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城市農耕2】巫金13鄉管會開發小菜園 冀帶動居民齊耕作

在城市裡也能種出新鮮的蔬菜。檳城大山腳的武吉敏惹巫金13鄉村社區管理理事會在會所周圍開闢了一片綠油油的城市菜園,不但將所採收的蔬菜送給低收入群體和病患,也藉此帶動居民加入城市農耕行列,在住家周圍栽種蔬果,一起綠化社區。

檳城大山腳的武吉敏惹巫金13鄉村社區管理理事會在會所周圍開闢了綠油油的城市菜園。

Advertisement

一片原本雜草叢生的空地,經過檳城大山腳的武吉敏惹巫金13鄉村社區管理理事會打掃和整理後,2016年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種滿多樣蔬菜的小菜園。

現年57歲居民李裕雄出生自農耕家庭,在家中排行最小的他,自7歲起就跟着父母學習種菜,其7名兄姐也都從事農業工作。

“童年時期我們住在檳島的峇都蘭樟區,在住家周圍開闢了菜園。當時市場上還沒有黑網這種東西,因此我們在播種後是使用椰葉來蓋住菜畦,以免準備萌芽的種子暴露在大太陽底下。

在有限空地上種菜

ADVERTISEMENT

“為了有足夠的椰葉來蓋菜畦,每當有印裔朋友在忙着採椰子時,我們就會在椰子樹下等候,看見椰葉落下就連忙撿起來收集。

“當時我們一家人也常一起上山砍柴,之後將木柴扛到菜園裡,圍繞在菜畦的四周。”他娓娓道來與家人一起農耕的童年回憶。

90年代初,他搬到大山腳居住。雖然住在排屋裡,他對耕種的興趣始終不減,閒暇時就在有限的空地上種種菜。

他曾經從事汽車買賣多年,自8年前退休後,他有更多時間種菜。當其住家附近的武吉敏惹巫金13鄉村社區管理理事會在會所的周圍空地開發小菜園後,他也加入行列。

憑着過去多年豐富的農耕經驗,他在會所周圍分別1750平方尺,以及800平方尺的空地上種了各種作物,包括番薯葉、莧菜、生菜、班蘭葉、水龜草、蔥、木瓜、咖哩葉等等。

經過周振隆的努力,青茄子的收穫頗豐。

修枝剪葉工夫不可少

武吉敏惹巫金13鄉村社區管理理事會主席周振隆說,以前會所周圍是長滿雜草的空地,為了響應檳州政府提倡城市農耕的號召,於是理事會一行13人便同心合力清理雜草,栽種蔬菜。

他本身從商,但是對農耕很有興趣,曾經參與由檳州威中縣農業局贊助的農耕課程,學習農耕知識和技術。

完成農耕課程後,2020年6月他學以致用在會所旁栽種青茄子。“我買來種子,播下了670顆種子。可是萬萬沒料到,青茄子還來不及成長,就被一場暴風雨摧毀了,心血付諸東流。”

送贈弱勢群體

但是,他並不氣餒,當作是累積耕種經驗。有了這一段經歷,他對種茄子有了更多的了解。過後,他再嘗試播下逾400顆種子。種子萌芽後,他定期施肥澆水,呵護備至。

“在栽種茄子的過程中,修剪枝葉很重要。那是因為若葉子長得密密麻麻,將分薄茄子需要的養分,難以結果。此外,葉子上常會出現白蛾等害蟲,影響茄子生長,因此得把葉子剪掉。”

如此過了一個月後,青茄子碩果纍纍,辛苦付出終於有所收穫,在接下來的4個月裡青茄子回饋他的努力,讓他接連採收一批又一批的青茄子。

“市場上比較常見紫茄子,我選擇種青茄子,是因為覺得青茄子更加美味可口!”

收成後,他將茄子和蔬菜送給該區的B40低收入群體,還有貧困的病患,以及智障中心等等有需要的人。有時候,附近的居民也會來購買,他們也便宜賣,樂與更多人分享辛勤耕種的成果。

李裕雄(右)在菜園裡澆水,左為周振隆。

配合土質栽種蔬果

結束青茄子的收成後,周振隆準備展開栽種蜜瓜的計劃。

“同一塊地不能一直栽種同一種類的蔬菜,以免滋生病菌。由於這塊地已經種了兩輪的青茄子,再種青茄子的話恐怕收成不好。我計劃改種蜜瓜。”

他說,農耕除了需要有肥沃的土壤和正確的技術,還有很多細節是從經驗中學習的。“我們曾經在會所靠近大門旁的空地上栽種過羊角豆。有一部分茁壯成長,但另一部份卻一直無法生長。”

“我們覺得很疑惑,為何在同一片土地播種,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後來,有經驗的農夫告知,原來每逢天黑時,大門前的路燈光芒會影響種在旁邊的羊角豆,導致它無法生長。相反的,距離路燈比較遠的,因沒有燈光的干擾,得以生長。”

李裕雄出生自農耕家庭,在武吉敏惹巫金13鄉村社區管理理事會的會所周圍種了各種蔬菜。

考慮對周遭的影響

他說,在城市裡農耕可以栽種各種各樣的蔬果,但得視土壤性質來選擇栽種哪種蔬果。舉例,榴槤適合種在斜坡上排水良好的土壤,因此城市的土地並不適合種榴槤。

由於城市的空地周圍多是人口密集的住宅區,若想要打造小菜園,需要考慮有關蔬果在種植過程中是否會對周圍的居民造成影響。

“曾經有朋友建議我種辣椒,因為種辣椒容易獲利。但有個朋友提醒,辣椒在種植過程中會使用大量農藥,對周圍的居民將造成困擾。而且,種辣椒要顧及的細節也繁多。”聽了朋友們的意見後,他最終選擇種茄子。

“如今這個小菜園多是由有農耕經驗的李裕雄打理,有時候附近的居民也會來幫忙。若有人想在住家範圍打造小菜園,我們也不吝於分享相關的知識與技術,共同為綠化環境出一份力。”

周振隆鼓勵人們在住家範圍打造小菜園,共同為綠化環境出一份力。

傳統農耕用上屎尿

李裕雄說,隨着時代改變,如今播種後早已改用黑網遮蓋。大約4天後幼苗長出來時就改用白網遮蓋,那是因為幼苗需要陽光,但又怕被鳥吃掉的一種保護舉措。

他以雞糞來給蔬菜施肥。在施肥之前,他先把雞糞放進一個大桶裡浸泡,待播種後的第九或第十天,就從桶裡拿出雞糞來施肥。

採訪當天,正好是接近傍晚6時左右,他一邊忙着澆水一邊說:“每天必須為蔬菜澆水兩次,早上約6時至7時澆一次,傍晚5時至6時再澆一次。”

他提醒說,中午12時,或是下午3時至4時左右若天氣很炎熱,就不能給蔬菜澆水,以免蔬菜受傷害。

“還記得約莫是70年代,我小時住的村子裡,農民都會自行將尿液儲存起來,稀釋後拿去澆菜。”記者聽罷覺得很驚訝!他接着說:“當時農民都是依據傳統的農耕方法來種菜,那些用尿液澆的菜都長得很豐盛!”

他披露,與郊區相比之下,在城市裡獨立式房子範圍內種菜,面對害蟲的比率比較少。但是,如果房子周圍長滿雜草,自然會引害蟲來覓食。

由於該會以推廣健康為先,因此沒有使用農藥驅蟲,雖然葉片上有蟲洞,但沒有農藥,也讓人吃得安心。

這些又大又綠的青茄子都是周振隆幾個月辛勤耕種的成果。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