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悠悠我心】《蕉風》6年 ( 下篇 )

《蕉風》在1955年12月於吉隆坡發行以來,輾轉就是38年。為了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舉辦一個《蕉風之約》,邀請了數十位作者出席當天的文藝集會,大家暢談對《蕉風》的期待與關懷。

外坡作者我們還安排住宿於蘇丹街附近的文華酒店。當天有上海的王振科教授、北京的何啟治、李世凱及任哥舒、馬侖、陳慧樺博士等人發表論文。當晚還有文友們客串表演文藝節目,其中參與者有李光泰、黃慧心、梅淑貞、杜志昌、劉國耀、李國強、翠園、游川、陳雪風、黃昏星、何乃健、馬季和劉偉、姚新光、周金亮、張盛德、友弟及姚拓。

Advertisement

我們在458期推出《蕉風38周年》小輯以紀念這個日子。專輯中,姚拓先生有一篇文章〈閑筆說《蕉風》〉,特別闡述《蕉風》的創辦歷史,其中也介紹了第一任主編方天,以及早年的編輯陣容如李汝琳、陳振亞、范經、馬摩西、申青及姚拓。遷入八打靈後,於1959-1969年間的編輯有黃思騁、彭子敦、黃崖。文章中,姚先生對黃思騁的小說讚譽有加。黃崖於1970離開《蕉風》以後,由劉戈接手,又由周喚主編。周喚出版了《美的V形》,《蕉風》自此即被冠以現代派的名號。周喚離開以後,接手的編輯有梅淑貞、悄凌、陳瑞獻、張錦忠、李有成、川谷、沙禽、王祖安、梅采、黃詔諭、許友彬。

能夠在《蕉風》做一個陳瑞獻專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459期的《陳瑞獻專號》,整本雜誌就獻給陳瑞獻。陳瑞獻在70年代是《蕉風》的重要作者,集評論、詩、繪畫、印章、小說、寓言、翻譯於一身。他後來雖然興趣轉向繪畫,但還是《蕉風》的義務編輯,非常關心《蕉風》。專號內容有陳瑞獻的各文體作品之外,還收入他的藝術作品的彩色專頁,以及其他作品的評介。

460期是《砂拉越作者專輯》是田思協助促成。因為田思的幫忙,我們在477期又一次做了砂拉越5詩人小輯。

474期《沙河專輯》發表沙河詩23首。沙河是資深的詩人,即使今天也還在默默創作。為他做專輯,是間接向他的堅持致以崇高的敬意。王德志和張瑋栩同學,當年我們替這兩位年輕人辦專輯,是因為他們的才華是那麼閃亮,忍無可忍,非辦不可。

ADVERTISEMENT

另一位寫得很有氣質的女生,是張惠思。我們至今還記得,《蕉風》辦38周年慶當天,她怯生生的進來文華酒店報到的畫面。如今她已經是大專學院的中文系講師了。編《蕉風》最大的快樂,就是看著新人逐漸長大,成為一株株風景。

在編輯完畢 481期的《蕉風》,我們就是完成了一份極具意義的文學任務。在那過去的6年4個月,《蕉風》都是以最精簡的方式出版。在那段日子裡,我一邊在學校服務,一邊與朵拉在實兆遠寫信邀稿、編稿,以及設計封面、選插圖,再寄回八打靈馬來亞圖書公司打字。

《蕉風》是華文文學世界的傳奇,因為它從來不為作者設限,馬華文學因此有了長足可觀的收穫。文學藝術必須有開闊的視野,才能開創遠大的疆域。這一點一向是《蕉風》的傳統,我們常記心頭,不敢或忘。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小黑)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