醬為主,當然也可以用切片水果,那又是另一種風格和風味了。

“它的難度在於,必須在很小的空間裡用牙簽勾勒出圖像,雖然如此,但整個過程還是讓我感覺非常療癒,很快樂。”

為了挑食的兒子,張綵芸迷上了餐盤藝術。

吐司+麵條太吸睛 寶貝開心吃

在吉打,有一名心細且充滿藝術細胞的全職媽媽,

為讓挑食的孩子開心吃飯,她以吐司及麵條在餐盤上作畫,精緻得教人讚嘆連連。

到這一系列以麵條及吐司設計成的餐盤藝術,很難想像,那是出自一名無美術底子的全職媽媽手中。

張綵芸於一年多前,為讓挑食的兒子更開心地吃飯,她精心研究餐盤設計。她從動手做可愛造型飯團開始,慢慢再用麵條及吐司結合作造型,如今,更無法自拔地愛上這獨特的創作,她把作品上載到IG及臉書後,也引來熱烈迴響。

來自吉打、現年35歲的張綵芸,原是個上班族,婚後成了一名全職媽媽,目前育有一個2歲半的兒子。

張綵芸一直都很愛廚房,除了家常小菜,更熱愛烘焙。7年前,她開始經營美食部落格,分享烘焙經驗。而自兒子出生後,張綵芸的人生更進入了全然不同的階段,為給孩子最好的,孩子的三餐都由她一手包辦。

結合麵條和吐司的各種創作。

麵條吐司聖誕作品。

為寶寶研究飯團

然而,她也面對了令許多媽媽都大感頭痛的問題──孩子很挑食。這令她焦慮不已,為能改善孩子進食問題,她開始研究兒童可愛飯團。

從中她也發現,只要在寶寶食物上多花點心思,讓食物變得有趣可愛吸引,寶寶果然對吃飯這事有了期待,也對各種食物都產生想嘗試的念頭。

有了美好的開始,張綵芸便大膽使用不同的食材來創作出吸引寶寶的食物,比如,她利用吐司及麵條做畫,再以天然蔬果粉染色麵條,讓孩子透過食物的顏色、形狀、觸感及嗅覺去探索世界,這樣的方式,也增強了她和孩子的互動,也讓孩子吸取多元化的藝術元素。

“吐司和麵條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尋常的食物,但對我而言卻有着正能量和生命力的意義。常有人說我的作品就如一幅畫,可療癒心情又撫慰視覺,從中我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創造了它們,同時也創造了自己。”

陳微琪也來玩玩火遍日本IG的花樣吐司。

食物會影響  社交生活

張綵芸領悟了一個道理,在過去,食物存在的意義是維持生命,但現在,食物是人類的創造物。

“食物,不單止滿足了我們的本能需要,它其實也會影響我們的社交生活,透過這餐盤藝術,除了拉近我和孩子的距離,它也讓我結識許多知音人,讓生活多了一股動力和滿足感。”

她在美食藝術裡獲得正能量、成就感還有一顆想實現夢想的心。所以,這樣的創作她一直堅持至今,也一直相信食物和藝術的結合,可創造出無限可能。

花了很長時間去呈現餐盤設計,讓張綵芸越做越有自信。

MCO後 主題和方向更鮮明

一開始,張綵芸的麵條設計比較簡約,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但MCO後,她開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表達事物呈現在作品上。如今,她的作品主題和方向更鮮明。

張綵芸的餐盤設計主要以麵條為主,她說:“麵條的創造力非常大,想做的造型都可以呈現出來。”五彩繽紛的麵條都是用天然蔬果粉或植物粉染色,透過彩色麵條及天馬行空的想法,她擺出了教人驚艷的藝術品。

花了7小時完成的國慶日作品。

花那麼長時間值得嗎?

一件作品,張綵芸往往得耗上大半天時間去製作,少則2小時,最長試過7小時,然後,入口幾分鐘就沒了!

很多人會問她:“你捨得吃嗎?”“花那麼長時間,值得嗎?”甚至在她剛開始製作時,也不獲家人理解,家人都認為,照顧孩子都那麼累了,何不把多餘的時間放在睡眠上?

“我不理會別人怎麼看,我覺得我的人生已來到後半段,如果還不好好做想做的事,我的人生就白白浪費了,所以,我為自己設定好夢想,希望有一天能把開展覽展示我的作品。”

接二連三製作胚胎作品

張綵芸的首個作品是在母親節誕生。“那是一個胚胎作品,用馬鈴薯泥捏而成,再用橙皮當子宮,寶寶就仿彿在子宮裡躺着。”這胚胎作品她做了三次,有大、中、小不同尺寸。

把作品上載臉書後引來兩極反應。有人大感有共鳴,感同身受母親的偉大,但也有人認為這造型看起來恐怖不會有人想要吃。

當時她並沒有因一些令她不爽快的留言而放棄創作,反而把它們化為創作的力量與靈感,越挫越勇,接二連三地製作胚胎作品。

“當我從一個平平凡凡的女孩踏入婚姻,再為人母後,無論是在生活變化或是思想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改變。從沒自信的我,脫胎成要勇敢保護好孩子與家庭的女人。雖然,還是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但靠着不斷地學習與自我增值,這樣的過程將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以麵條呈獻的新年作品。

家常飯菜  也可以不一樣

深知擺盤設計的重要,除了麵條設計,就算是煮一般的家常飯菜,張綵芸也會展現創意,做出別樣的作品。

比如,新年期間,她做迷你型聚寶盆菜餚,把所有的炸肉丸裝在一個大番茄裡,教人大為驚艷。

又比如,她把55克的白米飯捏成柑橘大小,在飯糰抹上美乃滋和裹上橘色麵包糠後,即成為一顆顆滿滿佳節喜氣的亮麗柑橘。

為了讓孩子更愛米飯,她把白飯加點鹽打成米漿做成米餅,若是撒上紅麴粉,即馬上華麗變身為他們家的私房蕾絲年餅了。

就如她所說,廚房是她的主場,餐盤設計是她的舞台,把食物和藝術相結合可以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